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课件12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中图版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课件12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中图版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8:22: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熟知其成因、特点及危害范围。
2.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精准运用地图查找、标注本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3.理解应急逃生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地理环境与交通状况,设计合理、高效的逃生路线。
4.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与应急避难的重要性。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准备
1.说出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分析其成因与地理分布规律。
2.复习地图三要素知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地图上准确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3.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害监测与避难规划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合作探究】实地调研阶段
1.各小组携带地图、笔记本等工具,实地走访学校周边及社区内的应急避难场所。
2.观察场所位置、入口标识、场地面积、设施配备情况,记录周边地形、交通线路、建筑物特点;
3.采访场所管理人员,了解开放时间、容纳人数、应急物资储备等信息。
4.小组回校后,整理考察资料,绘制简易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标注关键信息;
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小组遇到的问题。
【合作探究】线路设计
根据不同灾害场景假设,如学校午休时发生地震、暴雨引发城市内涝等;各小组依据假设,结合实地考察成果与地图信息,讨论设计逃生线路。
【模拟演练】
选取学校部分区域模拟灾害场景,如教室模拟地震、操场模拟洪水;
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逃生线路,在教师指挥下进行逃生演练,演练过程设置烟雾弹、警报声增加真实感。
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反思,交流演练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社区居民、低年级同学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与逃生线路,设计宣传海报、手册或短视频;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应用到家庭应急计划制定中,提升家庭防灾能力。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合作探究】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遵循安全第一、就近避难、避开危险区域、便于疏散的原则;
考虑利用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开阔空间作为疏散通道,标注途中关键节点与引导标识。
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逃生线路规划图,用不同颜色线条区分不同灾害场景下的线路;
附上文字说明,阐述设计思路、优势与注意事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
1.能够识别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熟知其成因、特点及危害范围。
2.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精准运用地图查找、标注本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3.理解应急逃生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地理环境与交通状况,设计合理、高效的逃生线路。
4.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与应急避难的重要性。
同学们,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定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调查周围步行20分钟可以到达的区域,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条件,并设计逃生线路。通过本次主题学习我们了解周边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合理逃生线路。
以本地常见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为例,进行活动调研。
(一)知识与技能准备
1.结合 PPT,系统讲解本地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分析其成因与地理分布规律。以地震为例,讲解板块运动原理,对照本地地震带分布,让学生明白灾害潜在威胁。
2.复习地图三要素知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地图上准确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3.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害监测与避难规划中的应用,拓宽学生视野。
(二)实地调研阶段
1.各小组携带地图、笔记本等工具,实地走访学校周边及社区内的应急避难场所。
2.观察场所位置、入口标识、场地面积、设施配备情况,记录周边地形、交通线路、建筑物特点。
3.采访场所管理人员,了解开放时间、容纳人数、应急物资储备等信息。
4.小组回校后,整理考察资料,绘制简易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标注关键信息。
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小组遇到的问题。
(三)线路设计
1.教师给定不同灾害场景假设,如学校午休时发生地震、暴雨引发城市内涝等。
2.各小组依据假设,结合实地考察成果与地图信息,讨论设计逃生线路。
3.线路设计遵循安全第一、就近避难、避开危险区域、便于疏散的原则。
4.考虑利用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开阔空间作为疏散通道,标注途中关键节点与引导标识。
5.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逃生线路规划图,用不同颜色线条区分不同灾害场景下的线路。
6.附上文字说明,阐述设计思路、优势与注意事项。
(四)模拟演练
1.选取学校部分区域模拟灾害场景,如教室模拟地震、操场模拟洪水等。
2.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逃生线路,在教师指挥下进行逃生演练,演练过程设置烟雾弹、警报声增加真实感。
3.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反思,交流演练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4.教师点评各小组逃生表现,强化正确逃生技巧与应急处置方法。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
1.各小组制作 PPT,展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逃生线路规划图,派代表汇报项目实施过程、成果亮点、团队协作心得;接受其他小组与教师的提问、质疑。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社区或应急管理部门专家评价;从资料收集完整性、线路设计合理性、团队协作默契度、汇报展示效果等维度打分,评选出优秀项目小组给予奖励。
(六)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社区居民、低年级同学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与逃生线路,设计宣传海报、手册或短视频;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应用到家庭应急计划制定中,提升家庭防灾能力。
2.教师总结项目实施全过程,升华教学主题,强调防灾减灾是长期、持续的工作,培养学生终身关注安全的意识。
  本次项目式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实地考察、线路设计、模拟演练中收获颇丰,地理实践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小组分工协作不够高效、逃生线路细节考虑欠妥等问题。后续教学需加强小组合作指导,深化地理环境分析训练,让学生更好地将地理知识与应急避险实践融合,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本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2张PPT)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熟知其成因、特点及危害范围。
2.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精准运用地图查找、标注本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3.理解应急逃生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地理环境与交通状况,设计合理、高效的逃生路线。
4.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与应急避难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
01
项目式学习
一、项目主题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
二、项目背景: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定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在调查周围步行20分钟可以到达的区域为准,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条件,并设计逃生线路。
三、驱动问题:了解周边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合理逃生线路。
01
项目实施过程
(一)知识与技能准备
1.以地震为例,了解板块运动原理。
2.对照本地地震带分布,明白灾害潜在威胁。
01
项目实施过程
3.地图三要素知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地图上准确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地图的语言分别是( )
A比例尺和方向 B方向和图例 C图例和比例尺 D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比例尺为1:30000000 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
3.读“某地区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实验区在学校的__________方向,
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__________方向。
图例“ ”表示的地理事物是_____________
量得图中虚线总长约6厘米,则沿公路从学
校到科技园区的实地距离约___________米。
把图中的比例尺写成数字式:___________
D
东南
1500KM
东北
铁路线
900米
1:15000
01
项目实施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害监测与避难规划中的应用
01
项目实施过程
(二)实地调研阶段
1.各小组携带地图、笔记本等工具,实地走访学校周边及社区内的应急避难场所。
2.观察场所位置、入口标识、场地面积、设施配备情况,记录周边地形、交通线路、建筑物特点;
3.采访场所管理人员,了解开放时间、容纳人数、应急物资储备等信息。
4.小组回校后,整理考察资料,绘制简易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标注关键信息;
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小组遇到的问题。
01
项目实施过程
(三)线路设计
教师给定不同灾害场景假设,如学校午休时发生地震、暴雨引发城市内涝等;
各小组依据假设,结合实地考察成果与地图信息,讨论设计逃生线路。
线路设计遵循安全第一、就近避难、避开危险区域、便于疏散的原则;
考虑利用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开阔空间作为疏散通道,标注途中关键节点与引导标识。
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逃生线路规划图,用不同颜色线条区分不同灾害场景下的线路;
附上文字说明,阐述设计思路、优势与注意事项。
01
项目实施过程
(四)模拟演练
选取学校部分区域模拟灾害场景,如教室模拟地震、操场模拟洪水;
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逃生线路,在教师指挥下进行逃生演练,演练过程设置烟雾弹、警报声增加真实感。
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反思,交流演练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教师点评各小组逃生表现,强化正确逃生技巧与应急处置方法。
01
项目实施过程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制作 PPT,展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逃生线路规划图,派代表汇报项目实施过程、成果亮点、团队协作心得;接受其他小组与教师的提问、质疑。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社区或应急管理部门专家评价;从资料收集完整性、线路设计合理性、团队协作默契度、汇报展示效果等维度打分,评选出优秀项目小组给予奖励。
01
项目实施过程
(六)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社区居民、低年级同学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与逃生线路,设计宣传海报、手册或短视频;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应用到家庭应急计划制定中,提升家庭防灾能力。
教师总结项目实施全过程,升华教学主题,强调防灾减灾是长期、持续的工作,培养学生终身关注安全的意识。(共7张PPT)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
设计
  读某校应急疏散线路图,回答1~3题:
1.教室1、教室2学生疏散方向为(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B
2.教室1距最近应急避难场所的实地距离约为( )
A.5米 B.10米
C.50米 D.1000米
3.应急疏散时应( )
①争先恐后 ②有序疏散 ③听从指挥 ④严防踩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D
4.应急避难场所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下面为某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可以在此应急避难场所躲避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地震 D.海啸
C
5.防震实战演练
某校社团成员利用所学的地图知识绘制了学校防震逃生示意图。
(1)找出图中不合理的逃生路线,并在图中绘图改正。
参考答案:③逃生路线不合理,改正如图:

(2)写出灾害发生时,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到达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步骤:  .
 。
成果展示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防震避险、安全自救的常识,社团成员进行了一场校园宣讲活动。
(3)假如发生地震时你正在教室,请列举两条避震自救的措施:  .
.
 。
步骤一: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
应急避难场所。步骤二∶选出最优路线
应服
从老师指挥;迅速护住头部,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不要搭乘电梯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