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相关实例和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了解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地理实践力: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学习并了解相关防治措施。
【学习导航】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8-P55,完成下列问题。
1. 是指主要由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 、分布地域 、发生频率 、造成损失 的特点。
2.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 灾害、 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学习活动一:地震与地质灾害
【自主学习】地震与地质灾害
1.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时引起的 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 的变动相关。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 ,交通、通信 , 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 或 ,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 的现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指山区突然爆发的挟带大量 的 。它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能在顷刻之间造成严重危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合作探究】地震与地质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见课件16页)
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
2.读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见课件17页),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尝试对这种分布特点进行解释。
学习活动二:气象与洪涝灾害
【自主学习】气象与洪涝灾害
1.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相较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 ,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 和 的天气过程。受寒潮影响的地区,还可能发生霜冻、 等多种灾害。
3.台风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气旋,常引发狂风、暴雨和巨浪,从而威胁 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台风也能带来 ,缓解局部地区 。
4.洪涝灾害即洪灾和涝灾。洪灾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 泛滥,从而 农田,毁坏设施的灾害;涝灾是指雨量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 成灾。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 、造成损失 等特点。
干旱
寒潮
台风
洪涝
学习活动三:洪涝灾害的防治
【自主学习】洪涝灾害的防治
1.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通常包括灾害 、灾害防御与 、灾中 、灾后 等多个环节。
2.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在流域内 、开展 ,在合适的位置修筑 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推进 建设等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1.收到寒潮预警后,要注意做好(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年5至6月,南方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回答2—3题。
2.暴雨天气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寒潮
3.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防范意外,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到池塘里玩耍 B.在大树下避雨
C.不到河里游泳 D.暴雨发生时到农田里从事生产活动
4.下列地形区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属于引发泥石流灾害的人为原因是 ( )
①位于狭长的山谷之中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突降强暴雨 ④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⑤耕地的扩展 ⑥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 多 广 高 大
地质 气象
学习活动一:地震与地质灾害
【自主学习】地震与地质灾害
震动 内部 损坏或倒塌 中断 人员伤亡
岩体 土体 滑动
泥沙、石块 洪流
【合作探究】地震与地质灾害
1.我国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这些地区是滑坡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山西地区,这些地区也存在较多的滑坡现象。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发生环境。(2)暴雨和连续降雨,使得山体岩石松动,易于发生滑坡、泥石流。(3)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坝溃决;而修路、盖房等活动改变了斜坡稳定性,开发、采矿造成的地表开裂也会产生滑坡,留下的矿渣遇上暴雨又会变成泥石流。
学习活动二:气象与洪涝灾害
【自主学习】气象与洪涝灾害
偏少
降温 大风 冻害
沿海 丰沛的降水 旱情
洪水 淹没 积水 广 大
学习活动三:洪涝灾害的防治
【自主学习】洪涝灾害的防治
监测与预警 救灾准备 救援 恢复 植树造林 河道整治 水利枢纽 海绵城市
【达标训练】
A【解析】考察特殊天气的特点,寒潮来临时大风、降温,需做好保暖工作,加固室外搭建物,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人因降温不适合外出活动,因降温也会产生路面结冰,所以要注意防滑。
B【解析】考察特殊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暴雨天气若因排水不畅或降水时间过长、降水量过大会引发洪涝灾害。
C【解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及安全防范知识可知A容易发生溺水事故,B雷雨天气大树下避雨不可取,D暴雨时农田里工作危险系数太大,容易被洪水冲走。
B【解析】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我国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已发生滑坡泥石流。
D【解析】考察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植被减少,水土保持力度下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引发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都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1.结合相关实例和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了解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2.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学习并了解相关防治措施。
展示我国不同自然灾害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图片对应的自然灾害名称吗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自然灾害知识,有利于降灾减灾,今天让我们走进第6章第一节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板书)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8,完成下列问题。
1. 自然灾害 是指主要由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 多 、分布地域 广 、发生频率 高 、造成损失 大 的特点。
2.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 地质 灾害、 气象 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学习活动一 认识地震与地质灾害
[自主学习]地震与地质灾害
1.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时引起的 震动 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 内部 的变动相关。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 损坏或倒塌 ,交通、通信 中断 , 人员伤亡 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 岩体 或 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 滑动 的现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指山区突然爆发的挟带大量 泥沙、石块 的 洪流 。它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能在顷刻之间造成严重危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合作探究]地震与地质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见课件第16页)
1.读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我国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读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见课件第17页),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尝试对这种分布特点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这些地区是滑坡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山西地区,这些地区也存在较多的滑坡现象。
原因:(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2)暴雨和连续降雨,使得山体岩石松动,易于发生滑坡、泥石流。(3)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坝溃决;修路、盖房等活动改变了斜坡稳定性;开发、采矿造成的地表开裂也会产生滑坡,留下的矿渣遇上暴雨又会变成泥石流。
学习活动二 认识气象与洪涝灾害
[自主学习]气象与洪涝灾害
1.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相较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 偏少 ,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 降温 和 大风 的天气过程。受寒潮影响的地区,还可能发生霜冻、 冻害 等多种灾害。
3.台风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气旋,常引发狂风、暴雨和巨浪,从而威胁 沿海 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台风也能带来 丰沛的降水 ,缓解局部地区 旱情 。
4.洪涝灾害即洪灾和涝灾。洪灾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 洪水 泛滥,从而 淹没 农田,毁坏设施的灾害;涝灾是指雨量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 积水 成灾。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 广 、造成损失 大 等特点。
干旱
寒潮
台风
洪涝
学习活动三 洪涝灾害的防治
[自主学习]洪涝灾害的防治
1.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通常包括灾害 监测与预警 、灾害防御与 救灾准备 、灾中 救援 、灾后 恢复 等多个环节。
2.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在流域内 植树造林 、开展 河道整治 ,在合适的位置修筑 水利枢纽 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推进 海绵城市 建设等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教学中,注重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对灾害种类、成因等有了初步认知,但仍存在不足,部分抽象概念如地震波传播原理,学生理解困难,今后应采用更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参与度不高,需优化分组与引导策略。在教学拓展方面,可增加本地灾害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与防范意识。总体来说,我将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灾害知识并树立正确防灾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第六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相关实例和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了解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地理实践力: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学习并了解相关防治措施。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课堂导入
干旱
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洪涝
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灾害。
台风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
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
滑坡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破坏力强大。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
两个基本特征:
一: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
二:灾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
什么是自然灾害?
01
自然灾害
01
自然灾害的两大特性
自然现象
造成损失
判断哪些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01
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自然灾害
01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自然灾害
01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时引起的震动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内部的变动相关。
说一说地震的危害。
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01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
西南地区(板块交界、降雨丰富,加上地形起伏大,所以地震、滑坡、泥石流都多发)
西北一些地区(板块交界)
南方的山区(降雨丰富、地形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
黄土高原(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多滑坡、泥石流)
东北的山区(夏季降雨集中、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01
活动:探究学习
1..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
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01
活动:探究学习
2.读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尝试对这种分布特点进行解释。
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这些地区是滑坡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山西地区,这些地区也存在较多的滑坡现象。
原因:(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发生环境。(2)暴雨和连续降雨,使得山体岩石松动,易于发生滑坡泥石流。(3)地震可以造成崩塌、滑坡、河坝溃决;而修路、盖房等活动改变斜坡稳定性,开发、采矿造成的地表开裂也会产生滑坡,留下的矿渣遇上雨又会变成泥石流。
01
气象与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春旱
夏季风强时:
夏季风弱时:
当雨带移动快时:
当雨带移动慢时:
旱涝频发的主要原因:
夏涝
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易出现干旱灾害;
北涝南旱;
北旱南涝;
夏季风强弱及进退反常。
旱涝
01
洪涝灾害的防治
遥感预报
物资储备
军队救援
防灾工程
01
洪涝灾害的防治
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通常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灾害防御与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在流域内植树造林、开展河道整治,在合适的位置修筑水利枢纽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共24张PPT)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主·预习案
主题·探究案
进阶·训练案
自主·预习案
知识点一 地震与地质灾害
1.地震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时引起的 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内部的变动相关。
2.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 灾害。
3.地质灾害
(1) :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
(2) :指山区突然爆发的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
震动
次生
滑坡
泥石流
知识点二 气象与洪涝灾害
1.气象灾害
(1)干旱
①概念:某地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相较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 ,导致经济活动(尤其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② 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寒潮
①概念: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 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②带来的灾害:霜冻、 等。
少
干旱
强冷
冻害
(3)台风
①概念: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 。
②带来的灾害: 、 和巨浪。
③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局部地区旱情。
2.洪涝
(1)两种类型:洪灾和涝灾。
(2)洪灾:因 、 等引起洪水泛滥,从而淹没农田,毁坏设施的灾害。
(3)涝灾: 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积水成灾。
气旋
狂风
暴雨
大雨
融雪
雨量
知识点三 洪涝灾害的防治
1.防灾减灾体系内容:灾害监测与预警、灾害防御、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2.洪涝的防治
(1)防治措施:在流域内植树造林、开展河道整治、在合适的位置修筑水利枢纽工程。
(2)建立防洪体系: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
(3)及时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做好灾后隐患排查、恢复重建等,以提升区域洪涝灾害防治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 我国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预防
[自主探究]
主题·探究案
(1)我国主要有哪些气象灾害 主要有哪些地质灾害
参考答案: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对照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主要分布的地区。
参考答案: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寒潮影响除青藏高原、云南南部、海南、台湾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台风影响东部沿海,集中于东南沿海;洪涝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合作探究]
结合我国自然环境,分析我国发生气象灾害的原因,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 成因
台风 热带海洋(太平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从低纬度海洋侵入,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干旱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
洪涝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 ,降水 分配不均,雨季 ,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寒潮 源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 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降水少
大
季节
长
强冷空气
[更进一步]
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
地质灾害 分布地区 成因
地震 分布范围广,以 、西南和西北地区为主 我国地处 火山地震带和 .
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滑坡、 泥石流 中西部的山区,以 地区最为集中 多山、 ,相对高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台湾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顺序可互换)
西南
坡陡
1.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里氏6.2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灾区大范围道路损毁、交通中断、部分居民房屋被掩埋。地震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台风 B.沙尘暴
C.寒潮 D.山体滑坡
2.(2024 绥化)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干旱
C.寒潮 D.台风
D
进阶·训练案
A
3.(2024渭南期末)2023年1月22日至24日,兔年首场寒潮来袭。受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显著偏低。此次寒潮可能带来的现象有( )
①剧烈降温 ②特大暴雨 ③大风、雨雪 ④冰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4.(2024六盘水期末)2023年最强台风“杜苏芮”以强台风级别登陆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后沿海地区常常伴随( )
A.狂风暴雨
B.漫天黄沙
C.霜冻大风
D.地震海啸
A
5.(2024渭南一模)受极端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袭击,许多城市加强雨洪管理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建设,修建人工湖泊、增加绿地、绿化屋顶、兴建湿地公园等,打造安全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示意图中,人工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
A.发展淡水养殖
B.蓄洪防涝
C.保持水土
D.农业灌溉
B
6.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重点,下列防治荆江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加固堤防 B.裁弯取直
C.减排污水 D.建蓄洪区
C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4年10月19日,内蒙古中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出现6~12 ℃降温,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有7~8级大风。19—21日,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大部、黄淮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据此回答7~9题:
7.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 )
A.降温 B.大风
C.雨雪 D.以上都有
8.强冷空气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寒潮 D.洪涝
D
C
9.受本次强冷空气影响,以下应对方式合理的有( )
①外出注意交通安全 ②注意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③牲畜、家禽、农作物等无需采取防寒措施 ④在海上航行、作业的船舶需注意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2024赣州期末)2023年10月,中国建设报社推出的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系列征集活动中,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被列为重点内容之一。读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图(图1)和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图2),回答10~11题:
图1
图2
10.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城市内涝
③补给城市地下水
④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11.以下四种做法中,能反映海绵城市理念的有( )
①铺设透水砖
②修建雨水花园
③加装太阳能路灯
④建设绿色屋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12.(2024九江期末)读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多发区示意图,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地形来看,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多发区以高原和 为主。
(2)从降水来看,我国泥石流主要发生于年降水量 以上的地区。
(3)从时间上看,我国泥石流灾害易发生于 季。
(4)从分布来看,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
区,以 (填方位)地区最为集中。
(5)为减少泥石流的发生,降低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
山地
400毫米
夏
西南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修建水库;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等等
调查自己居住地的主要自然灾害,解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