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四川省(课件14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中图版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7.2四川省(课件14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中图版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8:08: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四川省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地图,了解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明确其“西部强省”的地位。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了解四川省城乡分布与变化。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四川省独特的地域文化,体会地域独特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自主学习】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四川省位于我国的 腹地,位于长江 游地区,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常住人口8 374万(2022年),居全国第五位,包括川西高原山地和 两大部分。
2.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 。
3.四川省河流众多,大部分河流自 向东南流淌,在四川盆地南部或东部汇入长江。
4.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 ,包括四川西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水草丰美的 和四川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
5.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 以及 西部,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西部为 ,地势低平;中部为 ,占盆地总面积的77%;东部有许多 走向的低山丘陵。
6.川西高原山地属于 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四川盆地属于 ,其特点是 ,降水丰沛,冬春多雾。四川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 ”的美誉。
7.自然灾害主要有 、洪涝、地震、 、 等。川西高原山地多滑坡、泥石流、雪灾、地震,四川盆地多干旱、洪涝、寒潮。
【合作探究】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读教材P70 “四川省地形图”及教材P72“四川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四川省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四川省由哪些地形区组成
2.四川省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是怎样分布的
3.结合“四川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四川省地形图”,说出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学习活动二:西部强省
【自主学习】西部强省
1.四川省是我国 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肉类和禽类生产基地。
2.四川省工业门类 ,优势产品多。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发展 、 、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四川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大幅提高。
3.昔日四川省交通闭塞,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交通运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四川省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 交通运输体系。
4.四川省内经济发展 。 的川西高原山地和 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大 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增强区域联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逐渐缩小地区 ,是四川省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合作探究】四川的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自主学习】城乡分布与变化
1.四川省城乡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 。
2.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规模迅速扩展。
3.四川省正在努力推进 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保护城乡历史文化,守住文化根脉。
学习活动四:独特的地域文化
【自主学习】独特的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四川省人杰地灵、地域独特,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麻辣可口的 、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唱腔优美的 、诙谐幽默的四川话、历史悠久的古镇民居、温馨宜人的茶馆、独具魅力的 等,都是四川省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鱼香肉丝
川剧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1.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是(  )
A.太行山 B.巫山 C.横断山脉 D.大巴山
2.下列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台湾岛 D.塔里木盆地
3.下列铁路干线经过四川省的是(  )
A.陇海线 B.宝成线 C.湘黔线 D.沪杭线
4.下列有关四川省城乡变化与发展正确的选项是(  )
A.四川省城乡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明显
B.城市布局南多北少
C.四川省城镇发展速度很慢
D.在城镇化过程中,老建筑都应该被拆除
5.四川德阳市西北部山区人口比中部、东南部稀少,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崎岖,开发难度大 B.水源缺乏,难以发展种植业
C.气候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 D.山高谷深,泥石流灾害频繁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自主学习】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西南 上 四川盆地
西高东低
西北 东南
西部 高原
东部 重庆市 成都平原 丘陵 东北—西南
高原、高山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暖夏热 天府之国
干旱 滑坡 泥石流
【合作探究】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1. 四川省地势西高东低,地跨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分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2. 川西高原山地是高原、高山气候,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四川省降水丰富,河流多,水量大,地势西高东低,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上,河流落差大,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学习活动二:西部强省
【自主学习】西部强省
西部
齐全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
现代化立体
很不平衡 地广人稀 人口稠密 成都 差距
【合作探究】四川的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1)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一笔巨大的财富。(2)政策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3)区位优势: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门户和全国的腹地,一向具有雄视西南、问鼎中原的战略地位,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因此,四川相对西部地区,存在着“增长极”的区位优势。(4)人口资源及市场优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1)地理区位欠佳:①远离海洋;②远离国内经济核心区;③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2)经济实力不强:西部总体经济基础差,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经济水平更加落后。(3)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偏大、工业基础脆弱、第三产业更是极不健全。
学习活动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自主学习】城乡分布与变化
地形 东多西少
城市
城乡融合
学习活动四:独特的地域文化
【自主学习】独特的地域文化
川菜 川剧 民族风情
【达标训练】
B【解析】考察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由中国地形图可知: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是巫山。
A【解析】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被称为“天府之国”。
B【解析】考察我国铁路线经过的主要城市,宝成线是陕西宝鸡到四川省的成都。
A【解析】C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迅速扩展。D城镇化过程中适当保留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城乡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
A【解析】四川省城乡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东部地形较平坦,地势较低,自然条件适宜,西部高原地势较高、地形导致交通不便,农业发展受限,人口数量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四川省
1.结合地图,了解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明确其“西部强省”的地位。
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了解四川省城乡分布与变化。
4.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四川省独特的地域文化,体会地域独特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播放四川讲解视频。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四川,了解一下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第二节 四川省(板书)
学习活动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自主学习]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四川省位于我国的 西南 腹地,位于长江 上 游地区。全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2022年末常住人口达8 374万,居全国第五位。包括川西高原山地和 四川盆地 两大部分。
2.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 西高东低 。
3.四川省河流众多,大部分河流自 西北 向 东南 流淌,在四川盆地南部或东部汇入长江。
4.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 西部 ,包括四川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左右、水草丰美的 高原 和四川省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
5.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 东部 以及重庆市 西部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西部为 成都平原 ,地势低平;中部为 丘陵 ,占盆地总面积的77%;东部有许多 东北—西南  走向的低山丘陵。
6.川西高原山地属于 高原、高山 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四川盆地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 冬暖夏热 ,降水丰沛,冬春多雾。四川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
7.四川省主要自然灾害有 干旱 、洪涝、地震、 滑坡 和 泥石流 等。川西高原山地多滑坡、泥石流、雪灾、地震,四川盆地多干旱、洪涝、寒潮。
[合作探究]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读教材P70“四川省地形图”及教材P72“四川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四川省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四川省由哪些地形区组成
参考答案:四川省地势西高东低,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分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
2.四川省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是怎样分布的
参考答案:川西高原山地是高原、高山气候,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结合“四川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四川省地形图”说出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四川省降水丰富,河流多,水量大;地势西高东低,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河流落差大,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学习活动二 西部强省
[自主学习]西部强省
1.四川省是我国 西部 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肉类和禽类生产基地。
2.四川省工业门类 齐全 ,优势产品多。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发展 电子信息 、 航空航天 、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四川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大幅提高。
3.昔日四川省交通闭塞,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交通运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四川省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 现代化立体 交通运输体系。
4.四川省内经济发展 很不平衡 。 地广人稀 的川西高原山地和 人口稠密 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大 成都 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增强区域联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逐渐缩小地区 差距 ,是四川省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合作探究]四川的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1)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一笔巨大的财富。(2)政策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3)区位优势: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门户和全国的腹地,一向具有雄视西南、问鼎中原的战略地位,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因此,四川相对西部地区,存在着“增长极”的区位优势。(4)人口资源及市场优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1)地理区位欠佳:①远离海洋;②远离国内经济核心区;③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2)经济实力不强:西部总体经济基础差,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经济水平更加落后。(3)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偏大、工业基础脆弱、第三产业更是极不健全。
学习活动三 城乡分布与变化
[自主学习]城乡分布与变化
1.四川省城乡分布受 地形 因素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 东多西少 。
2.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 规模迅速扩展。
3.四川省正在努力推进 城乡融合 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保护城乡历史文化,守住文化根脉。
学习活动四 独特的地域文化
[自主学习]独特的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四川省人杰地灵、地域独特,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麻辣可口的 川菜 、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唱腔优美的 川剧 、诙谐幽默的四川话、历史悠久的古镇民居、温馨宜人的茶馆、独具魅力的 民族风情 等,都是四川省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鱼香肉丝
川剧
  在四川省的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地图、图片及案例,使学生对四川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有了较好的认识。但在讲解其对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影响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反映出知识迁移引导不足。小组活动探讨四川地域文化时,学生热情较高,但活动组织略显混乱,今后需加强指导。在时间分配上,“自然灾害与防治”和“西部强省” 部分稍显仓促,未充分展开讨论,应优化教学节奏,确保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同时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应用能力,以改进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第七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第二节 四川省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地图,了解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明确其“西部强省”的地位。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了解四川省城乡分布与变化。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四川省独特的地域文化,体会地域独特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课堂导入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四川省位于我国的 腹地,位于长江 游地区,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常住人口8 374万(2022年),居全国第五位,包括 和  、两大部分。
 西南 
 四川盆地 
 川西高原山地 
 上
01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2.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 。
3.四川省河流众多,大部分河流自 向
流淌,在四川盆地南部或东部汇入长江。
4.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 ,包括四川西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水草丰美的 、四川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
4.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 以及 重庆市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西部为 ,地势低平;中部为   ,占盆地总面积的77%;东部有许多 、 走向的低山丘陵。
 西高东低
  东部 
  高原 
  西部  
 东南 
 西北 
  东北—西南   
   成都平原  
   西部
丘陵
01
  温和
 寒冷
 凉爽
 炎热
  川西高原山地属于 高 原、高山 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 ,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四川盆地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 冬暖夏热 ,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01
川西高原山地多滑坡、泥石流、雪灾、地震。
四川盆地多干旱、洪涝、寒潮。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01
西部强省
1.四川省是我国 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肉类和禽类生产基地。
2.四川省工业门类 ,优势产品多。近年来,四川省重点发展 、
、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
西部
电子信息
齐全
航空航天
01
西部强省
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大成都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增强区域联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逐渐缩小地区差距,是四川省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结合四川省的经济及交通发展情况,分析四川经济发展特点,结合所学提出改进方向。
01
活动:探究学习
四川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有利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一笔巨大的财富。
(2)政策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
(3)区位优势: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门户和全国的腹地,一向具有雄视西南、问鼎中原的战略地位,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
(4)资源及市场优势。
不利条件:
(1)地理区位欠佳:①远离海洋;②远离国内经济核心区;③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
(2)经济实力不强:西部总体经济基础差,经济水平更加落后。
(3)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
01
城乡分布与变化
1.四川省城乡分布受 因素影响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 。
2.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规模迅速扩展。
3.四川省正在努力推进 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保护城乡历史文化,守住文化根脉。
城市
城乡融合
东多西少
地形
01
独特的地域文化
川剧变脸
藏族转山会
福宝古镇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四川省人杰地灵、地域独特,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川菜(鱼香肉丝)
茶馆
01
活动:探究学习
你能说出川菜以麻、辣为主要饮食特色的原因吗?
提示:四川省海拔较低的地区,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季节雾天多,人们体内积聚了较多的湿气,以麻、辣为主的特色饮食,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利于身体健康。
课堂小结(共27张PPT)
第二节 四川省
自主·预习案
主题·探究案
进阶·训练案
自主·预习案
知识点一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位置:   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   地区。
2.发展战略:建设西部经济   和长江   生态屏障,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3.四川的地势地形
四川
上游
强省
上游
(1)地势: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   。
西高东低
(2)地形:总体上分为   和   两大部分。
①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西部。
②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以及重庆市西部。盆地西部为   平原,中部为丘陵,东部有许多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四川盆地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4.河流:河流众多,大部分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淌,在四川盆地南部或东部汇入   。
川西高原山地
四川盆地
成都
长江
5.气候
(1)川西高原山地属典型的   气候区,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2)四川盆地属   气候区,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6.自然灾害:干旱、洪涝、   、   和   等。
7.生态环境:四川省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大,西部高原山地生态脆弱。近年来,四川省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且注重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
高原、高山
亚热带季风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知识点二 西部强省
1.经济强省
(1)我国重要的   、肉类和禽类生产基地。
(2)四川省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多。
(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   的突破以及   .
的建设,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交通:四川省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粮食
核心技术
创新平台
高新技术
3.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大成都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增强区域联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逐渐缩小地区差距,是四川省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知识点三 城乡分布与变化
1.四川省城乡分布:受   因素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
2.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3.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保护城乡历史文化,守住文化根脉。
地形
知识点四 独特的地域文化
1.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
2.独特地域文化:麻辣可口的川菜、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唱腔优美的   、诙谐幽默的四川话、历史悠久的古镇民居、温馨宜人的茶馆、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等。
川剧
主题 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及地理差异
[自主探究]
(1)四川省的地形地势有何特点 地形如何影响河流
主题·探究案
参考答案:地形地势特点:四川省地势西高东低,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分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影响:长江大致自西向东穿过境内,该区域长江的支流大多自北向南流,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描述四川省城镇分布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四川省城镇分布有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点。原因:西部主要为高原、高山气候,自然条件较差;东部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生产。
(3)写出四川盆地的气候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
参考答案: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地形封闭,湿气不容易扩散,雾天比较常见,空气湿度大。人们为了驱散体内的湿气养成了食辣的习惯。
[合作探究]
描述四川省交通分布特点,简要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四川省拥有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等交通运输方式。东部有密集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方式种类齐全。西部交通干线稀疏,运输方式较单一,以公路运输为主。原因:东部地形平坦,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所以交通网络密集;西部地形崎岖、山高谷深,交通设施修建难度大,人口稀疏,经济不发达,运输需求少。
[更进一步]
四川省的经济分布有何特点 应该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经济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四川省正在努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保护城乡历史文化,守住文化根脉。
1.下列有关四川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川西高原是四川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
D.四川盆地受干旱、洪涝和寒潮的影响
A
进阶·训练案
2.(跨学科·语文)“蜀犬吠日”发生地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3.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属于   气候,农业发达。( )
A.热带季风 B.温带季风
C.亚热带季风 D.温带大陆性
D
C
4.(链接生活) 2023年7月28日—8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成功举办的首个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有关四川省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川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B.四川省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C.四川省工业门类齐全,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强省
D.四川盆地农业发达,川西高原山地工业发达
D
5.关于四川省城乡分布与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乡分布受河流的影响
B.城乡分布西多东少
C.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D.城镇化速度较慢
C
6.(教材素材改编)下列哪些是四川省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 )
①麻辣可口的川菜 ②唱腔优美的川剧 ③京剧 ④温馨宜人的茶馆 ⑤四合院 ⑥物美价廉的四川小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⑥
B
  (2024乐山)都四铁路(如图)起于都江堰站,止于四姑娘山站,属于客运专线,落差约3 000米,全线桥隧比例98.34%,设计时速120千米(远低于高铁速度),经过藏族、羌族聚居区,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据此回答7~9题:
7.都四铁路没有沿图中虚线所示较短线路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对保护区影响 B.减少沿途游客数量
C.技术难以突破 D.区域间无法协调
8.都四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高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限于铁路技术
B.受地形影响及旅游体验需要
C.受限于矿石运输
D.受限于电力缺乏
A
B
9.都四铁路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有利于矿产资源运输 ②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③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④促进沿线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渝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城镇分布密集,已经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长江上游和西部经济实力极强的城市,嘉陵江古称“渝水”。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是四川省的行政中心,相传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大量种植木芙蓉,故成都别称“芙蓉城”。
(1)在图中描出长江干流。
参考答案:描图略。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盆地A:   ,城市B:   ,城市C:   。
(3)成渝地区主要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属于   带季风气候,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比较   。重庆简称“   ”,成都简称“   ”。
(4)古人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要指成渝地区的( )
A.位置偏僻 B.气候恶劣
C.地形复杂 D.河流众多
四川盆地
重庆
成都
亚热



C
(5)下列各选项中的自然灾害最容易发生在成渝地区的是( )
A.寒潮、火山、地震
B.地震、滑坡、泥石流
C.台风、崩塌、春旱
D.火山、台风、泥石流
(6)成渝地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请写出成渝地区的主要资源。
B
参考答案:水能资源,煤、天然气、铁等矿产资源,大熊猫等生物资源,都江堰等旅游资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