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08: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单元集体备课
目录






单元整体分析
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学习评价
单元任务群设计
教学建议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古诗三首》描写了山水美景,《富饶的西沙群岛》展现了海疆的优美风景、丰富物产,《海滨小城》描绘了南国的美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介绍了北国四季迷人的风景。
选文充分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并且体裁多样,涉及诗歌和散文等。从时间上看,不论是由古至今的历史变革,还是由春到冬的四季变化,都从不同时间维度呈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风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人文主题
一、单元整体解读
祖国山河
单元篇章页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人文导语,饱含了对祖国的深情与赞美。
语文要素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阅读要求
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六上六单元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下一单元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三下七单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三下三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上六单元
通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下六单元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上六单元
借助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上三单元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纵向
习作要求
三上六单元: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四下七单元: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
六上五单元: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围绕关键语句写出美景四季的特点
第六单元
祖国山河
精读课文
习作
语文园地六
课题
习作要求
古诗三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滨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儿真美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从多个角度,分别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抓住关键词句写画面和片段
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围绕一个意思写
横向对比
一、单元整体解读
由写一段话到 写一篇作文 ,难度由低到高 ,层层递进 。
基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本单元的文本体裁,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本单元可定位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首先,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风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古诗三首》分别描绘了长江奔流东去的波澜壮阔、杭州西湖的别样风姿、洞庭湖美景的淡雅朦胧;《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海滨小城》主要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这正好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相对应。
一、单元整体解读
学习任务群定位
其次,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习作的时候 ,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习作的任务是“仔细观察 一处景物,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正好对应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一、单元整体解读
学习任务群定位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 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
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跟着课本去旅行,
领略祖国河山美
二、单元目标
学习目标
认识 40个生字 ,读准 6个多音字 ,会写 52个字 ,会写 45个词语。
结合注释 ,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 4 首古诗 , 默写《望天门山》。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 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 ,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能够感受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主题 祖国山河 落实要素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学习情境 跟着课本去旅行,领略祖国河山美 学习任务 吟咏祖国河山 游览祖国河山 绘写祖国河山 赞颂祖国河山
学习活动 寻味长江之趣 欣赏湖光之美 打卡西沙群岛 走进海滨小城 探秘小兴安岭 交流所见所感 记录最美风景 我为祖国代言
学习内容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滨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这儿真美 最美风景推介会,评选最美代言人
课时安排 3课时 6课时 2课时 1课时
三、单元学习框架
学习活动2:欣赏湖光之美
学习活动1:寻味长江之趣
任务一:
吟咏祖国河山
四、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 唤醒旧知,引导学生背一背学过的李白的诗句 。
2. 结合创作背景, 出示诗题“望天门山。
3. 出示天门山的图片和资料,介绍天门山。
4. 了解诗人,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李白。
(二)读好诗句,理解诗意。
1.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
七言绝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停顿 ,停顿的时候做到声断气不断,读出诗歌的韵味美 。
2.多种形式朗读 ,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把握诗歌大意。默读古诗,边读边圈画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内交流。
(三)品字入境,想象画面。
1.抓住“断 ”和“开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长江的气势 。
2.再读诗句,体会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
3.体会李白的心情 ,再读诗句。 (开心 、激动)
(四)总结提升 ,背诵积累。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寻味长江之趣
开展合作学习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说一说—介绍诗人,说出诗句的意思。
想一想—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悟一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2:欣赏湖光之美
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汇报之“我会说”。
(1)学生根据资料介绍诗人,其他学生和教师相机补充。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借助图片,理解“潋滟”。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淡妆浓抹”
分组汇报之“我会想”。(1)交流诗里描写的景物 。(2)出示雨中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画面。(3)出示洞庭湖秋月图,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分组汇报之“我会悟”。(1)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配着音乐,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活动3:探秘小兴安岭
学习活动1:打卡西沙群岛
任务二:
游览祖国河山
学习活动2:走进海滨小城
四、学习活动
1.出示地图,简介西沙群岛。
2.学生读课题,说一说从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课文描写的景物,然后填写表格 。
4.根据表格,说一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丰富物产 。
5.品读课文,落实要素。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 ,进一步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教师指导朗读 。
6.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说一说海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
7.导游解说,介绍西沙群岛。
创设情境,请你当一回小导游,把它推荐给还没有去过西沙群岛的小朋友们吧。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介绍,如果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写,会让他们听得更清楚。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打卡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 地理位置 风景和物产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上节课刚刚结束了西沙群岛的旅行,今天我们将走进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你知道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在哪里吗 请你从文中找一找。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2.出示广东名片,初步了解广东。
3.初读课文,理清结构。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它吗
4.品读词句,体会海景之美。圈一圈作者写了海上和沙滩的哪些景物。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海上和沙滩的美丽,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并与同桌交流 。
(1)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海景的美丽 。
(2)抓住动词体会海上的动态美 。
(3)抓住有新鲜感的词语体会沙滩的安静和美丽 。
5.拓展实践,观察记录。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广东,欣赏到了作者家乡的美丽风景。其实,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美景就在身边。请你选择身边的一处美景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在观察记录单上。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2:走进海滨小城
观察记录单 图片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发现 景物 样子(颜色、形状、大小等) 观察感受
1.图片激趣,导入课题。出示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图,引入课题。借助地图,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简单了解小兴安岭的基本情况。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找一找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 景物并圈画出来,完成思维导图,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3.抓关键句,重点品读。提炼方法,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迁移方法,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
4.积累表达,尝试练笔。如果要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1)小组内交流 。
(2)全班交流并评议 。
5.我们的家乡四季如画,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来介自己的家乡。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3:探秘小兴安岭
学习活动2:记录最美风景
学习活动1:交流所见所感
任务三:
绘写祖国河山
四、学习活动
读一读,善总结。
1.出示课文中围绕关键句来写的典型段落。
2.学生自读,并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并出示“交流平台”的第一句话。
4.出示关键句分别在段首、段中和段尾的 3个自然段,让学生找一找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5.教师小结并出示“交流平台”的第二句话。
6.关键句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并出示“交流平台”的第三、四句话。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交流所见所感
说一说,练表达。
1.读词语,想画面 。
(1)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都是ABB式的词语;第一行的词语与动作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环境有关。
(2)看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小组内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 ABB式的词语
2.围绕关键句 ,试着说一段话 。
小结要点: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来说 “人真多”,从夏夜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听的声 音、看的景色等方面来表达“喜欢”。
全班交流,依据评价标准师生评议。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交流所见所感
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
围绕关键句来说。 ☆☆☆
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
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
1.回顾与交流。这一单元我们游览了祖国各地美好的风光,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 为什么
2.出示图片,关注身边美景。出示花园、果园、田野、小河的图片。
3.交流观察记录单。学生上台展示并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单。
4.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地点进行分类整理。
5.明确要求,理清思路。要点:围绕一个意思写。
6.根据观察记录单,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美景。
7.范文引路,学习方法。
8.教师小结,出示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试写习作提纲。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2:记录最美风景
学习活动:我为祖国代言
任务四:
赞颂祖国河山
四、学习活动
(一)最美风景推介会。
1.对照标准,自己修改习作 。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试着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2.对照标准,小组互评。
3.学生通过自我推荐或小组推荐,上台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美景。
4.依据标准,全班评选“最美风景”。
(二)评选最美代言人。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朗诵、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为祖国代言。
2.师生投票评选“最美代言人”,并颁发证书。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3:探秘小兴安岭
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
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 ☆☆☆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
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
五、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 ☆☆☆
阅读与鉴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
表达与交流 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能自己改正错别字,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
梳理与探究 能够摘抄并积累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能够采用多种媒介阅读、运用资料,帮助理解,辅助表达。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表,观察身边的美景并记录观察的结果,积累习作素材。 ☆☆☆
六、教学建议
1.读写结合,落实目标 。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素是“写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二者之间有着鲜明的内在逻辑,教学时教师应树立单元统整的意识。教学三篇记叙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有效的表达训练,引导学生从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话,然后到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最后完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美景的习作任务。逐步推动,层层递进,形成“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学习路径。此外,本单元的课文都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从而为“写”储备丰富的表象。课文还提供了有新鲜感的词语,为学生将景象写具体创造条件,力争让学生在“乐于表达”的基础上也能“易于动笔”。
六、教学建议
2.情境教学,增添趣味 。
本单元的选文都描写了自然风光,语言优美生动,教学时巧妙地呈现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课堂探究的欲望。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