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大单元】世近 第四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的扩展 课件(37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7.【大单元】世近 第四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的扩展 课件(37张PPT)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2 15: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大概念:资本主义发展浪潮下的挑战与应对
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022版课标要求
1
单元知识结构
2
历史时序
3
大单元知识点梳理
4
大单元建构
5
中考真题演练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面对挑战: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与殖民活动
面对挑战: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内容概述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3课 美国内战
政治:俄国和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和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先后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思想: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运动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后来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4课 日本明治
维新
课时关系梳理
阶段特征
打击殖民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彼得一世即位后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862年
1868年
1860年
1861年
1861年4月
1857年
1865年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彼得一世改革
林肯当选
美国总统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拉丁美洲
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
大起义爆发
中国
19世纪60年代
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1851年
1856年
1858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天津条约》签订
洋务运动开始
历史时序
壹 殖民地人民掀起反抗斗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残酷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
西班牙、葡萄牙
玻利瓦尔、圣马丁
民族解放运动
胜利
赶走了西、葡殖民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鼓舞了世界其他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时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
残酷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
英国
章西女王
民族解放运动
失败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
斗争对象
领导者
性质
结果
影响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殖民地人民遭受了来自殖民者的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正义性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由于缺少外援,起义者一个个拼死搏斗,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中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
由于各地群众纷纷起义,玻利瓦尔的部队于1813年顺利进入加拉加斯,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1824年12月9日,在阿亚库乔决战中,由秘、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国人民组成的革命军大获全胜。
艰巨性
史料学史
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及艰巨性
圣马丁1778—1850
玻利瓦尔1783—1830
章西女王
约1835—1858
小组讨论
以下三位人物共同反映出殖民地人民的精神有哪些?
为民族独立而奋斗,具有顽强的抗争精神。不惜为民族独立斗争而献出一切的奉献精神。
贰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彼得一世(1672—1725)
目的:
内容 政治 ①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②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
文化教育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
时间:
彼得一世即位后(1682——1725年在位)
背景:
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俄国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俄国的改革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史料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
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积极: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②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中战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③思想因素:俄国“十二月党人”宣传民主思想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开始: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主要内容
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政治
经济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
积极: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史料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及局限性。
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赎买“份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局限性:①掠夺性:农奴出钱赎买土地,所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活依旧困苦;
②不彻底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改革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对比俄国两次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背景
目的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农奴制制约俄国经济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农奴制
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异同比较
时间:
1861年——1865年
背景:
①美国独立之后,经济迅速发展,领土不断扩张,在西部新增加土地上建立何种制度,南北方针锋相对;
②北方完成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③北方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
种植园奴隶主力图把每个新州变为蓄奴州……北部资产阶级也力求把每一个新州变为自由州。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
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矛盾日益加剧
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导火索:
进程:
开始
初期形势
转折
结束
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获胜
林肯
(1809—1865)
《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影响:①调动了黑人奴隶参军作战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实质:
林肯在废除奴隶制和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中,顺应时势,排除障碍,推动了美国北方走向胜利,完成了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林肯不仅使美国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统一了起来,在经济上也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内战对美国发展的作用。
①避免了美国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史料学史
以史为鉴 家国情怀
美国统一
冬奥会开幕式“一鸽都不能少”,迷路的孩子,早点回家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延伸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时间
背景
领导人
重要文献
性质
影响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英国的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华盛顿
林肯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民族解放战争、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内战、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战争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文献;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异同比较




西方列强入侵
幕府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
危机
幕府统治危机
民族
危机
激化
导致
导致
加剧
倒幕运动
背景
1-2世纪
出现小国
5世纪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646年
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1192年
镰仓幕府
1333年
1336年
1573年
1603年
1868年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幕府统治时期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提高了日本军事实力,为其对外侵略扩张埋下了伏笔
促进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解放思想
内容
推行人物:
明治天皇
目的: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五条誓文》,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政治纲领:
日本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统一国内市场,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材料二:1868年重新恢复皇权之后,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明治时期开始的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经济类型 年份 资本主义经济 地主经济 个体经济
1878 约20% 约18% 约60%
1893 约35%~40% 约17% 约45%
史料学史
依据材料,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材料一:
消极: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材料三:早在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占大多数;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军国主义: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19世纪中叶
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资本主义
固守封建体制
紧随历史潮流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北京条约》签订现场
《天津条约》签订现场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时间
背景
目的
主要内容
性质 结果
1868年
1898年
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实现富国强兵
救亡图存
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学习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等方面进行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异同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时间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868年
1861年
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
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以废除农奴制为主
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大单元建构
大概念:资本主义发展浪潮下的挑战与应对
挑战
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与殖民活动
殖民地人民掀起反抗斗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
美国内战:废除奴隶制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
应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打击了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
应对
资本主义
发展受阻
1.(2024·北京)1819年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等地,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以上事件都属于(  )
A.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B. 维护国家统一的抗争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A
中考真题演练
2.(2024·江苏扬州)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
A. 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
B. 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C. 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D. 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D
巨额的份地赎金给农民带上了沉重的枷锁
3.(2024·福建)“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拉美独立运动
B. 南北战争
C. 明治维新
D. 十月革命
B
4.(2024·四川宜宾)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但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同时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一切大权”。这说明明治维新(  )
A.推动了倒幕运动
B.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C.加剧了民族危机
D.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
5.(2024·河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783年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新国家的建成,因为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从未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邦联条例控制下的脆弱的中央政府,甚至缺乏满足国家最低需要的权力支持……直至1789年——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了联邦政府,这一中央政府凌驾于各州之上,它有足够的力量建立并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摘编自詹姆斯·柯比·马丁《美国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的意义。(2分)
【答案】
意义: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2分)
材料二 美国历任总统中,很少有人处理过林肯所面对的危机。他刚当选,南部一些州纷纷退出联邦,国家就像“房子一样裂开”;他还未就任,叛乱分子组织的“美利坚联众国”即已推举了自己的正、副总统。他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仍寄希望于南部各州回心转意,一再表示他的政府无意于干涉南部的特殊制度,也不会首先发动攻击。他同时严正地警告说,他决不会对分裂联邦的行为坐视不管。但他期望的“联邦大团结的合唱”,却并未因他这番苦口婆心的规劝而响起,而是经过整整4年血战后方才重新“响彻云霄”。
——摘编自常冬为《美国档案》
(2)据材料二,指出林肯政府遭遇的危机。(2分) 并概括林肯政府是如何应对这一危机的。(2分)
【答案】
危机:国家面临分裂的风险。(2分)
应对: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领导北方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取得胜利。(2分)
材料三 美国内战前,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63%,1900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达到61%。内战后持续半个世纪保持4%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到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与世界制造业巨头。
——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
(3)综合材料一、二、三和上述问题,谈谈你从美国的发展中得出的认识。(3分)
【答案】
认识:国家统一、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林肯等杰出领导人推动社会进步;符合国情的法律的制定有利于国家稳定。(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