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2 16: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阿长与《 山海经》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谋害( ) 震悚( ) 絮说( ) 疮疤( ) 诘问( )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
①絮说: ②诘问: ③震悚:
④ :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⑤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3) 写出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
②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
③“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 。“我们就没有用么? 我们也要被掳去 … … ”
( )
(4) 鲁迅本名 ,字 ,浙江绍兴人,无产阶级 、 、 。《 阿长 与〈 山海经〉》选自《 》,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回忆 。鲁迅先生的两本小 说集是《 》和《 》。
(1) 写阿长名字的由来有什么目的?
(2) 说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 ’字”中的“大”字的表达效果。
(3) 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在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 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4) 下列对文题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民间神话《 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可以引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B . 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 . 用“ 阿长”作为称呼,名副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 . 题目用的是作者中年写作时的口气,用“ 阿长”作为称呼很合适,“ 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1
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uáng( )急 pī( )头
chuāng( )疤 震 sǒng(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 …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 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其事地说。

(4)仔细品味下列语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②“恭喜恭喜! 大家恭喜! 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 西,塞在我的嘴里。
拓展提升 (5)阅读课文第 22 ~27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部分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可以表现出长妈妈的什么特点?
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 ,表明了“我”对阿长的 之情 。句中的“这”指代 。 ③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④从选文看,文章以“ 阿长与《 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发散思维
(6)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