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压、脉搏与急救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血管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2)血液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3)血压、脉搏的概念。
(4)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2.学业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2)通过分析,认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3)通过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形成,关注自身健康,养成加强体育锻炼的习惯。
(4)通过了解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获得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生命观念: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科学思维:血压、脉搏的形成。
探究实践: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1)体循环的循环途径:左心室 → →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2)肺循环循环途径: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
(3)通过体循环,血液就由含氧 颜色 的 血变成了含氧 颜色 的 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 血变成了 血。
(4)在我们的身体里,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并且通过 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2.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与血管活动状况
(1)血压是指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 。
可以利用血压计 在 测得。
(2)主动脉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 。
(3)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 相同。
3.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1)毛细血管出血:由伤口 渗出,出血量 ;用纱布覆盖或用创可贴覆盖。
(2)动脉出血,血流量 ,速度 ,呈喷泉样射出;按压、用橡皮管或布带扎住血管 ,也可以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3)静脉出血,出血 不断,出血量逐渐增多;伤口包扎止血,还需压迫伤口 。
(4)心肺复苏:主要通过 和人工呼吸促使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二)达标测试
1.血液从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流出,再流回到右心房的路径是( )
A.体循环 B.肺循环 C.淋巴循环 D.微循环
2.经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A.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B.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养料少变为养料多 D.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 成年人的血压正常值是90~130/60~90mmHg,萌萌最近血压常在140/95mmHg上下波动,则萌萌可能患有( )
A.贫血 B.高血压 C.心脏病 D.低血压
4.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上腔静脉④下腔静脉⑤肺静脉这些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②③④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6.某同学因为感冒引发了严重肺炎需要输液治疗,药物从上肢静脉输入到体内,随血液循环到病人肺部治疗时,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肺部毛细血管
①→③→④→⑥→⑧ B.②→⑥→⑤→⑦→⑧
C.①→④→③→⑤→⑧ D.②→③→④→⑥→⑦
7.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④所指的结构名称是 。
(2)图中的⑥表示的血管名称是 ,其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血液由②→⑦→⑧→③完成的循环途径称为 。在该循环过程中,血液从M流经组织细胞到N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4)在①和②,③和④之间都有房室瓣,该结构的作用是 。
(5)小明同学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经过心脏
次才能到达扁桃体。
答案:
第2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压、脉搏与急救
【自主学习】
1.(1)主动脉 各级静脉 右心房
(2)右心室 左心房
(3)多 鲜红 动脉 少 暗红 静脉 静脉 动脉
(4)同时进行的 心脏
2.(1)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收缩压 舒张压
上臂肱动脉处
(2)脉搏
(3)心率
3.(1)缓慢 少
(2)大 急 近心端
(3)持续 远心端
(4)胸外心脏按压
【达标测试】
1.A 2.D 3.B 4.D 5.A 6.A
6.(1) 右心室
(2)肺静脉
(3) 体循环 动脉血变静脉血
(4) 防止血液倒流
(5)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压、脉搏与急救
1.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功能及血液成分变化,认同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其血液循环功能相适应。
2.通过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形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加强体育锻炼的习惯,认同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3.通过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科学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获得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能力。
重点:1.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2.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难点:1.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2.血压、脉搏的形成。
3.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616年,哈维做了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绷带实验,他先用绷带在人的手臂上结扎动脉,很快发现靠近心脏处动脉明显鼓胀起来,这说明动脉中的血液是来自心脏的。接着他又将静脉扎起来,结果在离心脏较远处,静脉很快胀大,表明血液是从静脉流到心脏的。此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了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通过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循环系统的组成,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并且知道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是如何在心脏与血管中进行循环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提出问题: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什么 (2)当血液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成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又分别是什么 (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其血液成分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后回答: (1)左心室,右心房。 (2)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3)右心室,左心房。 (4)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教师总结:没错,体循环和肺循环都是以心脏为中心进行循环的,但血液的成分变化不同。 [展示]血液循环动画中物质交换、动静脉血转变等过程,并提出问题: (1)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分别经过哪些途径 (2)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分别进行哪些物质的交换 学生认真观看动画,小组交流并回答: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出发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 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2)体循环中,血液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对体循环和肺循环有一个初步认识。 通过动画,更形象地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①体循环的循环途径: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结果:动脉血→静脉血。②肺循环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教师补充: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演示: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提出问题: 比较血块表层和内层观察到的颜色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思考并回答: 不相同,血块表层含氧较多,颜色呈现鲜红色;血块的内层氧含量少,血液呈暗红色。 教师总结:没错,血块表层从空气中获得的氧气多,氧气进入红细胞与其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是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块的内层由于氧含量少,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是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二)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与血管活动状况 1.血压 提问:同学们平时都测量过血压,你知道什么是血压吗 学生回答: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 教师补充:是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的部位为上臂肱动脉处。 继续提问:医生给我们测量血压的时候,通常用两个数值表示,如 120/70 mmHg,你知道这两个数值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可能一个代表最高血压,一个代表最低血压。 教师总结: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数值表示:收缩压/舒张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舒张压。 教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患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高血压指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如果经常超过140 mmHg或者舒张压经常超过90 mmHg,就认为是高血压。教师补充:没错,不但有高血压还有低血压,如果收缩压经常低于90 mmHg或者舒张压经常低于50 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使血管破裂;血压过低,会使血流缓慢,血液运输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器官组织的正常活动。因此,血压正常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2.脉搏 提问:在很久以前,我国就有问诊须切脉的做法,以此来初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你知道脉搏是如何形成的吗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当心室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扩张;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壁回缩。主动脉壁一张一缩地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脉搏。 教师补充:我们通常可以在腕部摸到桡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0~51页的活动: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然后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建立血压的概念,分析相关数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建立脉搏的概念。
(1)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一致 (2)实验中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的 (3)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4)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心率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的快慢是否有差异 (5)在实验中,你们小组遇到过什么问题 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回答: (1)一致。 (2)测定同一个人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作为对照实验。 (3)有差异。 (4)有差异。 (5)重复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取平均值。 教师总结:心率的变化与运动有一定的关系;与安静状态比较,运动会使心率加快;不同运动方式对心率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同一类型的运动方式对不同人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三)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遭遇突发事件而受到伤害。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活动: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53页活动内容,按照方法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相关技能。 教师:猝死、溺水、触电、窒息、煤气中毒时,会引起人的心脏跳动突然停止,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突然中止,使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若不能及时抢救,4~6 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失去生命;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并使其康复。心肺复苏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抢救措施,什么是心肺复苏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心肺复苏即心肺复苏术,是指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主要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促使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教师补充: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生命而赢得宝贵的时间。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54页“小资料”内容,胸外心脏按压。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左右心室之间有缺损(如图),缺损较大时会造成血液在心室之间流通。左右心室之间缺损较大时,患者容易出现乏力等症状。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体循环为组织细胞输送的氧气减少。
第2节 血液循环
第2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压、脉搏与急救
一、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1.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结果: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二、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与血管活动状况
三、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见课件
本节内容既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及意义。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在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具体过程,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运用演示、探究实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抽象的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2节 血液循环
第2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压、脉搏与急救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生命观念: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科学思维:血压、脉搏的形成。
探究实践:紧急状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1616年,哈维做了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绷带实验,他先用绷带在人的手臂上结扎动脉管,很快发现靠近心脏处动脉明显鼓胀起来,这说明动脉中的血液是来自于心脏的。接着他又将静脉扎起来,结果在远离心脏较远处,静脉很快胀大,表明血液是从静脉流到心脏的。此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了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情景导入
全身毛细血管网
左心室
右心室
左心房
右心房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体循环路线
一、血液循环
的途径
全身毛细血管网
左心室
右心室
左心房
右心房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循环路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理一理:循环路线总结
各级静脉
肺循环
体循环
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各级静脉
右心室
肺循环
体循环
肺泡
氧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和养料
二氧化碳等废物
演示: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1.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动物血块的颜色。
2.将血块切开,观察血块切口处的颜色。
思考:
比较血块表层和内层观察到的颜色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血块表层含氧较多,颜色呈现鲜红色;血块的内层氧含量少,血液呈暗红色。
二、血压与脉搏
1.血压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一般为90~130mmHg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一般为60~90mmHg
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测量部位:上臂肱动脉
如果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持续高于140/90mmHg,则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持续低于90/5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
高血压与低血压
位置:桡动脉处(位于桡骨的内侧)。
方法:一只手的手心向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触摸自己的桡动脉,感觉到搏动后开始记数。
正常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与脉搏次数相同。
2.脉搏
探究问题:心率与运动有关系吗?
作出假设:心率与运动 关,运动后(过程中),脉搏会 。
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测定安静或运动后的 ,测定和计算
心率。
活动: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
记录实验现象:
运动方式 脉搏(次/min) 姓名 运动方式 1 2 3 平均
甲同学 安静 72 72 73 72.3
下蹲起立 100 108 104 104
安静
安静
建议的运动方式:
跑步、跳绳、原地踏步、下蹲起立。
提示:
1.每个人同种运动方式测量3次;
2.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3.组员之间的合作(计时、记录等)。
交流与反思:
1.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一致?
2.实验中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的?
3.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4.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心率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的快
慢是否有差异?
5.在实验中,你们小组遇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心肺复苏即心肺复苏术,是指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主要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促使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三、紧急情况下基本的急救
知识和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知识深化
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
上肢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下肢动脉
下肢伤口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左右心室之间有缺损,缺损较大时会造成血液在心室之间流通。左右心室之间缺损较大时,患者容易出现乏力等症状。主要原因是什么?
体循环为组织细胞输送的氧气减少。
拓展提升
盘点收获
及急救
1.血液从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流出,再流回到右心房的路径是
( )
A.体循环 B.肺循环 C.淋巴循环 D.微循环
2.经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A.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B.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养料少变为养料多 D.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 成年人的血压正常值是90~130/60~90mmHg,萌萌最近血压常在140/95mmHg上下波动,则萌萌可能患有( )
A.贫血 B.高血压 C.心脏病 D.低血压
A
D
当堂检测
B
4.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上腔静脉、④下腔静脉、⑤肺静脉这些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②③④
5.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A
D
6.某同学因为感冒引发了严重肺炎需要输液治疗,药物从上肢静脉输入到体内,随血液循环到病人肺部治疗时,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肺部毛细血管
A.①→③→④→⑥→⑧
B.②→⑥→⑤→⑦→⑧
C.①→④→③→⑤→⑧
D.②→③→④→⑥→⑦
A
7.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
据图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④所指的结构名称是 。
(2)图中的⑥表示的血管名称是 ,其内流
动的是动脉血。
(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血
液由②→⑦→⑧→③完成的循环途径称为 。
在该循环过程中,血液从M流经组织细胞到N时,血
液发生的变化是 。
(4)在①和②,③和④之间都有房室瓣,该结构的
作用是 。
(5)小明同学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医生给他手臂
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经过心脏 次才能到
达扁桃体。
两
右心室
肺静脉
体循环
动脉血变静脉血
防止血液倒流(共15张PPT)
第2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血压、脉搏与
急救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一、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1.体循环: → →全身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 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 。
2.肺循环: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
。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 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 。
3.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 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 ,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静脉
右心房
动脉血
静脉血
右心室
肺静脉
左心房
静脉血
动脉血
组织细胞
氧
二、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 。
2.脉搏:主动脉壁一张一缩地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 。
三、紧急情况下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即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主要通过 和 促使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血压
脉搏
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1)体循环是“左出右回”,肺循环是“右出左回”,血液流动方向是“室→动→毛→静→房”,并且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2)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2次,流经肺1次。
(3)通常所说的血压指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偏高和偏低对身体都会有影响。
(4)平时注意体育锻炼,控制糖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等,可以预防高血压。
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循环与肺循环在人体内交替进行
B.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C.肺循环的路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D.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思路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答案:A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1.(2024从江县期中)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这滴血的旅行方向。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
A.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左心室→左心房
C.毛细血管→肺静脉
D.右心室→肺动脉
B
2.如下是张爷爷的血压数据表,请你分析他可能患( )
D
项目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张爷爷 19 14
正常人 12~17.3 8~12
A.贫血 B.低血压
C.炎症 D.高血压
3.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
A.a代表肺静脉 B.c代表肺部毛细血管
C.这是体循环路线 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下列关于急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内出血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B.救出溺水者后可进行心肺复苏
C.对骨折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D.对毛细血管出血患者可压迫远心端止血
D
B
5.下图为人体血液的部分循环示意图,①②③分别代表心脏不同的腔,④⑤分别代表不同的血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
B.④比⑤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C.图示肺循环的起点是③
D.④中流的是动脉血
D
1.李芳同学因病需口服布洛芬药物,服用后心脏的四个腔中最早出现布洛芬的是( )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2.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
B.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A
D
3.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若手背静脉注射药物运送到咽喉部,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C
4.(急救常识)心肺复苏的抢救时间以秒计算,医学上有“黄金8分钟”之说。下列关于心肺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促使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B.胸外心脏按压前,需将患者侧卧,并置于木板床或平地
C.对成年人胸外心脏按压时,需叠加双手用掌根按压其胸骨下1/3处
D.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要均匀,按压要有规律
B
5.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宣传心脏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大众防治意识,使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人人都可以享受愉悦的生活。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⑤⑥⑦⑧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两处毛细血管网。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⑦相连的血管是[ ] 。
(2)体循环的途径是 (用图中序号和字母表示)。
(3)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合理即可)。
④
肺动脉
⑧→③→b→②→⑤
合理饮食(或适量运动,或规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