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2课时)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4.10.2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2课时)课件(共20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3 22:33: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2)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作高级神经活动。
2.学业要求
(1)通过分析,知道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明确它们的区别。
(2)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大脑皮层的形态及基本功能能。
(3)通过分析,知道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以及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4)通过分析,认识真菌的营养和生殖方式。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指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科学思维: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以及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 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 。
(2) 反射是在出生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作 。
(3)人和高等动物的许多非条件反射在 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则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参与下才能实现。
2.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 结构。存在专门管理某些活动的功能区。如 中枢、感觉中枢、 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 中枢。
(2)能够对 和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的特征。
(二)达标测试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 ( )
A.谈虎色变 B.缩手反射
C.膝跳反射 D.眨眼反射
2.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大脑白质 D.脑干
3.马戏团的动物们成功表演节目后,驯兽员总是随后给它们喂食。这种做法就是用 ( )
A.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B.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C.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D.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4. 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特有条件反射的是( )
A.看到杨梅分泌唾液 B.闻到杨梅气味分泌唾液
C.谈论杨梅分泌唾液 D.吃杨梅分泌唾液
5. 在学校进行疏散逃生演习时,同学们一听到警报声就迅速、有序逃生,其反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要完成,反射弧的结构要完整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6. 如图为一婴儿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______ (填字母)内。
(2)由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作_________,其中1叫作__________。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填字母)。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_______ ___。
答案:
第2课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自主学习】
1.(1)非条件 非条件刺激
(2)条件 条件刺激
(3)大脑皮层以下 大脑皮层
2.(1)灰质 运动 视觉 语言
(2)语言 文字
【达标测试】
1.A 2.A 3.B 4.C 5.B
6.(1) A
(2) 反射弧 感受器
(3) D 条件反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结合实例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认同条件反射能使人或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2.体验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认同条件反射需要非条件刺激强化和巩固。
3.了解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人体能对语言和文字建立特有的条件反射。
4.通过学习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明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尝试训练小动物,增进与动物的情感,体会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1.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特点,特别是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适应意义。
2.了解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特别是了解人类建立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难点:1.条件反射的特征和意义。
2.结合“巴甫洛夫的研究”,使学生将具体、生动的认识进一步转变为抽象、概括的规律性认识。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反射的概念,即人或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出示两组图片:吃食物分泌唾液、膝跳反射和训练海豚表演、小狗钻火圈。提问:这两种反射有什么不一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反射的类型。 通过生活现象、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过渡:反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交流:巴甫洛夫的研究,学生阅读教材第92~93页资料,提出问题: (1)狗能够对食物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反射,这是它生来就有的吗 (2)对未受过训练的狗给予铃声刺激时,并没有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这说明什么 (3)经过训练,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对狗有什么意义 (4)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5)假如在狗已经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之后,总是只给铃声而不喂食物,那么这种反射还能够持久存在下去吗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资料,小组交流后回答: (1)是。 (2)铃声并不是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适当刺激。 (3)为可能摄入食物做好了准备,有适应意义。 (4)铃声与食物刺激适当的结合。 (5)不能。 教师总结:像“食物—唾液分泌反射”我们称为非条件反射,而“铃声—唾液分泌反射”我们称为条件反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提出问题: (1)什么是非条件反射 并举例说明。 (2)什么是条件反射 并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1)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如眨眼反射。 (2)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教师补充: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作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合作探究: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生来就已经建立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脑干和脊髓)大脑皮层刺激对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任何无关的刺激反射弧永久的、固定的暂时的、易变的适应性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范围广,可适应多变的环境
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并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初步认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比较,加深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理解。
(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展示] 脑的外形和切面模式图,提出问题: (1)脑由哪几部分组成 (2)大脑皮层位于哪里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 (1)大脑、小脑、脑干。 (2)大脑表层。 教师补充: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呈现许多曲曲弯弯的沟(凹)和回(凸),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这里有着极大数量的神经元,在同侧及左、右半球之间,神经元有着复杂的联系网络,同时也与皮层下中枢形成多种联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4~95页,提出问题:大脑皮层有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它可以接受来自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导冲动,同时也发出下行传导冲动到达下级各中枢部位。 教师总结: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管理着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睡眠等高级神经活动。 [展示]大脑皮层上的一些功能区图,提出问题:大脑皮层存在哪些功能区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小资料”:人脑与大脑皮层。 提问:我们知道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你知道小脑、脑干和脊髓的功能吗 试着说一说。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小脑可能与人的平衡有关,脑干可能与生命体征有关。 教师补充: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能对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教师提问:科学研究发现,切除大脑皮层后的狗,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全都会消失,并且再也不能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条件反射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实现。 教师补充:没错,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神经调节方式,但人类的条件反射远比动物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活动内容,提出问题: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小脑、脑干、脊髓的功能,及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做了一个实验:给狼提供掺有氯化锂的羊肉,摄入这样的食物后,狼会十分不适,并出现严重的呕吐现象。经过多次驯化,把狼与羊群放在一起,尽管狼十分饥饿,还是会尽量远离羊群。想一想: (1)狼吃了掺有氯化锂的羊肉后出现呕吐的现象,属于什么反射 (2)后来为什么会出现饥饿的狼远离羊群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非条件反射。 (2)后来出现饥饿的狼远离羊群的现象,这是由大脑皮层上特定神经中枢参与完成,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反射的类型
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位于:大脑表层
2.功能区: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3.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见课件
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交流活动:巴甫洛夫的研究,建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课堂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并提供大量反射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运用图片先让学生认识它的分布、结构、功能区,从而延伸到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活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参与课堂兴趣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获取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指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科学思维: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以及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提问:这两种反射有什么不一样?
情景导入
吃橘子分泌唾液
小狗钻圈
探究点一: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交流:巴甫洛夫的研究
①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
②使狗听到铃声,狗没有分泌唾液
③先使狗听到铃声,随机给狗
为食物,重复多次
④经过③训练后,只给予铃声而并不喂食,狗也大量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建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给食物
铃声
+ 给食物
铃声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讨论:
1.狗能够对食物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反射,这是它生来就有的吗?
2.对未受过训练的狗给予铃声刺激时,并没有分泌唾液,这说明了什么 ?
3.经过训练,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对狗有什么意义?
是,食物刺激口腔口腔粘膜上的感受器,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铃声不是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适当刺激。
通过训练,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可能为摄入食物做好了准备。
4.使狗建立 ,铃声---唾液分泌的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5.加入在狗已经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 之后,总是只给铃声而不喂食,那么这种反射还能保持久存在下去吗?
铃声与食物刺激适当地结合。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给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1.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又称简单反射)
2.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又称复杂反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 成
神经中枢
刺 激
反射弧
适应性
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
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无关的刺激
永久的、固定的
暂时的、易变的
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出生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范围广,可适应多变的环境
1.脑的各部分位置和形态
大脑
小脑
脑干
探究点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2.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
  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呈现许多弯弯曲曲的沟(凹)和回(凸),这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
3.大脑皮层上的主要功能区
4.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拓展提升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给狼提供掺有氯化锂的羊肉 ,摄入这样的食物后,狼会十分不适,并出现严重的呕吐现象。
经过多次驯化,把狼与羊群放在一起,尽管狼十分饥饿,还是会尽量远离羊群。
想一想:
(1)狼吃了掺有氯化锂的羊肉后出现呕吐现象,属于什么
反射?
属于非条件反射
(2)后来为什么会出现饥饿的狼远离羊群现象?
议一议:狼前后两种的反应有什么本质区别?
因为狼形成了“羊肉---呕吐”的条件反射,只要看到羊肉,就会有呕吐的反射,所以饥饿的狼会尽量远离羊群。
狼吃了掺有氯化锂的羊肉后出现呕吐现象,这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非条件反射;狼看到羊肉,就会有呕吐,这是由大脑皮层上特定神经中枢参与完成,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类型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盘点收获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 ( )
A.谈虎色变 B.缩手反射
C.膝跳反射 D.眨眼反射
2.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大脑白质 D.脑干
3.马戏团的动物们成功表演节目后,驯兽员总是随后给它们喂食。这种做法就是用 ( )
A.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B.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C.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D.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课堂评价
A
A
B
4. 下列选项属于人类特有条件反射的是( )
A.看到杨梅分泌唾液 B.闻到杨梅气味分泌唾液
C.谈论杨梅分泌唾液 D.吃杨梅分泌唾液
5. 在学校进行疏散逃生演习时,同学们一听到警报声就迅速、有序逃生,其反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要完成,反射弧的结构要完整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B
C
6.如图为一婴儿的缩手反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______ (填字母)内。
(2)由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作___ ______,其中1叫
作__________。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填字母)。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_____ _____。
A
感受器
D
反射弧
条件反射(共17张PPT)
第2课时 反射的类型和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一、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生来就已建立的   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   刺激。
(2)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   )。
(3)特点: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神经活动。
2.条件反射
(1)概念: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   刺激。
先天性
非条件
脊髓
后天性
条件
(2)神经中枢:位于   。
(3)特点:具有相当的“可塑性”。
(4)意义:使人或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条件反射的形成以   反射为基础。
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大脑的组成:由   、   两半球组成。
2.大脑皮层
(1)作用: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   结构,其中含有极大数量的神经元。
大脑皮层
非条件


灰质
(2)功能区:大脑皮层上存在着专门管理某些活动的功能区(高级神经中枢)。例如,管理随意运动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感觉的  .
 、视觉中枢、   及人类特有的   等。
(3)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能够对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躯体感觉
中枢
听觉中枢
语言中枢
语言和文字
(1)判断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依据:①看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②看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还是大脑皮层以下。如果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则属于非条件反射;如果该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则属于条件反射。
(2)大脑≠脑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只是脑组成的一部分。
放学后,小梁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一只小飞虫迎面飞入他的眼中,他瞬间闭眼并流泪,对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属于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属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属于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思路分析:小飞虫飞入眼中,瞬间闭眼并流泪,这一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参与完成。
答案:A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1.压迫舌根会使人觉得恶心,该反射属于咽反射。舌根接受异物刺激后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经咽丛的感觉神经传导至脑干,再经传出神经传导至咽部肌肉完成反射活动。下列关于咽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舌根上有咽反射的效应器
C.咽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  
D.咽丛的感觉神经是传入神经
D
2.当指尖偶然触碰到尖锐物体时,人会迅速缩手,并随即感到疼痛。缩手反射的中枢和痛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小脑、大脑 B.大脑、脊髓
C.脊髓、大脑 D.脊髓、小脑
3.小朋友的手碰到烫的馒头迅速松手,并大喊“烫!”关于此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B.脊髓有传导功能
C.缩手反射是条件反射
D.大喊“烫!”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
C
4.(2024黔西南期末改编)下列属于人特有的条件反射的是( )
A.吃柠檬时分泌唾液
B.看到柠檬时分泌唾液
C.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D.谈到柠檬时分泌唾液
D
5.有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就开始了,要想使学习的知识能够长期记忆,只有不断地重复记忆。下列关于此反射的特点,正确的是( )
①条件反射 ②非条件反射 ③永久的,固定的 ④暂时的,可以消退 ⑤需要强化 ⑥不需要强化 ⑦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⑥⑧
C
1.如图为脑的切面模式图,其中代表脑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C
2.(生活场景)北京多处公交站设立盲文站牌,盲人通过触摸站牌上的文字,了解线路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触摸时,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B.“阅读”盲文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阅读”盲文属于非条件反射
D.“阅读”盲文不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A
3.(2024乐山)如图所示,当迅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小腿会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对于小腿的这种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属于非条件反射 B.不受大脑控制
C.神经中枢在脊髓 D.没有反射弧参与
D
4.在某高中的逃生演练活动中,一位男生的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直流眼泪。下列与此反射类型一致的是( )
A.膝跳反射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画饼充饥
A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体尿液会在膀胱内暂时储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产生的压力会刺激膀胱壁,进而引起排尿反射,完成排尿(过程如下图),成年人大都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材料二:甘露醇是一种临床常用药,可用于治疗颅脑外伤、脑组织缺氧等原因引起的水肿。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使组织脱水;经肾小球滤过后,可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新吸收。
(1)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逼尿肌和括约肌属于该结构中的   。
(2)成年人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位于   ,属于什么反射
   。
(3)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水肿时,常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该药物由患者手臂处注射后,先经过   (血管名称)进入心脏,再经过一系列过程运送至损伤部位,使组织脱水,减少颅脑压力;同时,注射甘露醇后,患者的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填“增强”或“减弱”),导致尿量   (填“增加”或“减少”),从而排出水分,起到消肿降压作用。
反射弧
效应器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上腔静脉
减弱
增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