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步态舞
1教学目标
1、聆听《木偶的步态舞》,通过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绪,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想像与理解,并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大胆表达见解,自信地进行音乐表现。
2、通过听、看、唱、演、奏等音乐活动,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表现音乐中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体验木偶的趣味性。
2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能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善于模仿表演动作;能听辨节奏、速度、旋律,有了一些曲式结构等相关知识基础;同时三年级学生对木偶很感兴趣,易于对作品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欣赏此作品的优势。
2、低、中年级学生喜欢漫无边际地进行想象,有时会忽略对音乐要素本身的聆听与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带有明确目的地去聆听,有依据地进行想象,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把握乐曲《木偶的步态舞》主题旋律所表现的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能听出各音乐要素特点并对小木偶形象进行联想、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形象,了解音乐曲式结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律动导入
一、律动情景导入。
1、学生听着《木偶的步态舞》第一部分音乐A随老师即兴舞蹈。
设问:刚才你们踏着有力的节奏,请问你听这段音乐舞蹈是什么心情?
2、观察图片,通过提问、投票的方式,选择图片做音乐的主角。板书“木偶”。
导语:音乐随时都在我们身边,为我们带来许多不同的体验,音乐可以带来快乐感受,同样音乐也可以带来悲伤的情绪,音乐它可以是个小画家,他可以描绘笔筒的色彩,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图,请你们再听听音乐,今天,我们会选谁做我们今天音乐的主角?
活动2【讲授】简介音乐家及作品
(三)简介音乐家德彪西及作品创作背景。
1、(出示德彪西图片)认识音乐家德彪西。
介绍:这是法国的音乐家,音乐评论家德彪西,出生于1862年,7岁开始学钢琴,11岁进了巴黎音乐学院。德彪西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经常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让当时的作曲家很头疼,他主修作曲,但他不按传统方式来写作,她的音乐总是充满奇怪的和声或者旋律……
德彪西所创立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德彪西被人们尊称为这个流派的开山鼻祖。
2、介绍音乐创作背景和糕饼舞的来历。
德彪西心中小木偶形象来自非洲,他选用了非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来为这段音乐作曲。
活动3【活动】听赏钢琴版《木偶的步态舞》第一部分A
二、听赏钢琴版《木偶的步态舞》第一部分A。
(一)用语言、动作表现小木偶形象。
1、设问:你心目中的小木偶是怎样形象?有什么个性?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动作表现一下。
2、全体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小木偶形象。
导语:相信每个孩子心目中的小木偶形象都不一样,请你为心中的小木偶选择你自己想到的动作来表现他,给你音乐表演表演,谁表演的好,就为你们组得到一个 “糕饼卡”。(在黑板设置有四个小组的课堂得分竞赛表,)
3、设问:说一说你觉得小木偶的动作应该是什么样的?
(二)选择节奏表现小木偶。
1、出示三条节奏,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用双手模仿木偶脚步拍打节奏。(拍打身体部位)
2、设问:如果你是音乐家,你要选择上面三条节奏当中的一种来表现小木偶活泼、可爱,甚至有些不协调、滑稽的,你会选择那一条节奏?(可启发学生在此尝试拍击节奏,选择有切分音和顿音记号的音符节奏)
3、聆听音乐,听听音乐包含哪一条节奏最丰富,如果听到最丰富的节奏出现就用手指点手心的动作表示。
(四)舞蹈表现音乐。
1、欣赏老师和学生表演的提线木偶舞蹈,课件展示“舞”字。
思考:听音乐,想想木偶的动作和音乐旋律有没有关系?你能不能记住一段很短的音乐?
2、全体学生在老师提线棒引导下舞蹈。(学生站成场地跳舞队形)
A、教师喊口令尝试引导学生练习舞蹈。
B、引导学生学习三个基本动作,每学习一个动作,就合音乐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与动作的关系。
C、完整合音乐舞蹈。
(五)学生用dang哼唱第一部分A两种旋律
1、指名哼唱A主题第一种旋律。
2、集体跟录音哼唱第一部分A第一种旋律。
3、教唱难点,哼唱第一部分A第二种旋律。
4、给哼唱的这两段音乐取名字“第一部分A”,板书“第一部分A”。
(六)理解“音乐动机”。
1、寻找音乐动机。
音乐动机:哼唱“第一部分A”四小节旋律,代表木偶的一种舞步,我们把这段旋律称为“音乐动机”。是音乐结构里面最小的单位,它有着非常个性的旋律和节奏。这段音乐中的切分节奏和顿音节奏,就是这首乐曲最大的一个音乐动机,就是糕饼舞的节奏,即切分节奏和顿音节奏。
2、再听A主题第二种旋律,理解“主题发展”。
3、考考你。引导学生用低摆手和高摆手来表示两段旋律,教师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七)完整地用舞蹈表现“第一部分A”。要求思考给“”取一个更生动、更形象的名字。(一生上台写)
(八)欣赏钢琴版演奏视频片段。
活动4【活动】听赏第二部分B和第三部分C
三、听赏《木偶的步态舞》第二部分B。
(一)聆听管弦乐版本的音乐,说说新发现。(课件展示管弦乐图片)
思考:刚才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再来聆听一段音乐,听听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跟我们刚才学习的这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二)揭示乐曲完整曲名“木偶的步态舞”(课件展示完整课题)
(三)赏析“第二部分B”。
1、介绍 “第二部分B”,并板书“第二部分B”。
设问:跟“第一部分A”相比,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聆听“第二部分B”第一种旋律,教师在黑板上用双手模仿木偶脚步拍打出音的节奏和旋律线。
设问:A、木偶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从音乐情绪和速度变化来感受)
B、观察“第二部分B”一系列带倚音的八分音符,介绍“班布拉”类似铃鼓的音响,用以表现木偶机械的动作。
3、聆听“B主题”第二种旋律。教师在课件上画旋律线,学生用手指模仿画。(从旋律起伏和节奏变化来感受)
导语:让我们追寻旋律线的起伏看一看小木偶的内心世界。
设问:A、小木偶心情怎样,旋律线起伏大吗?旋律线上去时小木偶是怎么想的?旋律线下去时小木偶又是怎么想的?
B、音乐节奏是密集还是拉开?(引导学生观察简谱)
4、再次听“第二部分B”,请学生取个更贴切的名字。(一生上台写)
5、用音乐进行思品教育,请学生帮助小木偶,用一句话鼓励小木偶。
设问:小木偶有困难了,我们来鼓励他。
四、聆听再现段第三部分A1,板书“第三部分A1”
五、观察并小结音乐曲式结构(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读一读给三个部分取的生动形象的名字。
活动5【练习】魔术游戏—创编动作表演
六、魔术游戏,引导学生创编木偶动作表演。
1、介绍木偶舞的发展,引导学生欣赏机械舞视频。
2、介绍游戏玩法。每位在座的同学都用手中的线将自己的手腕捆住,另一头系成圆圈套在鞋子外面,变成小木偶,老师也扮演好一起做动作,如:抬脚、抬手、转头、低头休息、摇动身体等。
2、教师简单示范。
3、完整听赏管弦乐版《木偶的步态舞》,全体学生表演
七、小结,公布分组竞赛结果。
师:我看到了一群又乖巧有聪明的木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