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单元】中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件(49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8.【大单元】中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件(49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2 15: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知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2版课标要求
1
单元知识结构
2
历史时序
3
大单元知识点梳理
4
大单元建构
5
中考真题演练
现代化实践
现代化开端
现代化
理论指导
新时代发展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内容概述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进入新时代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思想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0课 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决策
决策
理论基础
课时关系梳理
阶段特征
依存、促进
依存、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7年
2001年
2002年
2012年
2017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
提出改革开放
建立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城市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5年
戈尔巴乔夫
改革开始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中共十
一届三
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十五大
中共
十六大
中共
十八大
中共
十九大
世界
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2年
中共
二十大
历史时序
会议
壹 现代化开端
时间:
背景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8年
政治: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思想:“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拨乱反正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依据材料,说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史料学史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延伸
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错误思想
彻底纠正了“左”倾的错误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启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拨乱反正
政治上
在全国开展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恢复刘少奇的名誉
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恢复高考制度
教育上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思想上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贰 现代化实践
时间
背景
目的
概况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开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小岗精神:改革创新、敢为人先
对内改革
小岗村村民包产到户的承诺书
土地等生产资料
作物收成
国家
农户
国家集体
农户所有
所有权
使用权
定额
剩余部分
生产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集体劳动
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分户经营
个体劳动
按劳分配
不变的是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变的是生产经营和分配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学史
分析下表,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课后活动
知识延伸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示:
①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
②改革时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发展;
③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中心环节
所有制 结构
管理体制
分配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特点:
意义: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概况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知识延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1980年
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上海浦东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黑河
满洲里
珲春
河口
瑞丽
巴克图
东兴
霍尔果斯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海南岛
1992年后
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沿边、省会城市
对外开放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经济特区代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
影响:①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②标志着中国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③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2001年12月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史料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①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叁 新时代发展
时间:
内涵:
实现途径: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
21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已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梦宏伟蓝图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②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开启新征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史料学史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原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为人民造福。
肆 现代化理论指导
邓小平理论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南方谈话
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间
会议
含义
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意义
科学发展观
200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
会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历史方位
主要内容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的社会
主要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十九大会场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主题: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2022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二十大会场
1997年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2年
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对内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中国梦宏伟蓝图,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端
现代化
理论指导
现代化
实践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
发展
大单元建构
1.(2024·四川宜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农村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以公有制为主体
B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中考真题演练
2.(2024·山西)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B. 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
C. 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
A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3.(2024·河北)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国市场。1978年5月,邓小平指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这说明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  )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拨乱反正的完成
C. 两极格局的结束
D. 国际环境的变化
D
4.(2024·广东)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
A.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 巩固了国防建设
C. 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 解决了能源问题
A
5.(2024·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2分)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2分)
【答案】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2分)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2分)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2分)
【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2分)
【答案】
示例:安阳殷墟——神秘甲骨,厚重青铜,感受中华文明。(2分,景点1分,推介语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