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2 16: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阳市高中2023级第三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丨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出“天下为
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要素,称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
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其中“天人合一”与“自强不
息”两点特别值得关注。“天人合一”是中国宇宙观的表述,与“自强不息”合并构成的意思是,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主体性是顺天道而立的,是其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②在“天人合一”这个命题中,从的内涵是确定无疑的,而天作为与人的对应物,只能是
在人之外的一切存在(首先是自然存在),指宇宙空间,包括了整个天地、由于天是自然的而
非人为的,使得“天”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指自然而然一“天然”的意思。看上去,“天人合
一”是将人与天并列,但实际上还是有主从关系的,揭示出“人”这个文化主体是不能肆意而
行的。)
③活生生的个人在一生中总是要面对“天”这个存在。由于个体人在规模上永远小于广
大的空间存在,因而“天”对人而言是最高的存在物,“天人合一"并不是字面上的并列关系,
人要服从于天,这就把整个宇宙看作人这个特殊生命体的有机活动舞台,人的生命表现、人
的价值本源,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生生不息地进行文化与文明的创造。
④如此,人必须顺应天意即自然性的客观规律,其行为才是正确的。“王者承天意以从
事,故务德救而省刑罚”(《汉书·礼乐志》),否则,“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尚书·汤
诰》)。司马迁撰《史记》意在“究天人之际”,就是强调人的历史行为与客观存在趋势之间的微
妙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哲学在讨论顺承天意时,并非只是表达人的被动性,而是将“天
人合一”引申为人的主动性,那就是《周易·象传》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著名
命题。《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儒道两家都以《周易》为基础去构建自己的体系,因而,
一句“自强不息”,既是中国人个体的奋斗精神之自勉,也是整个民族面对外部世界压力的自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