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姑娘
1教学目标
1、能熟记乐曲主题旋律,了解作品a+b+c+a+b+c+尾声的结构。
2、能在听赏、体验、创编等音乐活动中,了解乐曲三个主题乐段情绪、速度、音色、力度的变化。
3、了解高山族音乐的特点,能有进一步探究高山族音乐的愿望。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已能够在音乐的感知力与鉴赏力上有一定的基础,并已基本具备了视谱的能力与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采用听、唱、创、演、设计创编、律动等教学方法,通过为该曲的每一主题乐段创编题目与场景,充分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加深对该曲各段的音乐要素的理解。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品风格及作品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情绪。
2、教学难点:了解作品a+b+c+a+b+c+尾声的结构,能听辨不同乐段使用的乐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高山情
1、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师: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2、师生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师: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你能来唱一唱吗?
3、初听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
师:说说你的感受?对比歌曲与乐曲的不同?
4、复听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现场演奏视频):
师: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
5、介绍台湾音画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用已学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导入,引出本课主题。通过歌曲演唱,回顾歌曲主题旋律,并为后面乐曲的学习做好情绪的铺垫。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主题旋律与节奏特征,能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速度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活动2【讲授】
(二)聆听乐曲主体旋律——高山韵
1、听主题旋律:
师:你能听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与乐器分别是什么吗?
速度 力度 主奏乐器
慢 弱 吹管类
2、竖笛演奏
(1)竖笛视奏
师:这些都是吹管类乐器,那么你想不想使用自己的竖笛来过过瘾呢?
(2)加入换气记号,统一气口
(3)情绪的指导,气息柔和
3、填入歌词演唱:
4、设定场景——高山韵
师:你能为主题旋律取一个名字吗?
5、聆听主体旋律出现的次数
【设计意图】:使用竖笛演奏与加歌词演唱,让学生反复熟悉主题旋律,了解主题旋律的情绪、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够知道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共出现几次。
活动3【讲授】
(三)聆听乐曲第一乐段——高山乐
1、听第一乐段:
(1)师:刚才这段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如此优美的意境,那接下来这段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速度 力度 主奏乐器
快 强 打击类
2、学习高山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师:这么热闹的一段音乐,都让我忍不住想跳舞了,请你也跟我一起学一学高山族的舞蹈动作吧!
3、师带生跟音乐做舞蹈动作
4、请学生上台展示,并带领大家一起跳
5、设定场景——高山乐
师:请你为这个乐段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设计意图】:该乐段的聆听加入了高山族简单的舞蹈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动中感受该乐段与主题乐段情绪与力度的不同。通过为该乐段设定场景,取名字,来加深对该乐段音乐形象的理解。
活动4【讲授】
(四)聆听乐曲第三乐段——高山美
1、听第三乐段:
师:我们再来听听下面这个乐段,它的速度、力度与使用乐器又有什么不同?
速度 力度 主奏乐器
慢 弱 拉弦类
2、用铃鼓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第三乐段伴奏:
师:在我手上有一只铃鼓,你觉得这段音乐更适合用怎样的形式伴奏?(听音乐第三部分)
3、请学生上台展示,并带领大家一起伴奏
4、设定场景——高山美
师:这段你可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更好呢?
5、为各乐段排序:
师:刚才我们听了三个乐段,分别是高山韵、高山乐和高山美,请你完整聆听乐曲,将这三个乐段排序(高山乐+高山韵+高山美)
6、师画旋律图,为全曲分段:
7、分析个乐段的主奏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铃鼓创编伴奏、设定场景以及为乐段排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各乐段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理解。然后通过分析各乐段的主奏乐器,来加深对乐曲结构的认识。
活动5【讲授】
(五)拓展活动——高山绎
1、全曲综合完整表演
(第一段舞蹈,第二段演唱加竖笛,第三段铃鼓)
2、欣赏民乐版《阿里山的姑娘》
师:说一说两个版本的演绎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乐曲的完整演绎,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能在体验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中,更深入地理解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
活动6【讲授】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高山族这个热情如火的民族和阿里山风景如画的美景,就让我们一起唱着《阿里山的姑娘》轻轻地走出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