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在循环系统参与下,通过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等过程,细胞获得氧气。
2.学业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明确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分析,知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概述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态度责任:说出平静时与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
(2)呼吸道包括鼻 、 、 、气管和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3) 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4)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它的数目 ,壁很薄,仅由单层 组成,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 ,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1)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容积 ,肺容积 ,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容积 ,肺容积 ,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2)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 的气体交换。
3.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肺的换气是指 和 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肺泡内氧的含量 血液中氧的含量, 便向血液中扩散;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便向肺泡中扩散。气体交换结果:使 血变为 血。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 形式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 中运输。
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保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组织换气是指 与 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通过 实现的。
细胞内氧的含量 血液中氧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此,血液中 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 向血液里扩散。气体交换的结果:使 血转变为 血。
(二)达标测试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鼻腔和肺 B.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
2. 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C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3. 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4. 人体的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下图所示的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呼气状态(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5. 在呼吸的全过程中,使得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环节是( )
A.肺的通气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 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表示氧气交换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交换过程
B.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舒张
C.a过程后,肺部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左心房
7.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____ __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2)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 ]___ ____。
(3)痰形成的部位是[ ]__ ____。
(4)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______。
答案: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自主学习】
1.(1)呼吸道 肺
(2)咽 喉 支气管
(3)肺
(4)多 细胞 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
2.(1)收缩 扩大 增大 舒张 缩小 缩小
(2)外界
3.(1)肺泡 血液 气体扩散
(2)高于 氧气 高于 二氧化碳 静脉 动脉
4.(1)氧合血红蛋白 血浆
5.(1)血液 细胞 气体扩散
(2)低于 高于 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 静脉
【达标测试】
1.C 2.A 3.A 4.B 5.D 6.A
7.(1)鼻腔
(2)2 咽
(3)4 气管
(4)5 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概述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3.说出平静时与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4.通过学习呼吸道各组成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应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洁、清新,提高环保意识。
5.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1.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3.概述人体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难点:1.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认识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3.通过比较,解释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游泳图片: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体育锻炼,每年夏天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游泳,但我们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有过游泳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当水漫过我们的胸部时就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通过游泳这项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过渡: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有机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需要利用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展示]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提出问题:外界环境中的气体要进入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教师总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这些器官共同构成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继续提问:除了呼吸道,我们的呼吸系统还包括哪个器官 学生回答:肺。 教师补充:对,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完成表格内容: 名称结构功能鼻外有鼻孔,内有鼻腔,腔内有鼻毛、鼻黏膜,鼻黏膜内有毛细血管、黏液腺和嗅觉细胞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接受气味刺激咽由肌肉和黏膜构成,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气体和食物的通道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进入气管的通道,可以发出声音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内表面有纤毛保证气流畅通,分泌黏液,可以清洁空气肺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教师总结:呼吸道和肺组成了人的呼吸系统。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气管相通,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提问:肺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有哪些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肺泡数量多,面积大。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管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有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呼吸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呼吸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1.肺通气 提问: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新鲜的空气,同时呼出肺内的气体,这个过程叫什么呢 学生回答:呼吸。 教师补充:没错,也叫肺通气,指的就是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将双手放在胸部,体验一下呼吸时胸廓有何变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教师总结:回答得真好,而这种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活动:呼吸运动模型。学生按照活动步骤分别制作肋骨、胸骨运动模型和膈肌运动模型,提出问题: (1)根据演示模型,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说明胸廓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描述呼吸时膈肌的变化以及肺和胸廓的变化情况。 (3)分析比较制作的模型与真实呼吸过程和胸廓结构的差异之处。 学生根据制作的模型实际情况,回答: (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腔容积增大。 (2)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纵径加长,使胸腔容积增大。 (3)不够直观。 师生共同总结:①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 ②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 提问:我们知道了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回答:完成呼吸。 教师补充:没错,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三)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教师:春天,当我们准备去花园看花时,刚到门口,一股迷人的花香扑面而来,香气是怎样溢出来的 学生回答:扩散。 教师补充:说得很好,具体一点我们称之为气体扩散,指的是气体可以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播放]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认真观察动画回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教师总结:这就是肺的换气,由于肺泡和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不同,所以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提问:经过肺换气,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教师补充: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的氧含量高于血液中的氧含量,氧气便向血液中扩散;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便向肺泡中扩散。 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自己体验、制作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呼吸是由呼吸运动实现的,以及呼吸运动过程中肋间肌、膈肌、胸廓、肺容积等的变化。 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气体扩散的概念。 观看动画,更直观地观察到肺换气过程中气体的交换。
(四)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并提出以下问题: (1)血液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2)怎样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回答: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2)动脉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五)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保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播放]血液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视频。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根据视频回答: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各种物质交换。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血液与细胞之间交换的物质更多,除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还有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 继续提问:而我们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组织换气。 教师补充:由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二氧化碳向血液里扩散。所以,这个也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它们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果是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展示]人体获得氧气的过程示意图,提出问题:请总结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①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②肺的换气,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组织换气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总结出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人溺水致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因煤气中毒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人溺水致死是因为阻碍了肺的通气。(2)煤气中毒是阻碍了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原理:呼吸运动 结果: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三、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原理:气体扩散 结果:静脉血→动脉血
四、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二氧化碳:大部分在血浆中
五、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保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原理:气体扩散 结果:动脉血→静脉血
见课件
由于这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所以教师很难事先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情景,此时教师更需掌握高超的教学技巧,努力倾听、及时引导,敏锐捕捉课堂中发生的每一个意外情节,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育资源,不断改变、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二、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概述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态度责任:说出平静时与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当我们游泳时,水漫过我们的胸部就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情景导入
1.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鼻
咽
喉
气管
肺
呼吸道
支气管
课堂探究
结 构 功 能
鼻
咽
喉
气管
肺
有鼻孔,内有鼻腔;腔内有鼻黏膜,膜内有毛细血管、黏液腺和有嗅觉细胞。
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接受气味刺激
由肌肉和黏膜构成,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气体和食物的通道
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气体进入气管的通道,发出声音
由C形软骨支撑,有黏液腺,内表面有纤毛
分泌黏液,清洁空气
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呼吸系统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中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鼻腔内有鼻毛:能够过滤尘埃,清洁空气。
(2)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分泌黏液,温暖、湿润、清洁空气,减少对肺的刺激。
(3)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感知气味。
——呼吸道的起点
注:鼻腔不是气体进入体内的唯一通道,气体也能从口腔进入体内。
鼻
咽和喉
咽:
气体进入气管的通道,声带震动发声,会厌软骨防止食物入喉
会厌软骨
气体和食物的通道
喉:
(1)管壁“C”形软骨保证气流畅通。
(2)黏液腺分泌黏液:湿润、清洁空气。
(3)管壁内表面纤毛摆动,通过咳嗽排除灰粒、病菌和黏液(痰)。
气管和支气管
肺
1.位置:
——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
2.组成:
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
思考:肺有哪些特点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⑴ 数量多(3亿),面积大(100平方米)
⑵ 管壁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⑶ 外表面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肺通气
:即呼吸,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学生按照教材方法步骤制作模型,并进行操作。
思考:
(1)根据演示模型,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说明胸廓容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描述呼吸时膈肌的变化以及肺和胸廓的变化情况。
(3)分析比较制作的模型与真实呼吸过程和胸廓结构的差异之处。
活动:呼吸运动模型
肋间肌收缩
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
胸廓横径加大
膈肌收缩
膈顶下降
胸廓纵径加长
胸廓容积扩大
肺容积扩张
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
外界气体进入肺(吸气动作)
吸气时
肋间肌舒张
膈肌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移动
膈顶回升
胸廓横径缩小
胸廓纵径减小
胸廓容积缩小
肺容积缩小
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肺内气体排出
(呼气动作)
呼气时
呼吸运动的意义: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动脉血
静脉血
二氧化碳
氧气
3.肺换气
: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想想,交换的结果,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4.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血
静脉血
想想,交换的结果,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组织换气
: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比较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部位 交换过程 交换结果
肺换气
组织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静脉血变
为动脉血
动脉血变
为静脉血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图解: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氧气 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的通气
肺的换气
1.人溺水致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因煤气中毒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
答案:煤气中毒是阻碍了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拓展提升
答案:人溺水致死是因为阻碍了肺的通气。
人体细胞
获得氧气
的过程
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呼吸运动
吸气
呼气
肺通气:肺泡 外界
肺的换气:肺泡 血液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完成)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盘点收获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鼻腔和肺 B.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
2. 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C.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C
A
课堂评价
3.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4.人体的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下图所示的哪种
组合表示肺处于呼气状态(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A
B
5.在呼吸的全过程中,使得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环节是( )
A.肺的通气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表示氧气交换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交换过程
B.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舒张
C.a过程后,肺部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左心房
D
A
7.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____ __上部黏
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2)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
[ ]___ ____。
(3)痰形成的部位是[ ]__ ____。
(4)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______。
鼻腔
2 咽
4 气管
5 肺(共16张PPT)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2.呼吸道的结构及功能
呼吸道
肺
结构 功能
鼻 鼻腔内有鼻毛,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
、 、
咽和喉 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喉位于咽的前下方,由 和 组成
气管 气管壁由 支撑,管壁上有 ;气管和支气管是形成痰的部位
温暖
湿润
清洁
咽
软骨
声带
C形软骨
黏液腺
3.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4.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人体的肺泡总数约有3亿个,肺泡总面积约有100 m2。肺泡壁 ,仅由 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 。
二、呼吸的全过程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
(1)原理: 。
肺
薄
单
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
呼吸运动
(2)过程
比较 项目 肋间 外肌 肋骨 膈肌 膈顶 胸廓 容积 肺容 积 肺内
气压
吸气 上提 外展 扩大 减小
呼气 下放 内收 回升 缩小
收缩
收缩
下降
增大
舒张
舒张
缩小
增大
2.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
(1)原理: 。
(2)过程: 向血液中扩散, 向肺泡中扩散。
(3)结果: 血变为 血。
3.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保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1)原理: 。
(2)过程:血液中 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 向血液里扩散。
(3)结果:血液由 血变为 血。
气体扩散
氧气
二氧化碳
静脉
动脉
气体扩散
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
静脉
(1)咽既是消化系统的器官又是呼吸系统的器官。因此,呼吸和吞咽是两个不能同时进行的动作。
(2)呼吸时,外界气压与肺内气压比较
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肺。
②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由肺排到外界。
③外界气压=肺内气压:吸气、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管有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C.呼吸道和肺都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
D.吸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
思路分析:呼吸道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答案:C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1.下列不属于鼻腔作用的是( )
A.清洁吸入的空气
B.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C.感受气味的刺激
D.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
B
2.(2024黔西南期末)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
“旅程”为(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食管→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食管→气管→支气管→肺
3.(2024聊城)在吸气时,呼吸肌的状态是( )
A.肋间外肌和膈肌都舒张 B.肋间外肌和膈肌都收缩
C.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D.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B
B
4.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从外界获得新鲜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在人体内扩散方向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肺泡→血液
B.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C.血液→组织细胞→肺泡
D.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B
1.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肺泡数量很多 ②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分布广泛 ④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2.当肺炎患者的肺泡受损时,雾化给药(利用设备将药液雾化成小液
滴,让患者吸入)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化治疗的药物可经口、鼻吸入
B.药物必须经血液循环才能到达肺泡
C.肺泡受损导致肺内气体交换能力下降
D.治愈后血液为组织细胞供氧恢复正常
B
3.在测量肺活量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深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用力吹气时,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变小
C.吹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D.深吸气后用力吹出的气体量代表肺活量
B
4.(2024遵义红花岗区期中改编)下列有关溺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落水后,在水面上大口吸气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B.水没过胸部时,感觉呼吸吃力是因为在外部水压的作用下胸廓难以扩大
C.溺水时,直接影响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导致身体缺氧窒息
D.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先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C
5.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简图,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表示 的换气。图乙表示 换气。两个过程都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图中“ ”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在A、B、C、D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3)图中“a”指的是 ,“b”指的是 。
肺
组织
气体扩散
B和C
二氧化碳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