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学习目标
一、学习作者评说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及方法,自主学习尝试筛选整合相关信息。
二、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明确新闻评论的书写结构。
关注现实,拥抱生活,是近年来高考改革语文命题的特点之一。随着高考命题导向功能的强大,高考作文越来越呈现关注时事的趋势。时评文本身具备立意深刻、选材鲜活、短小精悍的特征。于是,时评文也越来越走俏,越来越受命题者和阅卷老师青睐。本单元课文就是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单元学习任务要求我们高一起就学写时评,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把这种文体练好、写好。
导入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文体。
它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常见的新闻评论有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形式。
针对性强
注重行文的逻辑性
观点鲜明
一、了解文体:新闻评论
据说学校《月港潮》新闻部以下面这张量化表来选新闻评论稿,今天我们就借用这张表格来品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
时评文的标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标题
句式
核心概念
关键动词雕刻玉石,使之成为器物,有修饰事物使之完善的意思
时代价值
以劳动精神铸吾辈青年之魂
以青春之我担当时代责任
以感恩之心服务伟大的时代
观点鲜明
读文本、筛选关键语句,明确本文立论的现实缘由与时代背景。(社会现象)
2、背景
第1段第1句;第2段第3句;第4段倒数第2句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针对性、时效性
2020新高考一(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链接高考:
2023新课标二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材料一从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两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C.材料一运用排比,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强了论证气势。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3、论点、论据、论证
第四段: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人民日报》的文章可看作国家发展的理论指向标,力求言简意赅。那么本文的5个段落是如何围绕工匠精神展开论述的呢?
第一段:开篇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工匠精神
第二段:“匠”的时代内涵及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坚守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 重要意义。
第五段:提倡工匠精神,总结全文。
3、论点、论据、论证
展示学生作业1
展示学生作业2
论证就是指将自己所主张的观点阐述出来后,用论据证明观点可靠与真实的过程。论证方法:用事实和理论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和方式,即用论据怎样证明论点可靠与真实的过程。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论证方法
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论证方法 相应语段 论证效果
引用论证
类比论证
假设论证 。
对比论证
1.引用企业家的话
2.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
3.引用鲁迅的话和普通人的话
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重大作用。
小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以“李克强总理鼓励企业培育“工匠精神”为新闻事实背景,针对时代特点,提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深化了新闻事实。这篇新闻评论以“呼唤工匠精神—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工匠精神为成功铺路”为行文思路,作者通过技艺层面、心性层面、价值观层面,由匠源到匠技,由匠技到匠心,由匠心到匠魂,逐渐扩大了“工匠精神”的适用人群,辩证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工匠精神”逐渐升华为了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论证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中心论点。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到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逻辑严谨,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体现出新闻评论的时代性和思想性。
引一引材料,亮观点。
议一释论题,析观点。
联一联时事,作论证。
结一深主题,发号召。
新闻评论的“四大主体”
总结:
当堂练:请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论证思路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首先提出论点——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
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
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课后作业:
1.观看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进一步思考工匠精神的现
2.根据评价量表,参考两篇新闻评论的行文思路,以“信仰”实意义。为评论角度,依据本单元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新闻事实,撰写新闻评论提纲,完成新闻评论的撰写小作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