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13:2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赶圩归来啊哩哩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和民族风格,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采用聆听、演唱、表演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表现音乐。
3.通过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受彝族人民欢唱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在彝族歌舞这样一个大的主题活动情境中,以学生的自主感受体验表现为主,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快乐因素——啊哩哩,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运用问题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舞蹈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演唱乐趣,在快乐中歌唱,表现歌曲带来的快乐情绪。
六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必须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3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及彝族风情,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和形象的作用。
2.附点节奏的准确配词,拓展部分情绪对比与表现。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初步感受
  活动一:感受音乐节拍特点。
  1.教师随伴奏音乐进行律动,学生模仿.(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伴奏,初步感受强拍)
  2.师依次指挥一边拍击强拍,另一边拍击弱拍.
 师评价学生的反应: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忍不住的用这特殊的方式表扬你们。
设计意图:教师随音乐带领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来感受节奏的恒拍感;分组拍击强拍,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感受四拍子的规律,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合作的效果
  活动二:传递小球。
  师:真会合作,我们再玩点难的
  1.教师坐下,学生模仿双手拍腿
左手拍,右手举,并提醒学生
拍自己,拍别人
传球
  2.随着音乐的节奏传递小球
  设计意图:随着音乐伴奏,在教室中跟着节奏做传球活动,进一步的感受节拍特点,突出强拍。
  活动三:发声练习,柯尔文手式
  1.师:今天我们将前往一个美丽的少数民族,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你们听,他们正在欢度火把节呢。
  2.师带生柯尔文手势唱简单旋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用身穿彝族服饰的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视频播放彝族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
  教师:同学们,彝族美吗?彝族山美,水美,人也美,其实,彝族的歌更美。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彝族歌曲。出示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3.解题:什么是赶圩。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赶圩吗?赶集的时候人们会做什么?满载而归会让人心情怎样?再读课题,提示“啊哩哩”要唱的活泼、跳跃、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身穿彝族服饰的图片作为兴趣的激发点,引入本课的学习,符合年龄特征,通过解释课题解决“啊哩哩”吐字问题,为学唱环节打下基础。
  (三)新歌教学,目标落实。
  1.聆听体验,初识歌曲。
  (1)一听范唱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歌曲的速度呢?歌词中唱得最多的是什么?
  (2)二听歌曲1、2段,课件出示歌谱。
  教师:那“啊哩哩”到底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彝族人民特别喜欢用“啊哩哩”表达内心和喜悦与快乐,以往学过的很多彝族歌曲中就经常出现“啊哩哩”。
  (3)三听歌曲1、2段,小声跟唱主歌部分。
  教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彝族人民高兴喜悦的心情,感受一下主歌部分“啊哩哩”旋律上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音高、节奏、力度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理解音乐,为学唱环节解决“啊哩哩”音准打下基础,通过三遍有目的的聆听,让学生体验并简单地描述出歌曲的情绪。
  2.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部分
  学唱“啊哩哩”,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一段曲谱。师生接唱,学生跟琴慢速试唱“啊哩哩”;
手势跟曲谱试唱第一部分第一段,解决“啊哩哩”音准;教师提示演唱情绪:喜悦活泼;
“啊哩哩”吐字要有弹性、轻快跟琴原速试唱第一段。
  (2)学唱第一部分第二段。
  教师:什么样的生活让彝族人民这么高兴?从歌词中找答案。
  跟琴试唱,提示:蜜一样地,蜜是什么味道?跟琴唱,提示:你吃到蜜时是什么表情?甜到心坎里,用声音表现出来。
  完整学唱第一部分三四段。
  教师:彝家姑娘被银项链、金项链打扮的越发美丽,连小鸟也跟着唱了起来,晚霞也跟着飞了起来,这样的画面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美不美?请同学们美美地演唱三四段。(男女生接唱方式学习)
  (3)聆听学唱第二部分
  1.完整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第二部分更加喜悦更加高兴的情绪。
  2.师生合作完成第二部分。
  教师:这一部分是完全重复的吗?找找哪里是重复?
  师生接唱,解决音准问题。
  设计意图:学唱环节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节省了学唱的时间,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的变化,让学唱更有层次感。
  (4)完整演唱歌曲1、2段。
  (四)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1.火把节视频。
  2.学习简单的彝族舞步。
  3.表演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参加彝族火把节中,用我们的歌声和舞蹈祝福彝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设计意图:载歌载舞是彝族的文化特色,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彝族音乐活泼明快的风格,更好地感受彝族人民尽情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更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