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3)尿液在膀胱中暂时贮存,由尿道排出。
2.学业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通过分析,认识肾脏的结构,明确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科学思维: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
(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 、 、 、 组成。
(2)肾位于 ,左右各一个,每个肾由100多万 组成,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单位由 、 和 组成。
(4)肾小体由 和 组成。
(5)肾小球是一个 ,由 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 。
2. 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 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 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 ,形成 。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如大部分水、全部 、部分 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 ,最后流向肾盂。
3. 尿液在膀胱中暂存后由尿道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肾盂流经 ,进入膀胱,在膀胱 。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尿液经 排到体外。
(二)达标测试
1.如图所示的是肾单位的部分结构,④中液体与③中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2.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动脉血、尿液、原尿
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输尿管的输导作用 D.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
4.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5.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的液体是尿液
6.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腔中的原尿和肾盂中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1)从表格数据可以得知,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是 。
(2)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 作用。
(3)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却没有,是因为肾小管的 作用。
答案: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自主学习】
1.(1)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腹腔后壁 肾单位 肾单位
(3)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4)肾小球 肾小囊
(5)血管球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2.(1)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肾小囊腔中 原尿
(2)葡萄糖 无机盐 尿液
3.输尿管 暂时贮存 尿道
【达标测试】
1.A 2.B 3.D 4.D 5.B
6.(1)水
(2)滤过
(3)重吸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1.描述肾脏的结构和位置,说出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理解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及排尿的意义。
3.借助毛线、塑料管儿、气球等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用五谷杂粮、筛子等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5.关注泌尿系统的健康,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的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讲故事:近日,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接诊了一位18岁的花季少女,患者因办理健康证参加体检,化验结果显示血肌酐高达477.4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10.73 ml/min,已经确诊尿毒症,目前正在等待肾脏移植。尿毒症也叫终末期肾病,它是各种肾脏病的晚期状态,无论什么原因的肾脏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肾功能就会越来越差。肾脏具有什么功能 泌尿系统除了肾脏还包括哪些器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 过渡: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 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人体泌尿系统模式图,并提出问题: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泌尿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师总结:没错,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人的泌尿系统,完成尿液的形成、贮存到排出的全过程。 2.肾脏 提问:正常人的尿液中只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某人肾脏出了问题,结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你认为肾脏可能有什么功能 学生思考后回答:产生尿液。 教师补充:是的,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尿液,它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活动:观察肾脏。学生按照教材第76~77页方法步骤进行观察,提出以下问题: (1)肾脏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2)输尿管与肾脏的哪一部分结构相连接 (3)为什么肾脏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肾脏的纵剖面模式图,小组交流并回答: (1)皮质、髓质、肾盂。 (2)肾盂。 (3)毛细血管更多。 教师总结:肾脏的一侧有一个凹陷,叫作肾门。肾门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切开肾脏,从纵剖面可以看到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是皮质,皮质中毛细血管丰富。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结构是髓质。肾脏中央的空腔是肾盂。 3.肾单位 [展示]肾脏结构显微放大图,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肾脏由一个个小的结构构成。 教师补充:没错,这一个个小的结构就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展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提出问题:肾单位由什么组成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教师总结: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结构名称组成特点肾小体 (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囊囊壁很薄,其内层紧贴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囊腔,包围肾小球肾小管 (主要分布在髓质)弯曲细长,与肾小囊相连,外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通的毛细血管网
教师:我们知道了肾脏的组成,流经肾脏的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通过动手实验、图片、自主学习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出肾脏的宏观结构与功能以及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特点等。 通过阅读课本,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归纳的习惯。 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思考,既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又能通过问题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泌尿系统的其他器官的功能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功能,膀胱具有贮存尿液的功能,尿道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 教师补充:输尿管上端与肾脏的肾盂相连,下端开口于膀胱,膀胱是一个囊状结构,位于盆腔内,尿道是必尿系统通向体外的管道。 (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过渡:血液流经肾脏时,经历了什么过程而形成尿液 [展示]尿液形成示意图。提出问题: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哪些结构在起作用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肾小球、肾小管。 教师补充:没错,肾小球起滤过作用,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 [播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视频,提出问题:血液经过肾小球时哪些物质会被滤过出去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回答: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教师总结: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这是尿液形成的第一步,形成原尿,还不是最终的尿液。 [播放]肾小管重吸收视频,提出问题: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肾小管可以吸收哪些物质 学生结合视频回答:水、葡萄糖、无机盐。 教师补充:没错,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是:血液→原尿→尿液,从血液到原尿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到尿液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小资料”,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三)尿液在膀胱中暂存后由尿道排出 [出示]泌尿系统模式图,提出问题:尿液形成后,经过一系列的通道才能排出体外,那么经过哪些通道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输尿管、膀胱、尿道。 教师总结: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肾盂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在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到体外。 (四)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内容,提出问题:泌尿系统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为了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每天饮用适量的水;(2)及时排尿;(3)注意尿道外口的卫生。 教师补充: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 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排尿若少于500 mL,会造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危害身体健康。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女性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 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统疾病。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小资料”内容“血液透析——人工肾”。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培养学生的识图、获取及提炼知识的能力,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总结出尿液排出的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变 (2)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肾小球出现病变时,通透性增大,使红细胞经过肾小球进入了肾小囊中,随尿液排出。 (2)当肾小管出现病变,尿液中可能出现葡萄糖。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二、肾单位的组成
肾单位
三、尿液的形成
四、尿液的排出与泌尿系统的卫生
见课件
本节课围绕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展开,“尿的形成与排出”中肾脏的泌尿功能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明白尿的形成过程,就要让学生先弄清楚肾单位的结构。因此,让学生参与解剖观察肾脏,结合模式图,在课上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并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肾单位的结构形成立体的、正确的认识,这为尿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落实教学重点的效率。另外,通过“泌尿系统的保健卫生”、“尿毒症”和“肾移植”等知识的渗透和拓展,引领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健康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科学思维: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某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接诊了一位18岁的花季少女,患者因办理健康证参加体检,化验结果显示血肌酐高达477.4umol/L,肾小球滤过率10.73ml/min,已经确诊尿毒症,目前正在等待肾脏移植。尿毒症也叫终末期肾病,它是各种肾脏病的晚期状态,无论什么原因的肾脏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肾功能就会越来越差。肾脏具有什么功能?泌尿系统除了肾脏还包括哪些器官?
情景导入
肾脏
膀胱
尿道
输尿管
泌尿系统的组成
活动:观察肾脏
1.描述肾脏的外部形态。
2.观察肾门处连接的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开口。
3.剖开肾脏,观察其内部结构:辨认皮质、髓质、肾盂。
肾脏及纵剖面
讨论:
1.肾脏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2.输尿管与肾脏的哪一部分结构相连接?
3.为什么肾脏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皮质:外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
髓质:内侧,颜色浅
肾盂:肾脏中央的空腔,汇集尿液
1.位置和形态
2.肾脏的结构
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蚕豆形。肾门处有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
肾脏
输尿管
髓质
皮质
肾盂
肾脏的纵剖面模式图
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动脉
肾静脉
毛细血管
集合管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单位的结构
皮质
髓质
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名称 组成特点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与肾小囊相连
外有与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围成囊腔包围肾小球
(主要分布于皮质)
(主要分布于髓质)
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而成的血管球
肾单位
肾单位
思考: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肾静脉
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功能
肾 脏
输尿管
膀 胱
尿 道
产生尿液
输送尿液
排出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尿液的形成
思考: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哪些结构在起作用?
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尿素和血细胞
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少部分水、
无机盐、
尿素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出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液体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930 70--80 1.0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0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20.0 0.5 11.0
1.尿液中的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为什么会增加?
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没有吸收尿素。
2.为什么原尿中的蛋白质微量,尿液中是0?
小分子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量约有 150
升,为什么排出尿液却很少?
想一想:
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肾脏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尿的排出
肾脏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流向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2.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肾小管。
1.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
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肾小球出现的病症,使红细胞经过肾小球进入了肾小囊中,随尿液排出。
拓展提升
尿的形成与排出
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泌尿系统的卫生:及时喝水、排尿、注意卫生
盘点收获
1.如图所示的是肾单位的部分结构,④中液体与③中血液相
比,主要区别是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2.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动脉血、尿液、原尿
A
B
课堂评价
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输尿管的输导作用 D.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
4. 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D
D
5.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的液体是尿液
B
6.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腔
中的原尿和肾盂中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1)从表格数据可以得知,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是___ _。
(2)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可以看出肾小球有____ _作用。
(3)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尿液中却没有,是因为肾小管的____ __作用。
水
滤过
重吸收(共15张PPT)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一、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
1.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肾单位由肾小体( 、肾小囊)和 组成。
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在膀胱中暂存后由尿道排出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 、 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 。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
质,如大部分水、全部 、部分 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肾小球
肾小管
血细胞
葡萄糖
尿素
原尿
葡萄糖
无机盐
三、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于健康
1.适量饮水:人体的代谢废物只有 才能排到体外。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适时排尿: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 的。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 的正常功能。
溶解在水中
间歇
膀胱
(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原尿与血浆的区别是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4)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5)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6)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等废物也减少。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需要及时排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B.肾小球起滤过作用
C.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内均流动脉血
D.健康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
思路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答案:A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1.(2024梅州期中)经常吃海鲜容易导致尿酸过高,过多的尿酸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这将直接影响肾小管( )
A.储存尿液 B.输送尿液
C.重吸收作用 D.滤过作用
2.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肾单位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结构a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C
C
3.下列关于泌尿系统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的代谢废物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
B.女性尿道较短,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C.膀胱有一定的膨胀空间,但过度憋尿会影响其正常功能
D.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尿量是相对平衡的,少喝水少排尿也没关系
4.(2024黔东南期末改编)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尿道→输尿管→膀胱→肾脏→体外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体外
D
C
5.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下列有关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B.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C.膀胱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D.若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球可能病变了
C
1.尿液的产生是连续的,但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D.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C
2.为了验证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研究人员截取了一段兔的肾小管,在一端注入液体,另一端收集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入肾小管的液体是血液
B.收集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能会降低
C.收集的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可能会升高
D.最终收集的液体成分与尿液类似
A
3.(2024成都)健康人形成尿液的过程中,某物质在肾单位不同部位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据图推测,该物质可能是( )
A.蛋白质 B.尿素
C.葡萄糖 D.无机盐
C
4.阅读资料,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某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某
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该药物的作用部位如图所示。
资料二:某人近来出现尿液有大量泡沫且不易消失、腰部酸胀的症状。经医院检查,他的尿中有蛋白质,B超显示双肾有异常。
资料三:水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清晨凝聚在叶片上的水珠就是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蛋白质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从而产生泡沫,且泡沫久久不能消失。
(1)资料一中,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是由于该药物能抑制肾小
管的 作用,使更多的葡萄糖沿着①→②→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资料二中,患者的双肾有异常,最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
发生病变。
(3)结合资料三,分析患者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不易消失的原因:
。
重吸收
③→⑤
①
肾小球
尿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