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荒岛生存的智慧与成长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梳理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和荒岛生活情节,巩固整本书阅读成果。
2.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探究其心态变化,体会他在荒岛上展现出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人物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在困境中的生存与生活之道,学习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鼓励学生借鉴鲁滨逊的生存智慧,结合现代科技,拓展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 “辩一辩”“写一写” 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梳理鲁滨逊在荒岛的生存经历,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心态变化;理解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及其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从鲁滨逊的经历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辩证看待 “生存” 与 “生活” 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书中智慧迁移到实际生活,培养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分析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探讨其生存智慧和心态变化等,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情境教学法:以 “荒岛生存挑战” 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荒岛求生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问题引导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阅读挑战中的问题、对鲁滨逊“好处与坏处”表的思考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文本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 “荒岛生存挑战” 情境:如果现在不幸意外流落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从工具类、食物类、精神类物品中选择,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选择理由。
2.引出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流落荒岛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文学作品里,鲁滨逊却在荒岛上生活了 28 年。他是如何创造生存奇迹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探寻他的荒岛生存智慧。
(二)阅读交流
(1)展示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摘录卡、思维导图、手抄报
(2)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过程:交流汇报:我读到了第( )章,我发现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 )。阅读中,我遇到困难是( ),我会(怎样)解决困难。
(三)阅读挑战:回顾鲁滨逊的“生存档案”
1.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前经历过( 4) 次海上冒险;第一次航海冒险时( 19) 岁;花了 (42) 天做成第一块木板,花了(4) 年吃到自己种的粮食;流落到荒岛的日子是 (9) 月 (30 )日 ,他把( 9 )月 (30) 日作为荒岛纪念日;在荒岛一共生活了(28) 年,离开荒岛时( 54) 岁。
2.阅读挑战:根据提示概括鲁滨逊的历险故事。
主人公(一 )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了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 )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 ),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 )后得以返回故乡。
(四)梳理情节
1.连一连,流落荒岛前的冒险经历:展示鲁滨逊 4 次航海冒险的线索,让学生连线匹配对应的冒险内容,回顾他在流落荒岛前的曲折经历。
2.荒岛生活情节:展示小说中的插图,给出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养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等小标题,让学生根据插图和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情节,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
3.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流落荒岛后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填写学习单并分享,教师总结并完善。
遇到的困难
怎样克服
(三)深入探究
1.心态探秘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读课件中提供的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内心独白相关语段,分析他在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
(2)小组讨论后,绘制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从最初的忧伤、孤独、失望无奈,到沮丧,再到理智应对、心平气和,最后变得积极乐观。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展示心态变化图,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3)引导学生分析鲁滨逊所列的好处与坏处表,思考从这张表中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困境中我们应像鲁滨逊一样,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学会全面看待并解决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讨论:这段经历,鲁滨逊收获了什么?提升学生对鲁滨逊的经历的认识。
2.人物评价
(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流落荒岛前的鲁滨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鼓励学生从他的冒险目的、冒险准备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冒险目的不明,天真糊涂、无知无畏,冒险准备不足等。
(2)接着探讨:流落荒岛后的鲁滨逊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他在荒岛的生存经历,从勇敢坚强、聪明能干、不畏艰难、热爱生活、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希望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四)智慧迁移与拓展
1.智慧迁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鲁滨逊在荒岛生存经历中有哪些生存智慧值得借鉴?你会使用哪些现代科技帮助自己在荒岛上生存和获救?按照 “鲁滨逊的______智慧值得学习,但我还可以用______(现代方法)改进” 的分享句式发言。
例如,鲁滨逊储存粮食的智慧值得学习,但我还可以用真空包装技术更好地保存食物;鲁滨逊自制工具的智慧值得学习,但我还可以用 3D 打印机制作所需工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拓展思路。
2.辩一辩:提出辩题,鲁滨逊的故事,是“幸运”还是“不幸”?
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引导学生辩论的支架:
正方(鲁滨逊的经历是幸运的)
生存方面:海难中鲁滨逊能存活下来,本身就是极小概率的幸运事件。在荒岛上,他找到了适宜居住的地方,岛上丰富的野果、猎物等自然资源为他提供食物来源;而且他还从沉船上获取了大量对生存有帮助的工具、物资,这大大增加了他存活的概率。
成长方面:荒岛生活让鲁滨逊学会了很多生存技能,从搭建住所、制作工具到种植粮食、驯化动物,他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孤独的环境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和自信,这些成长为他日后的生活积累了宝贵财富。
机遇方面:在荒岛上,鲁滨逊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他还意外地救下 “星期五”,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后来又成功帮助船长夺回船只,获得了离开荒岛的机会,这些都是在正常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机遇。
反方(鲁滨逊的经历是不幸的)
身体磨难:鲁滨逊在荒岛上长期面临食物短缺、疾病困扰的问题。为了获取食物,他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常常疲惫不堪;生病时,他只能独自忍受病痛折磨,没有任何医疗救助,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精神折磨:与人类社会隔绝,鲁滨逊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没有人与他交流,他只能通过写日记来倾诉,内心的寂寞和无助不断侵蚀着他的精神。而且,他时刻担心受到野兽、野人的袭击,长期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精神压力极大。
生活改变:原本拥有正常的家庭、社会生活的鲁滨逊,因为这次海难,一切都化为乌有。他失去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错过许多人生重要时刻。即使最后回到家乡,他熟悉的世界也已发生巨大变化,曾经的生活难以找回,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不幸。
小结:刚刚我们一同领略了鲁滨逊在荒岛的非凡历程,“一个人、一座荒岛、一段传奇、一份智慧”,看似简单的表述,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链接生活:鲁滨逊能在绝境中逆袭,我们在面对生活里的 “小风浪” 时,又该如何借鉴他的智慧呢?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拉回现实生活。交流交流你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风浪的?
学习延伸与作业布置
1.学习延伸:展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等书籍封面,推荐学生课后阅读,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文学世界,拓宽阅读视野。
2.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假如给鲁滨逊一次重回 19 岁的机会,你认为他还会不会去冒险?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字数不少于 300 字。
2.挑战作业:模仿鲁滨逊的叙述风格,以星期五为第一人称叙述,描述他在荒岛上某一天的经历(如捕猎、与鲁滨逊合作、观察 “主人” 的行为等),写一段 “荒岛一日” 日记,字数不少于 300 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