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
1教学定位
<教学定位>
课型:音乐唱歌课
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吉他等
教材: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
2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贯彻始终的是音乐的听觉感知规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学生感知、理解音乐服务的,绝不是以音乐为背景展开各种活动。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音乐表现要素的地位,感知,毕竟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建构,离不开基本表现要素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切实可感的生活节奏入手,循序渐进,从一无所知到要素感知,从要素感知到整体把握。
3.音乐审美的实现途径在于听觉感知,而这种感知的前提是基本要素的学习理解,如果一堂音乐课需要留给学生点什么,那么绝对不会是那歌词所展现的价值观,其理所当然是那些构建美的基本表现要素,因为只有它们才是开启音乐圣殿的唯一钥匙。
3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龙的传人》选自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赞美的心”,在此特别指出,“赞美的心”是教材第五课的课程标题,其名称取决于本课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歌词指向,本课的目的不是通过学习和欣赏歌乐曲,让学生拥有一颗赞美的心,而是通过对这类赞颂性音乐作品的学习,感知并体验其中的表现要素,能够了解其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龙的传人》是一首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两段均采同头异尾的形式,为典型的方整结构。歌曲主要运用八分、四分、二分节奏的不同组合,是学生学习、掌握并应用这三种节奏的理想作品。
3.音乐审美的实现途径在于听觉感知,而这种感知的前提是基本要素的学习理解,如果一堂音乐课需要留给学生点什么,那么绝对不会是那歌词所展现的价值观,其理所当然是那些构建美的基本表现要素,因为只有它们才是开启音乐圣殿的唯一钥匙。
4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处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后期,这一学段的学生要求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区分音乐的基本段落,能够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够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了解音乐的基本风格。这一学段的学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八分、四分、二分节奏,能够准确地阅读《龙的传人》节奏谱,包括长短、强弱等。
2.能够积极地进行微课学习,师生共同解决微课中的问题,包括段落、演唱形式、歌词大意、情绪特征等。
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创编表演歌曲《龙的传人》。
6重点难点
掌握八分、四分、二分节奏,完整演唱歌曲;依据“微课”提出问题,依据所学回答问题;编演歌曲《龙的传人》。
7教学过程
过程纲要
<过程纲要>
本部分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构思说明,根据上文原理,本课采用律动、微课、编演三结合的方式。换言之,本课由这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律动,内容源于歌曲中的音乐知识,旨在以趣味的形式感悟、理解并能够应用该知识。第二部分是微课,但需要声明的是,这部分应当叫做“微课答疑”,微课是事先录制好的,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内容,教师在该环节只是提出问题,分小组解答,对微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微课涉及的就是本课的背景、概念等相关知识,学生可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答疑询问。第三部分是编演部分,着重体现新课标的表演与创造方面的内容。学生根据第一、二部分学习的节奏、律动、声势等素材,对歌曲进行编排表演。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相关文化的内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符律动
导入
(设计意图)
本段导入采用“无意义导入”,即所展现内容在表面意义上与《龙的传人》不相干,但其取材歌曲曲调中的节奏,在最简单的节奏的基础上,逐层累计,在学生习得相关音乐知识后,才出现主题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了因过渡拆解分析乐曲,造成音乐整体的支离破碎;另一方面通过趣味律动形式学习音乐知识,为学生掌握基本要素做积累,为进一步感知音乐做铺垫。
师:磨剪子嘞戗菜刀…同学们嘞大家好
生:……
师:同学们,大家不要笑,谁能把刚刚的吆喝声在琴上摸出来?
生:……
师:(教师演奏)同学们,这个吆喝声就体现了音乐的一个表现元素“装饰音”,如果这个小装饰音不存在,那么这个吆喝就会很生硬(示范)。所以,音乐源于生活,我们身边的事物,只要加以组织,就能变成音乐。(出示幻灯片2)大家看这个杯子,(教师打节奏),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出示幻灯片3)好的,同学们,谁能把杯子的节奏写出来?谁来试试?
生:(学生在黑板上写,教师演奏,如果写不上,可以点点)
师:(教师将节奏谱补全)(出示幻灯片4)同学们,这就是杯子的节奏,老师打节奏,大家跟着读一遍。好的,大家看到上面的数学题了吗?在杯子的节奏中,我们用到了三种音符,分别是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大家看,两个八分音符等于一四分音符,而两个四分音符等于一个二分音符,那么老师请问,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八分音符?
生:四个
师:好的,同学们,再复习一遍,我们刚刚学习哪几种音符?
生: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老师根据咱们学过的三种音符,编排了两个律动游戏,让我们动起来吧!大家看第一个,我们摘取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点击)我们把它填上词说出来,让我们分声部表演。(教师指挥,学生分组表演)
师:同学们做的真好,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游戏,这个更有意思,好请大家起立!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音符游戏是不是很有趣?接下来,(出示第7张幻灯片)让我们将这个三个音符重新组合,看看还会有什么稀奇的效果?(出示第8张幻灯片)大家看,让我们按照节奏朗读,同学们注意,节奏也是有强弱的,大的强,小的弱,大家看老师指挥,预备齐!(学生朗读)
师:大家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请大家把书翻到34页。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龙的传人》,接下来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龙的传人》。
(第一部分完毕)
活动2【讲授】歌曲学习(分析)
第二部分
【微课学习】
(设计意图)
本段采用的是现代“翻转课堂”的元素,然而,它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翻转,虽然教师也制作了微课,可是,教师并没有把音乐课堂教学的重担全部交给它,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审美体验需要交互式、体验式、情景式对等学习环境的强力支持,对于歌曲背景、作品分析等“陈述性知识”,微课是有效的;可对于审美体验、技能学习等“程序性知识”,那就有点儿捉襟见肘了。所以,本部分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课”为知识载体,进行授课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微课中,教师成了解说员,而不是权威性的存在,教师只是提供富有逻辑性的知识,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归纳。这就摆脱了教师的一言堂局面,使得学生的主体性真正确立起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当然,需要声明的是,微课教学还在尝试阶段,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等动力性问题还没有更好地解决方案,只能亦步亦趋,不断尝试。
(微课讲稿见附录)
<配乐诗朗诵>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朗诵,让学生体验、感受歌词意境,为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演作品服务。
师:首先,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播放视频,教师朗诵,视频内容是祖国的壮丽景色)
生:学生回答(该问题的答案出现在“微课”中,此问题是对学生该模块学习成果的检验,若学生回答不对,可以借此讲授;如果学生回答正确,那么就肯定他的答案,让学生们共享。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师: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聆听歌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曲哪些地方的旋律相同或相似?第二,这首歌曲分为哪几部分,请说出为什么?
(聆听歌曲,问题的答案同样出现在微课中,由于这部分设计音乐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归纳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总结)
生:···
<学唱歌曲>(该歌曲旋律简练,而且耳熟能详,所以,学唱几遍,学生即能掌握)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龙的传人》的背景知识、音乐结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演绎这首歌曲。
活动3【活动】编创表演
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
本部分为表演和编创环节,人的一切思想认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没有任何的经验素材,表演无从谈起,编创更是无的放矢。通过上文的一些列建构,为学生提供表演、编排、创造的经验素材,对于歌曲,完全可以采用开始时的律动,抑或将律动肢解,将个别元素编排在歌曲里。通过如此的按部就班,学生基本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地久天长,伴随着经验的广泛积累,音乐要素的点滴建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终将实现成为现实。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学习了歌曲《龙的传人》,接下来,让我们根据学习过的知识,一起编创表演吧!同学们分组(合唱组、律动组、乐器组)
(师吉他伴奏,同学们表演)
(编创不一而足,详见课堂实录)
(知识拓展)
师: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在这节音乐课中,我们不光学唱了歌曲《龙的传人》,还学会八分、四分、二分节奏,下节课还有什么精彩内容呢?敬请期待,同学们再见。
活动4【练习】附录:微课讲稿
微课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光临自主学习模块。其实,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意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体验吧!
(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同学们,你现在看到的是《龙的传人》自主研修的主界面,该界面由“相关知识”、“作品分析”等两个学习平台构成。每个平台都设有两个小标题,只要点击“ENTER”键即可进入平台学习。每个平台的伊始或结尾,都设有一个到两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惑,请将其记录下来,我们的老师将竭诚为你解答。
【超链接(一)】
好的,同学们,让我们点击第一个平台的“ENTER”键。(点击进入)
同学们,现在你看到的就是(龙的传人)相关知识的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会了解到有关“龙”的起源及其精神意义的知识,本平台的学习内容较少,你只需要回答“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OK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其实,关于龙的起源,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龙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有那么一个骁勇善战的部族,虽然同时代也有很多威名远播的群落,但终究不敌,败给了那个骁勇善战的部族,这个战无不胜的部族把缴获的战旗聚起来并裁下所需部分,拼凑起来便有了最初的“龙”,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威力,不容置疑的统治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久而久之,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各个部分都分别代表着,中国人不同的品格修养。
所以,龙的传人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归属,也是祖国大家庭凝聚力的象征。因此,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骄傲,我是龙的传人!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好的,同学们,这部分内容简练,我们已经学习完成,大家对于开始的那个问题,有答案了吗?期待你的回答。
(退出,复归主界面)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本模块的核心部分,《龙的传人》作品分析,同学们不要以为作品分析是多么高深的理论,只要你跟住老师,它其实很与意思,好的,我们“ENTER”进入。(点击)
【超链接二】
同学们,你现在看到的就是《龙的传人》作品分析的主页,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很多音乐知识,作品背景等,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
同学们,首先呈现在你眼前的是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侯德健先生,对于这位来自台湾的曲作者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那句“酒干倘卖无”和“大哥哥好不好,咱们来捉泥鳅”恐怕你会稍有几分印象,没错,这两首歌也是侯先生的作品。
同学们,提到了《龙的传人》我们一定会想到王力宏的演唱吧?其实,最初演唱这首歌曲的是台湾歌手李建复,后经张明敏的演绎传遍全中国,一时之间,《龙的传人》似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好的,同学们,以上是歌曲的背景简介,接下来,呈现给大家的就是歌曲的曲谱,下面我们将要完整的聆听歌曲,请大家仔细聆听,并说出哪些小节相同或相似?这首曲子分几个段落?准备好,开始!
播放音乐(聆听歌曲)
哦,同学们,忘了告诉你们,在这里和这里,大家看到了吗?这个节奏我们没有见过,他叫“切分节奏”,典型的特征就是两个八分音符的中间放入一个四分音符,这个我们暂时了解一下就可以,教材中的谱例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以教材为准。(补丁出现)
(下一张幻灯片)
好的,同学们,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吗?那些小节相同或相近,歌曲有几个段落?
同学们,老师用相同颜色标注的部分是相同或相近的,歌曲分为两个部分,亲爱的同学,你答对了吗?(下一张幻灯片)同学们,你发现了吗?相同颜色里面的内容是基本一样的,以这条蓝色的线为界,分为两个部分。
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温馨提示,好吧,让我们按照要求,点击一下,进入概念求助站。(点击概念求助站)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概念解答模式,目前系统尚未完善,该模式目前只能解答“段落”概念,希望同学们多多提出问题,丰富我们的概念模式平台,同学们,您有十五秒钟的时间阅读下列内容,完毕后,系统会自动退出。
同学们,我们又回到了谱例页面。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段落”的概念,同学们,这首歌曲分为两个段落,因为我体验到了两次“结束”的感觉。看看,就是他们!
同学们,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而且每个乐段采用的都是“同头异尾”你发现了吗?它们的开头相同,结尾不同。同学们,接下来,根据我们学习过的“知识点”,再次聆听,在欣赏的过程中,请体验一下,两个段落的情绪是怎么样?另外,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聆听歌曲)王力宏版
同学们,歌曲的两个段落之间是叙述和抒情的关系,所以前者平缓;后者高昂;这首歌曲很明显采用的是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接下来,你能够自然、自信、用表情地表现作品吗?老师相信你。
同学们,本模块已结束,正在退出,感谢你的参与。
{自主研修结束}
(微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