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评价卷 (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评价卷 (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24 10:18:34

文档简介

期末评价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 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
A.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 N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 km/h
C.中学生一秒钟跳绳120次
D.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是300 J
2.如图所示的情境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B)
A.没有推动小车的力  B.把杠铃举起来的力 
 
C.冰壶在水平冰面上 D.在水平路面上行
滑行时受到的重力   走时提滑板的力
3.下列杠杆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C)
A.食品夹   B.钓鱼竿    C.钳子    D.天平
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mV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5.下面对生活中的场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图(甲)中用吸管喝饮料是由于人嘴的吸力作用
B.图(乙)中宽的书包肩带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C.图(丙)中窗外的风使窗帘向外飘,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图(丁)中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对人体可能造成的
伤害
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B.乙球受到的浮力大
C.甲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大 D.两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一样大
7.如图所示是每隔0.3 s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它记录了极限跳伞运动员从悬崖上跳下到打开降落伞之前的运动过程。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D)
A.ab段重力对运动员做的功比cd段大
B.ab段重力对运动员做功的功率比cd段大
C.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D.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下列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就越大
B.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有用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也越高
9.快递小哥为了把较重的货物装入运输车,用同样的器材设计了(甲)、(乙)两种方式提物,若把同一货物从地面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D)
A.(乙)方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B.(甲)方式的机械效率更高
C.(甲)、(乙)两图中拉力大小相等
D.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同
10.将重为2.5 N的物体A放进水中,它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在A上面再放一个体积与A相同的物体B,恰好A、B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且B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图中物体A受到浮力是2.5 N
B.物体B的密度是物体A密度的2倍
C.(乙)图中物体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 N
D.(乙)图中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为2.5 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11~15题每小题 2分,16题4分,共
14分)
11.某游客在官渡古镇品尝官渡小锅米线,闻到米线的香味,这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空隙 。
12.不计空气阻力,重50 N的物体悬挂在气球的下方匀速上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0  N;当悬绳突然断掉的一瞬间,物体 向上 (选填“向上”“向下”或“停止”)运动。
1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下山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 减小 ,机械能 减小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0~2 s,拉力做的功为 0  J,4~6 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12  W。
15.如图所示,物体重20 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2 dm2,现用3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的压强是 1.5×104 P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20 N。
16.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急剧掉向海底,称为“掉深”,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 m,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我军372潜艇在一次远航战备巡逻中,碰见“掉深”的情况,这次潜艇掉得又快又深,潜艇的主机舱管路发生破损,艇长瞬间发出命令:“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但“掉深”依然继续。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深度计开始缓慢回升。372潜艇闯过鬼门关,化险为夷,创造了我军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1)“海中断崖”通常指潜艇遇到海水密度跃层,潜艇所处的海水密度突然变 小 (选填“大”或“小”),所受的浮力突然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失去平衡急剧下沉的一种现象。
(2)“向所有的水柜供气”的目的是 排出水柜内的水,减小自身重力,使潜艇快速上浮 。
(3)300 m深处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 3×106 Pa。(海水密度近似水的密度,g取10 N/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7.(1)请在图中作出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答案: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是一个用细绳系于地面飘飞的氢气球。请画出此时氢气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第21题4分,共24分)
18.(8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将小车从斜面的 同一高度 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 ;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 接触面粗糙程度 实现的。
(2)丙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时冲出了木板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更换更长的木板重做本次实验。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 ,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以得出 B (选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9.(4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在 竖直 (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调零。
(2)(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1.4 N,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1.4 N。
(3)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20.(8分)如图所示是小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步骤: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
(1)可将图(甲)中的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
是 A 。
A.为了方便测量力臂
B.为了方便挂钩码
(2)图(丙)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2 个钩码。
(3)如图(丁)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变为斜向右上方拉,这个过程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小亮多次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来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选填“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或“减小误差”)。
(5)实验中杠杆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6)实验前小亮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如图(乙),其目的是 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
(7)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戊)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b可采取的做法是 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
21.(4分)在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 ”的过程中,小红将热水倒入瓶中充分摇晃,把热水倒出后将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如图所示,发现瓶子把鸡蛋“吞”了进去,因此小红认为是大气压把鸡蛋压入了瓶中。小楠不同意这个观点,她认为瓶中空气受热后瓶内的气体减少,瓶中空气稀薄对鸡蛋的托力变小,鸡蛋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瓶中的。小红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分的证据,她接下来的操作是首先,将 热 水倒入瓶中充分摇晃,把水倒出后用手拿着瓶子使瓶口 水平 (选填“向上”或“水平”),再用 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如果 鸡蛋被“吞”进瓶中 ,则说明鸡蛋是被大气压压入瓶中的。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2.(9分)中国是世界基建强国,塔吊是基建的常用设备,图(甲)是塔吊的简化模型,图(乙)是塔吊中滑轮组的局部放大图。已知物体的重力为1.2×104 N,动滑轮的重力为0.3×104 N,在绳子自由端施加拉力F后,物体在20 s内匀速上升10 m。不计绳重和一切阻力。求:
(1)拉力F的大小。
(2)拉力F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1)物体与动滑轮的总重力G总=G物+G轮=1.2×104 N+0.3×
104 N=1.5×104 N,
拉力为F=G总=×1.5×104 N=7.5×103 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绳=2h=2×10 m=20 m,
拉力做的功W总=Fs绳=7.5×103 N×20 m=1.5×105 J。
(3)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W有=G物h=1.2×104 N×10 m=1.2×105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80%。
答案:(1)7.5×103 N (2)1.5×105 J (3)80%
23.(9分)浮筒打捞法是处理港区、航道、海上突发性事件应急抢救的方法之一。打捞沉物时,先把浮筒灌满水并沉到水底,用钢缆把浮筒与沉物拴住,然后用压气机把空气压进浮筒,使浮筒内的水排空,浮筒便会带动沉物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某次打捞沉船时,每个浮筒体积为36 m3,重力为1×104 N,海水的密度取1.0×103 kg/m3,g取10 N/kg,忽略浮筒体积变化。求:
(1)浸没时每个浮筒受到的浮力。
(2)若沉船在海平面下方50 m处,沉船位置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3)若沉船需要7×106 N向上的举力才能上浮,则至少需要多少个
浮筒
(4)若沉船在海平面下方50 m处,海平面大气压为1.0×105 Pa,要使浮筒内的海水全部排出,充气压强的最小值。
解析:(1)浮筒浸没时V排=V物=36 m3,
受到的浮力F浮=ρ海gV排=1.0×103 kg/m3×10 N/kg×36 m3=3.6×105 N。
(2)海水产生的压强p海=ρ海gh=1.0×103 kg/m3×10 N/kg×50 m=
5×105 Pa。
(3)每个浮筒产生向上的举力F筒=F浮-G筒=3.6×105 N-1×
104 N=3.5×105 N,
需要浮筒的数量为n==20个。
(4)设浮筒排水口面积为S,充气气压为p充,
则有p充S=p海S+p大气S,
充气气压为p充=p海+p大气=5×105 Pa+1×105 Pa=6×105 Pa。
答案:(1)3.6×105 N (2)5×105 Pa (3)20个 (4)6×105 Pa期末评价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 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 N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 km/h
C.中学生一秒钟跳绳120次
D.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是300 J
2.如图所示的情境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没有推动小车的力  B.把杠铃举起来的力 
 
C.冰壶在水平冰面上 D.在水平路面上行
滑行时受到的重力   走时提滑板的力
3.下列杠杆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钓鱼竿    C.钳子    D.天平
4.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mV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5.下面对生活中的场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用吸管喝饮料是由于人嘴的吸力作用
B.图(乙)中宽的书包肩带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C.图(丙)中窗外的风使窗帘向外飘,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图(丁)中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对人体可能造成的
伤害
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B.乙球受到的浮力大
C.甲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大 D.两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一样大
7.如图所示是每隔0.3 s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它记录了极限跳伞运动员从悬崖上跳下到打开降落伞之前的运动过程。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重力对运动员做的功比cd段大
B.ab段重力对运动员做功的功率比cd段大
C.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D.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下列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就越大
B.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有用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也越高
9.快递小哥为了把较重的货物装入运输车,用同样的器材设计了(甲)、(乙)两种方式提物,若把同一货物从地面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方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B.(甲)方式的机械效率更高
C.(甲)、(乙)两图中拉力大小相等
D.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同
10.将重为2.5 N的物体A放进水中,它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在A上面再放一个体积与A相同的物体B,恰好A、B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且B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受到浮力是2.5 N
B.物体B的密度是物体A密度的2倍
C.(乙)图中物体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 N
D.(乙)图中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为2.5 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11~15题每小题 2分,16题4分,共
14分)
11.某游客在官渡古镇品尝官渡小锅米线,闻到米线的香味,这说明 ;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12.不计空气阻力,重50 N的物体悬挂在气球的下方匀速上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N;当悬绳突然断掉的一瞬间,物体 (选填“向上”“向下”或“停止”)运动。
1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下山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0~2 s,拉力做的功为 J,4~6 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15.如图所示,物体重20 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2 dm2,现用3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的压强是 P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6.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急剧掉向海底,称为“掉深”,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 m,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我军372潜艇在一次远航战备巡逻中,碰见“掉深”的情况,这次潜艇掉得又快又深,潜艇的主机舱管路发生破损,艇长瞬间发出命令:“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但“掉深”依然继续。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深度计开始缓慢回升。372潜艇闯过鬼门关,化险为夷,创造了我军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1)“海中断崖”通常指潜艇遇到海水密度跃层,潜艇所处的海水密度突然变 (选填“大”或“小”),所受的浮力突然 (选填“增大”或“减小”),失去平衡急剧下沉的一种现象。
(2)“向所有的水柜供气”的目的是 。
(3)300 m深处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 Pa。(海水密度近似水的密度,g取10 N/k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7.(1)请在图中作出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
  
(2)如图所示是一个用细绳系于地面飘飞的氢气球。请画出此时氢气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第21题4分,共24分)
18.(8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将小车从斜面的 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 实现的。
(2)丙实验中,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时冲出了木板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更换更长的木板重做本次实验。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由此可以得出 (选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 不变的性质。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9.(4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在 (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调零。
(2)(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N。
(3)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20.(8分)如图所示是小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步骤: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
(1)可将图(甲)中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
是 。
A.为了方便测量力臂
B.为了方便挂钩码
(2)图(丙)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个钩码。
(3)如图(丁)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变为斜向右上方拉,这个过程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小亮多次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来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选填“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或“减小误差”)。
(5)实验中杠杆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6)实验前小亮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如图(乙),其目的是 。
(7)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戊)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b可采取的做法是 。
21.(4分)在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存在 ”的过程中,小红将热水倒入瓶中充分摇晃,把热水倒出后将去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如图所示,发现瓶子把鸡蛋“吞”了进去,因此小红认为是大气压把鸡蛋压入了瓶中。小楠不同意这个观点,她认为瓶中空气受热后瓶内的气体减少,瓶中空气稀薄对鸡蛋的托力变小,鸡蛋是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瓶中的。小红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分的证据,她接下来的操作是首先,将 水倒入瓶中充分摇晃,把水倒出后用手拿着瓶子使瓶口 (选填“向上”或“水平”),再用 。如果 ,则说明鸡蛋是被大气压压入瓶中的。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2.(9分)中国是世界基建强国,塔吊是基建的常用设备,图(甲)是塔吊的简化模型,图(乙)是塔吊中滑轮组的局部放大图。已知物体的重力为1.2×104 N,动滑轮的重力为0.3×104 N,在绳子自由端施加拉力F后,物体在20 s内匀速上升10 m。不计绳重和一切阻力。求:
(1)拉力F的大小。
(2)拉力F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3.(9分)浮筒打捞法是处理港区、航道、海上突发性事件应急抢救的方法之一。打捞沉物时,先把浮筒灌满水并沉到水底,用钢缆把浮筒与沉物拴住,然后用压气机把空气压进浮筒,使浮筒内的水排空,浮筒便会带动沉物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某次打捞沉船时,每个浮筒体积为36 m3,重力为1×104 N,海水的密度取1.0×103 kg/m3,g取10 N/kg,忽略浮筒体积变化。求:
(1)浸没时每个浮筒受到的浮力。
(2)若沉船在海平面下方50 m处,沉船位置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3)若沉船需要7×106 N向上的举力才能上浮,则至少需要多少个
浮筒
(4)若沉船在海平面下方50 m处,海平面大气压为1.0×105 Pa,要使浮筒内的海水全部排出,充气压强的最小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