【核心素养月考卷】第一次月考(五)——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月考卷】第一次月考(五)——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2 15: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一次月考核心素养卷(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请分别从以下12个字中找出一句诗,规范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今 是 海 尽
故 月 人 望
夜 上 明 举
四 百 海 田
川 无 东 生
月 到 明 海
二、读拼音,写词语。(7分)
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ī liáng 和jì mò
之感xí rǎo 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kǒng jù 甚至想
找一个人liáo tiān ,她努力kòng zhì 着自己的情绪,
绕过沙滩上的zhà lán ,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
三、选择题。(14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娴熟(shóu) 水浒(hǔ) 黄焖鸡(mēn)
B.糊弄(hù) 内脏(zàng) 熬粥(áo)
C.活佛(fó) 高僧(zěng) 冷露无声(lòu)
D.褴褛(lǚ) 藤蔓(wàn) 火炽(chì)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聚精会神:集中 无济于事:帮助;补益
B.焉知非福:哪里;怎么 跃跃欲试:想要,希望
C.衣衫褴褛:破烂 滔滔不绝:拒绝
D.欣喜若狂:如;好像 乌合之众:乌鸦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救援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受困者全部解救出来了。
B.这豆子非常不好嚼,我费尽口舌才吃了几个。
C.在学校广播体操比赛中,我们班得了第一名,同学们欣喜若狂。
D.毕业典礼后,大家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张老师深深地鞠躬道别。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C. 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D.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B.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C.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6、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2分)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更好地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B. 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决定的。
C. 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D. 小明要写一篇题为“春节见闻”的习作,他要简略描写家人出门前的准备过程,详细描写大家在街上的见闻。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在横线上填写表示“人很多”的不同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分)
“五一”期间,河南的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少林寺 ,龙门石窟 ,云台山 。
2、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烈的听众。(修改病句)(2分)
3、想想加点部分在表达效果上有何特点,并以“饥饿”为主题,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正月初一早餐,人们喜欢吃年糕,寓含“ ”之意,也有喜欢吃汤
圆的,蕴含“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
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
音近,暗含对于“ ”的怀念之情。(3分)
2、最近,我们读了几本外国名著,有___国作家 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有 国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 》,还有 国 写的《汤
姆 索亚历险记》,跟随外国文学的脚步,让我们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3分)
3、明明不爱读书,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请你写一句诗句劝告他:
, 。(2分)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其中,每个月有两个节气,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在公历2月3、4或5日。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2016 年 11 月 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材料三:古人认为所有的自然的变化都是气的变化,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理念和思想,节气就是天地自然的呼吸,是气韵的流转。他们依赖二十四节气来掌握时间、记录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提示冷暖等。 简设计师结合古人的理念和思想,设计出了“二十四节气”标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知道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 ,在每年的 月 3、4或 5 日。(2分)
2、下列是简设计师设计的部分标识,这些标识体现了节气哪些方面的作用 想一想,选一选。(填序号)(3分)
3、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标识已经被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
B.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
C.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D.古人认为节气是天地自然的呼吸,是气韵的流转。
4、古人在生活中总结了很多与节气有关的诗句和谚语。读一读,填写相应的节气名。(2分)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2)( )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1分)
2、作者从味、色、音的角度对除夕进行了描写,请摘抄有关语句。(3分)
味:____________ 色:_____________ 音: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加点词语中可以体会到
。(2分)
4、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4分)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做得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画“ ”的部分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 。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 ,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3分)
A.加强语气 B.韵律和谐 C.渲染气氛 D.强化情感
2、下面这句话和文中画“ ”的句子相比,你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3分)
总而言之,我花了一些时间去找寻泥土,找到后挖出来,弄好沙子和泥土的比例,运回家后制成罐、瓮之类的器皿。
3、根据短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3分)
4、下面是两位同学针对短文内容发表的观点,判断她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2分)
(1)王琳:从第②自然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陶器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
(2)关欣:鲁滨逊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皿却做得不错,这让他心满意足。 ( )
5、读完短文,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照样子,写一写。(3分)
例: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细心的人。 因为他在搬大坛子的时候非常小心,把大坛子放在大筐里之后,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防止碰碎坛子。
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因为

综合实践
九、制作读书卡片。(4分)
每一部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选择一部名著,照样子,完成读书卡片。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写写家乡元宵节团圆、喜庆的场面,语句要通顺,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今夜月明人尽望 百川东到海
二、凄凉 寂寞 袭扰 恐惧 聊天 控制 栅栏
三、1、B
2、C
3、B
4、C
5、B
6、C
7、B
四、1、人头攒动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2、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
3、他干了一天活儿,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五、1、年年高 团团圆圆 祖宗
2、英 丹尼尔·笛福 瑞典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美 马克·吐温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六、1、立夏 5
2、ACD
3、A
4、白露 立夏
七、1、除夕真热闹。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
3、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传统美德。
4、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八、1、做得不好的陶器 鲁滨逊制作陶器 的次数多,数量多 A、D
2、我喜欢文中的句子。因为文中的句子描述详细、准确。
3、反复试验,制成坛子→烘干坛子,小心安置→小器皿坚固,离终极目标差距大→偶得启发,准备烧制陶罐
4、(1)√ (2)×
5、善于思考 鲁滨逊观察到陶器碎片 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从中受到启发,开始自己研究如何烧制陶罐
九、《骆驼祥子》
祥子
充满希望,遭受挫折,不断挣扎,自甘堕落
淳朴善良,热爱劳动
十、 元宵节的团圆与喜庆
在众多中华传统节日中,我最为珍视与留恋的,莫过于那温馨而热烈的元宵节。每当这一天,无论是身在异乡的游子,还是辛劳一年的家人,都会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份独有的团圆与喜庆。
记得去年的元宵夜,天边最后一抹夕阳还未完全退去,家门前便已挂起了五彩斑斓的灯笼,柔和的光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预示着夜的盛会即将开始。厨房里,妈妈正忙碌着,手法娴熟地和着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圆润的元宵,不一会儿,锅里便飘出了香甜的气息,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热腾腾、软糯香甜的元宵,每一个都包裹着妈妈的爱与祝福,咬一口,满嘴留香。
饭后,大院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邻里间的花灯争奇斗艳,有的形似盛开的牡丹,有的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的则巧妙地嵌入了古典诗词的元素,既展现了技艺,也传递了文化。我最期待的莫过于猜灯谜环节,大家围着各式花灯,绞尽脑汁,争相抢答,每当有人猜对,总会引来一阵欢笑和掌声,那份喜悦,简单而纯粹。
夜深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将整个天空装扮得分外妖娆。此刻,无论是天边的星辰,还是地上的每一盏灯,都仿佛在诉说着团圆的美好与对未来的憧憬。我站在这片璀璨之中,心中充满了对家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感恩。元宵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家的温暖,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