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13: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赶圩归来啊哩哩
1教学目标
1.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
2.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演唱及运用小型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学生感受彝族民族民间的风格,体会歌曲带来的快乐。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学生应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验彝族音乐明快活泼的风格。
2.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难点:1. 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及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2.知道波音记号并能准确的演唱。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师:同学们,你能猜猜这是哪个名族的音乐吗?(彝族)
导语:是呀,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彝家山寨好好的去玩一玩。
活动2【活动】感受歌曲
(一)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
师:你们听,彝族姑娘一路欢歌笑语的在干什么呢?(赶集)2复听歌曲
师:是呀,彝族姑娘在赶集呢,这首歌曲多次出现衬词“啊哩哩”,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3..再次聆听歌曲(播放第一段歌词)21·cn·jy·com
师:“啊哩哩”表现人们非常高兴的意思,在彝族的语言就是“OK”的意思,你们还能找找彝族歌曲有什么特点的地方吗?(观察谱子)4.教师简介副歌部分,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在情绪上表现的更加欢快、跳跃。www.21-cn-jy.com
导语:这么有特色的歌曲让我们跟着彝族姑娘再去感受一番欢快、愉悦的心情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活动3【练习】感受节奏 2·1·c·n·j·y
(二)感受节奏
1.教师示范:
⑴教师随伴奏音乐范唱歌曲第一、二段,并做动作
①第一段:捻指 × × × ×
②第二段:拍腿 0 ×× 0 × O ×× 0 ×
ˉˉˉ ˉˉ
2.学生随歌曲打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进一步感受兵体验歌曲。)
活动4【练习】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
⑴对歌游戏(解决难点句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生唱“阿哩哩”,师唱其余部分
a.师生接龙唱
b.师生互换角色唱
c.生完整演唱⑵教师范唱波音,学生知道并学唱波音。
⑶学生完整演唱
⑷教师范唱,学生聆听思考:歌曲前后两部分力度有什么变化?
⑸歌曲处理
⑹教师知道学生用假声演唱高音部分
⑺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导语:从同学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你们喜悦的心情,并且非常的自信。这四段的旋律完全相同,你们能自己来学一学吗?21教育网
2.学生自主学唱第二三四段歌词。
⑴教师弹奏伴奏,学生跟唱。
⑵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进行个别地方的指导。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4.生生小组合作,男女生对歌
第二段:男女生接龙唱,女生唱“阿哩哩”。
第三段:男女生互换角色。
第四段:男女出生齐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唱歌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学会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活动5【活动】表演歌曲
(四)表演歌曲
1. 小型乐器为歌曲伴奏
⑴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用沙锤、双响筒、铃鼓为歌曲伴奏,进行小组合作。
铃鼓 × × × ×
沙锤 0 ×× 0× O ×× 0×
ˉˉ ˉˉ
a..生生四人小组合作,自行选择乐器。
b分组表演⑵学生展示
2.跳一跳
⑴教师示范跳绳子(播放歌曲)
由8个学生一人一头拉住绳子,分别面对面排成两列,根据教师师范的节奏摆动。教师根据歌曲节奏开始跳绳。
⑴学生原位模仿
⑵学生一组组有秩序的跳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乐器的合作,进一步感受并体验音乐,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活动6【讲授】结束
这节课我们又再一次的感受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有一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爱上民族音乐,爱上民间文化,让我们用思维去创想音乐,去感受音乐!让我们唱着歌,摆动总着节奏跳出课堂吧。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