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哩嘀哩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嘀哩嘀哩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15: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嘀哩嘀哩
1新设计
本课通过“春之舞进入春天”,“春之声表现春天”,“春之乐唱春天”,“创设情景演春天”,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通过看、想、说、演、听、唱等直观手段和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音乐实践为羽翼,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直观、生动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和主体性。
2新设计
《嘀哩嘀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研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由望安作词、潘振声作曲的儿童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了美丽的春天,抒发了孩子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曲调通顺流畅,节奏简洁明快,结构规整,每乐段都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由大调主三和弦的三个音do、mi、sol构成,开始时作下行,在明亮的音调中揉入了柔和的色彩,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这一乐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咏唱的主题--春天。第二乐句在前句的音调基础上略作发展,与之呼应。在第一乐句重复出现(即第三乐句)之后,第四乐句不再像前面三个乐句那样划分两个乐节,而是全句一气呵成,句末则运用休止符阻断形成顿挫感很强的节奏:显得活泼、俏皮,颇具童趣。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以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和活泼的节奏,配上象声词:“嘀哩嘀哩”,生动而形象地模拟可爱的小黄鹂鸟的鸣叫,富有童趣。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音区一高一低,仿佛是枝头黄鹂一唱一和,相互对答。这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乐段末句的变化重复及完全重复,以再现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加强了歌曲的统一感。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嘀哩嘀哩》,使学生用轻快活泼的语气演唱《嘀哩嘀哩》。
2、能力目标
培养节奏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好前十六分音符“嘀哩哩”的唱法,用富于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同学们热爱大自然。
4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爱幻想、爱表现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渴望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形象,我在设计这一课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处理,将春天的声音,风声、雨声、小鸟的叫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拟、合作、欣赏、表演中积极热情地去表现春天的音响,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合作性,并给学生创设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此情此景学生对音乐进行深一步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歌曲所表现的那一情境。
5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
将“嘀哩哩嘀哩嘀哩哩”的节奏唱准确。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教师:放课件,出示关于春天景色的图片。看树木发芽了、桃花开了、湖面上的冰融化了、小鸟自由的飞翔、蜜蜂在采蜜...,大家想一想这是在什么季节呀?有哪个同学可以说说?
2.学生:学生观看课件,根据课件知识这是关于春天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
3、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使学生联想到美丽的春天,为揭示课题做做垫。
4、教学效果:通过播放课件,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引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讲授】揭示课题
1.教师: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嘀哩嘀哩》(课件出示标题)。
2.学生:学生读出学习的歌曲名字。
3.设计意图:知道本课学习的课题名字。
4.教学效果:通过卡通课件,给学生呈现带有色彩的标题,清楚、醒目。加深印象。
活动3【活动】学习歌曲
 1.教师:
①好,首先请大家先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听完之后请告诉我你听过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现在请大家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这次听完之后请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春天到底在哪里呀?
③大家刚才听得都很仔细,现在我呀我来为大家演唱一遍,同学们可以跟着我的琴声小声哼唱。
④我刚才发现大家对这首歌曲的旋律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能唱出歌曲,现在就请大家来完整地演唱一遍吧。
2.学生:
①聆听惑受作品的情绪,揭示活泼、欢快、喜隐的心情。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学生再次聆听,回答问题。(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③小声跟琴哼唱歌曲。
④完整独立地演唱歌曲。
3.设计意图:
①初次聆听,从整体上惑受音乐的情绪。为理解作品做铺垫。
②再次聆听,主要惑受作品优美的歌词,为后面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③哼唱歌曲的目的就是要对整首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④由于学生对这首歌曲很熟悉,所以不再进行过多的学唱过程,学生对于整体旋律可大体把握。
4.教学效果:
多媒体播放范唱,学生边看边听。
活动4【活动】难点节奏解决
1.教师:
让学生想像春天美丽的景色,用活泼、开心、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我来为大家伴奏,好吗?
①我刚才发现大家都唱得不错,就是有一个地方的节奏处理得不太准确。(在课件上出示节奏谱: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哪位同学能来打一打这条节奏?(重点介绍前十六分音箱的打法)
(板书节奏):XXXXX|XXX0|
XXXXX|X—|
②纠正(最后两个乐句)
1) 比较“最后一句与哪一句是一样的,旋律与哪句也是很相似的”
2) 视唱曲谱,进行对比。 “让我们来唱唱旋律,看看是否很相似。”
3) 配词演唱,提示节奏。
6、 学生齐唱,听伴奏带。
7、 合唱。分三组,一组演唱、一组当雨声、一组当风声。
③师:同学们唱得真好、真棒!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当听到小黄鹂鸟的歌声时,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好吗?(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跟唱“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4)师: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这么好听的歌曲是谁写的呢?同学们自己在书上找找看。对,望安作的词,潘振声作的曲。(板书:望安词潘振声曲)这位潘振声爷爷给我们做了很多好听的歌曲呢!有《一分钱》、《小鸭子》,还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嘀哩嘀哩》。同学们记住了吗?好的,下面我们来一起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②好,现在我们再把这段来演唱一下吧。
2.学生:
①学生击掌来打这条节奏,反复找学生来巩固这条节奏。
②那词填进去进行这段难点节奏的演唱。
3.设计意图:
①由于学生对整体歌曲都掌握得不错,所以把其中的一个节奏难点单拿出来做练习,这样会加深学生对这块重点节奏的记忆,这比一上课就讲节奏更具有实效性,这样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②节奏正确之后在填词进行演唱,以便即使巩固。
4.教学效果:
通过带有趣味的节奏设计,使学生看到节奏练习后不感到枯燥、乏味。
活动5【练习】表现音乐
1.教师:
①现在请小朋友们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遍。
②好,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唱呢?
2.学生:
①学生击掌来打这条节奏,反复打学生来巩固这条节奏。
②那词填进去进行这段难点节奏的演唱。
3.设计意图:
①由于学生对整体歌曲都掌握得不错,所以把其中的一个节奏难点单拿出来做练习,这样会加深学生对这块重点节奏的记忆,这比一上课就讲节奏更具有实效性,这样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②节奏正确之后在填词进行演唱,以便即使巩固。
4.教学效果:
通过带有趣味的节奏设计,使学生看到节奏练习后不感到枯燥、乏味。
活动6【练习】感受音乐
1.教师:
①现在请小朋友们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遍。
②好,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首歌曲更为恰当呢?
③好,现在我们请男生来唱一段歌词,女生来演唱第二段歌词,第三段歌词大家齐唱。我们来比比看谁唱得活泼更快乐?
④现在我们根据歌词内容来做问答式演唱:第一段男生问女生答,第二段女生问男生答,第三段我来问大家一起答,其余的乐句请大家齐唱。
⑤大家唱得都非常投入很动听,现在我们跟着flash再把歌曲演唱一遍吧(鼓励学生)
2.学生:
①完整演唱歌曲。
②学生思考之后总结出应该用活泼、跳跃并且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③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
④分问答式来演唱歌曲。
⑤跟随flash演唱歌曲。
3.设计意图:
①节奏难点解决之后马上进行全曲演唱,让学生感受如何正确地演唱歌曲。
②在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等方面的内容之后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如何把歌曲唱得更好听,更动人。这点需要学生自己来体会,教师主导起引导、启发的作用。
③设计演唱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歌曲。
④设计多样的演唱形式,增强学生的演唱兴趣,使歌曲更具表演性。
⑤播放flash,是为了让学生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受到冲击,从而更好地把歌曲的演唱情绪提到最高点。
4.教学效果:
通过播放flash,好似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斑谰的春天的世界里,激发对春天热爱。
活动7【讲授】拓展延伸
 1.教师:
其实啊还有很多表现春天的歌曲,比如我现在给大家放一首,你们一定听过的(《小燕子》)。
2.学生:
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回忆儿童时的歌曲《小燕子》,边唱边回忆。
3.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学习本课歌曲的同时,学会积累知识,把相关内容的歌曲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4.教学效果:
播放相关内容歌曲,引起学生的回忆。
活动8【讲授】课后小结
1.教师:
同学们,其实处处有春景,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丽的春景吧!(在《嘀哩嘀哩》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2.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