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江苏民歌)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茉莉花(江苏民歌)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13: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茉莉花(江苏民歌)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有表现力地随着伴奏合唱《茉莉花》,表现热情,富有青春朝气的音乐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唱、听、评价、控制、调整等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唱好合唱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听辨歌曲演唱形式、分析曲式结构划分乐段,提高合唱的自我控制调整和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本课前,我把较好、中等、较差的学生进行均分,一半的学生在课前,一半的学生在课后,进行前测和后测,了解学生知识技能储备。
选择教师编配的合唱歌曲《采菱》作为前侧的作品是因为两首作品的风格一致、对声音的控制能力要求较为接近,如:高位置气息连贯的发声方法,优美婉转的情绪等。提供歌曲《采菱》两个乐句的歌谱及其相应片段音响,聆听音响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合唱歌曲片段。
课前调查分析表(六、1班,其中20人。)
《采菱》
在聆听的基础上分别视唱二声部旋律并填入歌词演唱。
视唱旋律比较准确,填入歌词演唱,声音整齐、音色统一表现力较强。
合唱二声部旋律,
巩固音准及节奏。
二声部旋律基本准确,部分旋律不够和谐、统一,有一定表现力。
合唱二声部歌词,
加强情感投入,
增强表现力。
二声部歌词演唱不够准确,部分歌词音准存在问题,还不能从容表现歌曲情绪,表现力还需加强。
通过以上调查,我对学生预备技能和学习方法作了如下分析:
学生通过自主聆听、感知、演唱的过程以后,学生已经能够运用高位置发声方法口腔打开,寻找头腔的共鸣声音圆润饱满,气息下沉有叹气的感觉,注重吐字咬字等等方法和技能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但是在合唱时相互聆听、配合、追求声音的和谐、音色的统一等更高层次的能力上还不完善,因此,本节课也是提高学生唱好合唱歌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尝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二声部合唱《茉莉花》
教学难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声音和谐、音色统一、表现力强。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2.学唱歌曲
(1)聆听
阶段目标:整体感知歌曲情感,初步学唱歌曲,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奠定基础。
初听歌曲(教师范唱《茉莉花》高声部)
歌曲的情感、演唱形式、什么节拍、速度?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歌曲是比较欢快、动感、热情,富有青春朝气的情感。男声独唱的演唱形式、2/4拍,稍快速度。
再听歌曲(录音范唱、出示完整歌片)
轻声地跟着唱唱,这又是什么演唱形式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童声合唱,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的节奏旋律,感受不同演唱形式的艺术效果。
(2).视唱高声部歌谱
阶段目标:准确的掌握高声部旋律。
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后,学生尝试跟琴视唱高声部歌谱(教师弹琴带唱)
让学生自评那里唱的不好,问题出在哪里?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
、 、 的切分音唱得不好节奏不准确 。也就是重音位置不对是吗?重音应该放在中间。大家试试;还有跨小节的切分,应该怎么唱?;声音不统一,是因为有的同学位置不到位不是头声。声音不连贯,因为换气不统一,那应该怎么换气?4小节换气。重音记号没唱出来。
活动:通过视唱结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结合的方法找出问题。教师的范唱解决问题并巩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唱好高声部歌谱为有表现力的合唱这首歌曲做好准备。
(3)填入高声部歌词并有表现力的演唱
阶段目标:有表现力的演唱高声部歌词,注重情绪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技能的结合。
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否进行范唱
学生在准确唱好歌谱后跟琴填入高声部歌词
请同学们像视唱歌谱时一样,找找我们的问题,怎么解决?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没唱出欢快跳跃的情绪,应该在跳跃一些;跨小节切分的地方没唱好,重音没唱出来。音色不统一,没光泽位置不够集中。没表情笑肌没抬起来,声音不圆润饱满。
活动: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结合的方法解决歌曲填词时出现的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技能的结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唱好高声部歌词。
(4)视唱低声部歌谱
阶段目标:准确的掌握低声部旋律,唱好难点的部分。
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感知过低声部旋律,比较陌生在学会高声部的前提下教师的范唱能够帮助学生很快了解、掌握低声部。
尝试跟琴视唱低声部歌谱(教师弹琴带唱)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结束句的跨小节切分音唱得不好节奏不准确 。位置不到位不是头声。重音记号没唱出来。
活动:通过学生视唱与教师范唱的比较找出问题,教师指导解决问题并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唱好低声部歌谱。
(5)填入低声部歌词并有表现力的演唱
阶段目标:有表现力的演唱低声部歌词,注重情绪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技能的结合。
根据学生的需求决定是否进行范唱
学生在准确唱好歌谱后跟琴填入低声部歌词
学生填词后进行自评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没唱出欢快跳跃的情绪,应该与高声部情绪一致再跳跃一些;跨小节切分的地方没唱好,重音没唱出来。音色不统一,没光泽位置不够集中。声音不圆润饱满。
活动:通过学生的填词与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指导结合的方法解决歌曲填词时出现的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技能的结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唱好低声部歌词。
(6)分析曲式结构划分乐段
阶段目标:准确判断出歌曲的曲式结构和高潮句,理解第二乐段的两个乐句为并列关系。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什么曲式结构?高潮句是那一句?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分为两段,两段体结构。怎么分的呢?从第一小节到第五行第三小节是第一段,剩下的为一段。整个第二段都是高潮句;为什么?因为第二段的两句是并列的关系。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曲式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合唱二声部歌谱
阶段目标:二声部旋律准确和谐、位置统一、音色一致,段落感清晰,有一定的表现力。
尝试合唱歌谱
采用清唱的形式,最初的合唱建立在很弱的力度上以便学生的聆听与调整。
让学生边唱边听检验自己的音准节奏和声音位置和音色,注意平衡,找出问题,如何改进?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出现跨小节切分的地方音准和节奏不准确,单独练练这句,高声部太强了,注意控制。低声部不敢唱音准不稳。太平了没有起伏对比,高潮部分没唱出来,低声部力度弱,不平衡。
活动:经过反复的磨合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整个合唱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扎扎实实的巩固好学生的演唱,但是最主要的不是演唱本身而是引导学生的合唱思维能力。有时候不是因为唱不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唱好。
(8)合唱二声部歌词
阶段目标:合唱二声部歌词准确和谐、字正腔圆、位置统一、音色一致,有力度和声音的对比、段落感清晰,有一定的表现力。
在唱准确二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合唱歌词
在合唱歌词前最好分别巩固一遍两声部的歌词演唱。(有表现力的演唱)
然后采用清唱的形式合唱歌词。
边唱歌词边看歌谱,注意音高位置,注意平衡。
【可能发生的谈话过程】:跨小节切分的地方音准和节奏不准确,单独练练这句。唱词时音准不稳,唱词的同时眼睛看谱子心里想着音高的感觉控制好音准。太平了没有起伏对比,高潮部分没唱出来,低声部不敢唱出来,不平衡……
活动:经过磨合解决演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准确和谐、位置统一、音色一致,段落感清晰,有一定的表现力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整个合唱教学的汇总环节,如果扎扎实实的巩固好学生在前面的几个学习环节,这个环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当然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合唱思维能力才是主线。因为只有知道如何去唱,才有可能唱好。
3、跟钢琴伴奏合唱歌曲并检测学生对声音的控制和调整能力。
请同学起立,调动学生的歌唱欲望,在钢琴的伴奏下有情感和表现力的投入的完整合唱歌曲。
活动:尝试在钢琴伴奏下(电脑播放)按照教师的指挥完整背唱歌曲。
设计意图:检测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及目标的达成.
4、拓展:
请同学欣赏一首由高水平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青春舞曲》。从听觉上引领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声音的表现力。
5、小结:教师根据检测的结果针对合唱方法和技能以及思维能力、表现能力、控制能力进行评价,赞扬优点,指出不足,并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努力提高。向更高的标准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