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单元】世近 第一单元 走向近代 课件(33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4.【大单元】世近 第一单元 走向近代 课件(33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2 15: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走向近代
——大概念:社会的转型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022版课标要求
1
单元知识结构
2
历史时序
3
大单元知识点梳理
4
大单元建构
5
中考真题演练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思想转型
经济转型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内容概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经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思想动力
推动
背景
课时关系梳理
阶段特征
13世纪
14世纪中叶
1498年
16世纪
1522年
手工
工场
逐渐
产生
迪亚士到达
好望角
哥伦布“发现”美洲
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航线
“三角贸易”
1488年
1492年
1497年
15世纪末
1519年
17世纪
19世纪中期
租地农场逐渐兴起、文艺复兴开始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
中国
1405年
郑和下西洋开始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61年
郑成功
收复台湾
1662年
历史时序
壹 思想转型
时间
背景
核心思想
方式
实质
14世纪中叶兴起
经济:14世纪中叶,意大利工商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对古典文化有继承,更有创新
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史料学史
谈谈你对材料中“新生或再生”的理解。
这个术语是有争议的,它的意思是新生或再生,它由15世纪的知识分子创造,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期”即他们所称的中世纪之后的古典文化的再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者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依据材料,分析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什么,有何意义?
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 《神曲》 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艺复兴“美术三杰”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
贰 经济转型
土地所有者
(领主)
租地农场主
(富裕农民)
出租自营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雇佣工人
(无地或少地农民)
提供工资、生产资料
出卖劳动力
租地农场的特点:
租地农场的性质:
农业——租地农场
领主出租自营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富裕农民集中土地建立租地农场
雇佣农民耕种土地产品推向市场
货币关系
雇佣关系
①土地集中;②雇佣关系;③产品推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经济变革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史料学史
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
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材料研读
手工业——手工工场
小型手工作坊
分散手工工场
集中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的特点: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②由分散转向集中;③雇佣关系形成
商人
雇佣工人
提供原料、生产
工具、生产地点
出卖劳动力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
农场主雇佣农民
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厂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工厂主雇佣工人
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资本主萌芽
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欧洲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社会结构变化
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的政治权利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农村
城市
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开始
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①地圆学说的流行;
②中国“罗盘”技术传入;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④航海家具有探索和冒险精神
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地理大发现
原因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
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经济根源
马可·波罗对东方国家的描绘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社会根源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商业危机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精神动力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葡萄牙 葡王室
1492 意大利 西王室
1497-1498 葡萄牙 葡王室
1519-1522 葡萄牙 西王室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概况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葡萄牙→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记忆口诀:迪哥达麦,葡西葡西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材料一:这场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航海活动,其结果不仅推动贫穷落后的欧洲国家走上了一条繁荣昌盛之路,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员。
——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史料学史
积极: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②促进了各大洲间物种和文化的交流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材料二: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消极:①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开始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给当地带去西方文明,冲击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②物种的传入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病毒在全球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早期殖民掠夺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葡萄牙: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站,进行劫掠式贸易
西班牙:16世纪,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殖民大帝国,掠夺金银,开发种植园
英国的殖民
扩张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17世纪,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种植园
17世纪开始从事“三角贸易”
荷、法、英
殖民争霸
原因: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
概况: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影响:对欧洲: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对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者把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角贸易”
时间: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人口锐减
种植园劳动力不足
开始买进非洲的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动
罪恶的“三角贸易”由此开始
16世纪开始,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概况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欧洲
非洲
美洲
出程
火器、机械制品、酒
中程
掳获黑奴
归程
蔗糖、烟草
航程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奴隶贩子为了多赚钱,总是超额一倍,甚至更多倍载运奴隶,把奴隶塞进船舱,使他们像“汤匙”一样卷曲着身体,人挨人地挤在一块。由于船舱拥挤、潮湿,空气污浊,经常出现传染病。患传染病的奴隶往往被投入海里,活活淹死。
——《世界史》
依据材料分析“三角贸易”带来的影响。
史料学史
黑人奴隶贸易是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18世纪,在非洲购买一个黑人并运到美洲共需50美元左右,但在西印度群岛可卖到四百美元。
——《奴隶贸易与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非洲:给非洲带来巨大灾难,非洲丧失了大量人口,文明衰落
对英国(欧洲):给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资本主义发展兼具进步性与野蛮性、扩张性、残酷性
大概念:社会的转型
思想转型:思想解放运动
(1)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出现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
欧洲
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经济基础
经济转型:经济变革与地理大发现
大单元建构
1.(2024·广东)在16世纪的意大利,以第一人称书写的日记或日志逐渐增多。这些日记或日志主要记载家庭和个人情况,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  )
A. 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涨
B. 受到了文艺复兴影响
C. 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 保障了平民政治地位
B
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中考真题演练
2.(2024·四川南充)中世纪西欧受基督教的影响,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这一变化反映了西欧(  )
A.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B.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礼仪和教育的规范
D. 重现了贵族的奢华生活
A
与中世纪相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加关注人本身
3.(2024·北京)16世纪,西欧出版的《世界地图集》最初有69幅地图,之后的十几年间又增加了82幅,很多是之前尚未涉及的地区。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 手工工场出现
B. 资本主义萌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进化论的提出
C
4.(2024·江苏苏州)下图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1492—1825年)统计情况。拉美土著人口锐减的悲剧始于(  )
A.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达·伽马到达印度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
哥伦布于1492年横渡大西洋,最终“发现”美洲大陆,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对印第安人进行压榨、杀戮,同时给美洲大陆带来了致命的传染病
5.(2024·山西晋中节选)
材料二 15至16世纪之际,由被誉为美术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把绘画推上了巅峰。为人熟知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在写实绘画科学法则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形象、心理、性格等具有深入的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创世纪》,场面宏伟,富于动感,洋溢着英雄的热情。梵蒂冈宫的《西斯廷的圣母》中圣母的形象美丽、温柔,其中人性更多于神性。
——摘编自邓福星《美术概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15至16世纪绘画作品呈现的特点,并分析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5至16世纪绘画作品呈现的特点,并分析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
特点:运用写实绘画的科学法则;深入刻画人物的形象、心理和性格;洋溢着英雄热情;突出人性;体现人文主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背景:工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不满教会的精神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兴起了倡导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