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1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曲风,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赞美之心。
2、认识钢琴协奏曲,能用正确的声音和情感哼唱主题句。
2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该学段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在对音乐的情绪表现上,能够体验、听辨、描述出音乐情绪的变化,并且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但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由于音乐表达情感的非语义性,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给予适当的示范和引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黄河颂》的学习,感受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体会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音乐元素感受乐曲意境。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创设意境
1、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正捧着一样怎样的东西?
(厚重的、沉甸甸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会如此厚重、肉眼看不见,而且我们身上都应该有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一起来寻找它吧!
2、欣赏黄河全景风光照片,引导学生描述画中的景色。
3、聆听引子部分,学生结合之前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4、揭题:《黄河颂》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图片与音乐片段所展现的形象就是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它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这条母亲河的风采。刚才听到的音乐片段便是取自于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的作品《黄河颂》。
设计意图:通过制造“悬念”、欣赏图片、聆听音乐、谈话互动等手段,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活动2【讲授】二、初听全曲,认知体裁
1、观看黄河现场视频
说一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奔腾的、一泻千里的…)
2、初听乐曲,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⑴当听到“巨浪翻滚”的旋律时,请举起拳头。
⑵留意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乐器?最主要的乐器是哪一件?
3、定义:钢琴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由钢琴和管弦乐队组成的一种乐曲体裁。以展示钢琴的技巧和管弦乐队的合奏交相辉映为特色。
设计意图: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对音响听觉感知基础上,获得对音乐知识——体裁形式的理解。
活动3【活动】三、分段赏析,剖析情感
1、模唱主题一,走进深重宽阔的壮美河山——情感的苏醒
⑴模唱主题句
①出示图形:说一说,线条像什么?(连绵起伏的山、翻滚的河水…)
②出示音符:随琴视唱。
③出示歌谱:听老师范唱
④模仿乐器音色演唱
⑵体味主题一
师:低沉悠远的提琴声,把我们从喧闹的现实生活中带入了辽阔的中原大地,我们站在高山之巅,祖国壮美山河尽收眼底。渐渐地,提琴声远去,另一件乐器(钢琴)登场。虽然演奏的是同一段旋律,但却带来了不同的想象,这是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什么了呢?让我们来细细聆听第一部分。
2、解析主题二、三,触碰汹涌磅礴的黄河巨浪——情感的积累
⑴聆听音乐,感知旋律情绪变化
通过学生听辨、模仿钢琴及乐队的演奏,感知情绪的改变。
⑵分析乐谱,寻找促使旋律推进的音乐要素
拍号:2/4快、紧→4/4慢、松
音区:高→更高
⑶引入乐器,增加高潮部分的表现力
①师生互动:认识交响大鼓,聆听音响,根据以往的聆听经验归纳其一般在作品演奏中出现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
②小组讨论:配合主题三,感知鼓点在哪个音出现最能烘托气氛? (弱起小节后的强拍)
③加入乐器:演绎主题三,进一步体验乐曲高潮部分所带来的音响冲击力。
3、聆听主题四,引发旋律带来的无限想象。——情感的迸发
⑴听辨: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从快到慢;从强到弱)
⑵思考:这样的处理像语文标点符号中的哪个符号?(省略号)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活动4【练习】四、再听全曲,体会寓意——情感的升华
1、从创作背景中理解作品的寓意。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在全曲完整聆听中对接作品的情感力量。
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自己”、“先辈”、“民族”的思考
3、在师生讨论交流中领悟“黄河魂”。
师:还记得老师课前带来的那份沉甸甸的东西吗?它叫做黄河魂。作为黄河的英雄儿女,我们的祖辈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实现了民族的崛起和强盛;今天的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好好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让这份黄河魂深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代代相传!
设计意图:第三、四部分的设计紧紧围绕“情感“主线展开教学,从情感的苏醒到情感的积累,再到情感的迸发,最后到情感的升华,以体现课标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模唱乐句、分析乐谱、模仿演奏、乐器伴奏以及对音响的反复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从而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认知,引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黄河精神的认同、赞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