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3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4.10.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习题课件(共13张PPT)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北师大版生物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3 22:3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
(1)感受器连同起辅助结构称为感觉器官。
(2)眼是感受外界光线刺激的感觉器官。
2.学业要求
(1)通过分析,知道什么是感觉器官。
(2)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通过分析,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描述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探究实践: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眼是感受外界光线刺激的视觉器官
(1)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三层外膜、 、 。外膜包括 、 。中膜包括 、睫状体、 。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是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是 。内膜包括 ,内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 。(2)眼球的内容物包括 、 、 ,它们都对光线起 作用,起主要折射作用的是 。
(3)视网膜上的 接收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 ,然后
沿着 传到 ,从而形成视觉。
(4)患近视时,眼球的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的曲度过 ,平行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的 成像,从而看不清 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可配戴_____ 加以矫正。
(5)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光线进入眼内会落在视网膜的 成像, 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就是远视,配戴 矫正。
(二)达标测试
1.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珠和黑眼珠分别指的是(  )
A.虹膜、巩膜 B.巩膜、虹膜 C.巩膜、角膜 D.巩膜、脉络膜
2.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产生的光线,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
A.角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D.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视觉中枢
3. 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眼球哪项结构的调节作用( )
A.视网膜 B.玻璃体 C.瞳孔 D.晶状体
4.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5. 2024年5月,中国羽毛球队再次同时包揽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双冠。在比赛时,羽毛球朝运动员飞来,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运动员的眼睛,最终形成物象时,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角膜一虹膜一瞳孔一玻璃体一晶状体
B.虹膜一角膜一瞳孔一玻璃体一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虹膜一瞳孔一晶状体一玻璃体
6.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能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中标号_ __所示结构。
(2)白种人的蓝眼睛是因为标号__ _结构的颜色是蓝色的。
(3)近视眼是由于标号[2]_____ __过度变凸,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_____ ____加以矫正。
答案: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自主学习】
1.(1)中膜 内膜 角膜 巩膜 虹膜 脉络膜 瞳孔 睫状体 视网膜 冲动
(2)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 晶状体
(3)感光细胞 神经冲动 视神经 大脑皮层
(4)长 大 前方 远 凹透镜
(5)短 后方 凸透镜
【达标测试】
1.B 2.C 3.D 4.A 5.C
6.(1) 8
(2) 4
(3) 晶状体 前方 凹透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1.通过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形成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了解常见视觉异常情况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养成关爱眼睛健康、卫生安全用眼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难点:1.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猜谜语:两间小屋左右分,要到睡觉才关门。小屋能把万物收,难放一粒小灰尘。(打一器官) 学生回答:眼睛。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可见,眼对人的重要性。眼由哪些结构组成 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眼与视觉。 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提问: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感受器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受到刺激后即产生冲动。
教师补充: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可以引起比较简单而迅速的反射;有些冲动在引发反射活动的同时还会在脊髓和脑干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相应的感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叫感觉器官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 (二)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展示]眼睛的图片,提出问题:眼睛由哪几个结构组成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上下眼睑、睫毛、眼球。 教师补充:还有泪腺,其中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 1.眼球的结构 活动: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学生按照方法步骤识别眼球模型各部分的名称,提出问题: (1)眼球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2)眼球壁又分为哪三层 学生认真观察,小组交流后回答: (1)眼球壁、内容物。 (2)外膜、中膜、内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结构功能眼球壁外膜角膜、巩膜支持和保护眼球中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营养眼球和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内膜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容物房水——稀薄的液体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物晶状体——一个小巧而富有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
2.视觉的形成 [展示]视网膜成像示意图,提出问题:外界的物体会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像呢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倒像。 继续提问:那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倒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 [播放]视觉的形成视频,提出问题: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进入眼球的光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可以沿着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师生共同总结: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形成过程) 3.视觉的调节 教师: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由远及近飞来的足球而迅速地躲过它。在夏日的骄阳下,我们会眯起眼睛;而走进昏暗的电影院,我们就要瞪大眼睛。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视觉是可以调节的。 [展示]猫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眼球变化的图片,提出问题:视觉是如何调节的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 教师补充: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感觉器官的概念。 通过观察模型活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总结出眼球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视觉的调节。
4.近视眼与远视眼 [展示] 近视和远视的形成过程,并提出问题: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近视眼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进入眼内的光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多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进入眼内的光在视网膜后方成像,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继续提问:如何进行矫正呢 学生回答: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课外实践活动”,调查同学近视发生的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自主学习、获取、归纳信息的能力,总结出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智能手机中的数码摄像头以人脸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可以大大地提升拍出照片的清晰度。这种自动对焦功能相当于人眼球中的哪个结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晶状体。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
眼球壁   内容物
二、视觉的形成
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见课件
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应准备眼球的模型做教具,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反复进行拆装,从而熟悉其结构,在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象,然后再回到平面模式图中,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也能将比较枯燥的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眼球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观察完眼球模型后,通过自主学习将相应的知识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描述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探究实践: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情景导入
猜谜语(打一器官)
两间小屋左右分,要到睡觉才关门。
小屋能把万物收,难放一粒小灰尘。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可见,眼对人的重要性。眼由哪些结构组成?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点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1.感受器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受到刺激后即产生冲动。
2.感觉器官
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
泪腺
探究点二:眼的结构
眼睑
眼球
睫毛
看一看: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活动: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1.目的要求:
2.材料器具:
观察了解眼球的结构
可拆装的眼球结构模型
(3)方法步骤
①观察眼球外形
辨识眼球的解剖方位,同时观察前部的角膜、周围的巩膜、附着于巩膜上的眼外肌和后部的视神经等。
角膜
视神经
巩膜
②观察眼球壁各层及眼球内容物中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各部分结构的形态、位置。
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关系。
晶状体的形态特征。
虹膜
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膜
睫状体
瞳孔
视神经
思考:
1.眼球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2.眼球壁又分为哪三层?
眼球壁、内容物
外膜、中膜、内膜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功能
眼球壁
内容物
外膜
中膜
内膜
脉络膜、虹膜、
睫状体
视网膜
支持和保护眼球
营养眼球和调节
光线
光感受器
房水——稀薄的液体
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物
晶状体——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
角膜、巩膜
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结构分别相当于人眼球的哪些结构呢?
镜头 瞳孔
底片 视网膜
暗箱的壁 晶状体
光圈 脉络膜
思考:
探究点三:视觉的形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
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
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反射的光线
成像于视网膜
视神经
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
经晶状体折射
角膜
瞳孔
玻璃体
视觉的调节
这里的两只猫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
矫正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眼及矫正
远视
矫正
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近视眼及矫正
拓展提升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想一想:(1)上面诗句中的“如白银”“黑水银”分别指眼球的什么结构的颜色?
(2)假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可能哪些结构发生病变?
巩膜就是诗句中的“白银”;虹膜就是诗句中的“黑水银”。
可能是视神经或视觉中枢损坏
盘点收获
1.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珠和黑眼珠分别指的是(  )
A.虹膜、巩膜 B.巩膜、虹膜
C.巩膜、角膜 D.巩膜、脉络膜
2.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产生的光线,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
A.角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D.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视觉中枢
3. 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眼球哪项结构的调节作用( )
A.视网膜 B.玻璃体 C.瞳孔 D.晶状体
当堂检测
B
C
D
4.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
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5. 2024年5月,中国羽毛球队再次同时包揽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双冠。在比赛时,羽毛球朝运动员飞来,球身上反射来的光线进入运动员的眼睛,最终形成物象时,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角膜一虹膜一瞳孔一玻璃体一晶状体
B.虹膜一角膜一瞳孔一玻璃体一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虹膜一瞳孔一晶状体一玻璃体
A
C
6.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能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中标号_ __所示结构。
(2)白种人的蓝眼睛是因为标号__ _结构的颜色是蓝色的。
(3)近视眼是由于标号[2]_____ __过度变凸,造成物像落
在视网膜的_______,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
戴_________加以矫正。
8
4
凹透镜
晶状体
前方(共13张PPT)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 眼与视觉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1.眼球各结构部分的功能
2.视觉形成的过程: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瞳孔→   (折射作用)→玻璃体→   形成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   →视神经→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眼与远视眼
(1)近视眼: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   的曲度过大。可配戴
   透镜矫正。
(2)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   。可配戴   透镜矫正。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晶状体



(1)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2)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
(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影响视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晶状体曲度过小且不易恢复会导致近视
B.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C.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D.青少年缩短手机的使用时间可预防近视
思路分析: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进入眼内的光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D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1.(生活场景)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校园足球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个足球朝你迎面飞来,足球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晶状体、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视网膜
C.睫状体、视网膜
D.视网膜、大脑皮层
D
2.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是指将患者病变的结构取出,再植入一个人工的结构,取代原结构凸透镜的作用。由此分析,白内障患者病变的结构是( )
A.玻璃体 B.视网膜
C.角膜 D.晶状体
3.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下列做法中能有效预防近视的是( )
A.晨跑时,边慢跑边看英语单词表
B.熄灯后,躲在被子里玩手机
C.课间休息时,眺望远方
D.躺在草坪上阅读课外书
D
C
4.下列有关眼球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球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B.视网膜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视网膜相当于感受器
C.通过睫状体改变玻璃体的形状,使近视患者也能够看清远处物体
D.眼球的房水充盈在晶状体中,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B
5.(2024河北)某同学在窗前远眺时,一只昆虫突然飞到眼前,经眼的一系列调节后,他看清了眼前的昆虫。下列能表示该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B
1.(传统文化)“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黑水银”分别指( )
A.巩膜、视网膜 B.视网膜、瞳孔
C.巩膜、虹膜 D.角膜、瞳孔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到达视网膜( )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C.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C
B
3.小华和同学去看电影迟到了,在进入电影院找座位和看完电影离开影院时,他们的瞳孔大小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大
C.变小、变小 D.变大、变小
4.地震救援中,将长时间受困人员救出时,需将他们的眼睛蒙住。目的是避免强光灼伤眼睛的( )
A.瞳孔 B.巩膜
C.视网膜 D.玻璃体
D
C
5.(跨学科实践)在学习了眼球的结构之后,生物学社团的同学利用气球、铁丝圈、橡皮管、细丝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睫状体对晶状体曲度的调节作用,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该模型中,铁丝圈模拟   ,而气球模拟   。
(2)拉紧铁丝圈时,铁丝圈的直径缩小,气球的曲度变大,此时我们能看清   (填“近处”或“远处”)的物体。当放松铁丝圈时,铁丝圈的直径扩大,则气球模拟的结构曲度复原。
(3)如果睫状体长时间不能放松,则晶状体曲度
无法复原,容易造成   视眼。
睫状体
晶状体
近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