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15: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孤独的牧羊人
1教学目标
1. 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轻松、幽默、诙谐的情绪。
2. 通过聆听、演唱、画旋律线条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歌曲的艺术风格。
3. 知道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了解演唱中的真假声互换的演唱技巧,听到歌曲衬词部分,能随音乐律动和画旋律线条来表现。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已逐渐提高,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缤纷的世界充满幻想。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三年级学生性情活泼好动,且有小部分音乐欣赏作品的积累,大致能从节奏、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但对外国民歌的风格特点还不甚了解,然而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明朗、曲调欢快的器乐曲往往比较敏感和青睐,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如鱼得水,《孤独的牧羊人》这首节奏明快的作品较能迎合低中年段学生的口味和趣,教师基于此特点有效利用音乐游戏、律动、图谱、模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风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蓝色约德尔”乡村歌曲的唱法。
教学难点:
听到歌曲衬词部分,能随音乐律动和画旋律线条来表现。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
1. 听《doremi》律动进教室
师生一起在《doremi》欢快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演唱《doremi》)
2. 简介导入
它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国电影,由同名音乐剧改编,曾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音响等五项大奖!那这么出色的一部电影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它讲的是一个家庭女教师玛丽亚和七个孩子的故事……玛丽亚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她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师在讲解的同时自动展示幻灯片,背景音乐《do re mi》)
瞧!玛利亚和孩子们正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展示幻灯片)
电影中除了《doremi》之外,还有不少歌曲都曾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被广为传唱。《孤独的牧羊人》就是其中的一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引和动力。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观看剧情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学习中。】
活动2【讲授】二、初听整体感受
1.聆听乐曲:
这首歌曲是哪种演唱形式,同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乐曲)
2.听后表达:女声独唱;活泼,欢快。
3.小结过渡:歌词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结合歌词一起走进一段精彩的视频,去了解牧羊人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完整聆听带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整体感受,为接下来教学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3【讲授】三、复听欣赏视频,理解歌词
1. 观看视频
2. 观后谈话:
那如此清脆嘹亮的歌声吸引了哪些人?有桥上的王子、挑担的行人、旅店的客人、穿红衣的小姑娘、姑娘的妈妈。牧羊人的生活虽然是孤独的,但是他的内心充满了快乐。他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因此参加演唱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所以独唱就变成了什么演唱形式?(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进入到下一环节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学习中。】
活动4【讲授】四、再听感受“约德尔”唱法的特点
1.师范唱,生模唱( “唻咿噢都……”)
2.分析特点
(1)旋律同头换尾,节奏紧促欢快
(2)旋律音走向特点(师范唱并板书画A段图示)
师小结:作曲家就是用大跳的旋律和紧促的节奏来表达欢快、轻松的情绪。师生一起画图示来感受旋律特点。(随老师范唱画图示)
3. 模唱第一乐段旋律(不要求学生唱出真假声,只要感受就好)
(1)师范唱,生模唱
(2)师生接龙第一段歌词
师小结:这些衬词并没有实际意义,就是表达牧羊人风趣,幽默的形象。
4. 律动表现旋律:用木偶的动作来表现这两句衬词的节奏和音高呢?
生自由发挥。师适当引导木偶的提线动作。
5. 生随歌曲边摸唱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明朗、曲调欢快的乐曲往往比较敏感和青睐,通过身体动作表现、模唱、图谱等方法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如鱼得水。】
活动5【讲授】五、四听乐曲,再次感受“约德尔”唱法的特点
1. 聆听中感受节奏变化:这部分的旋律节奏和第一部分的衬词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谱例)
2. 聆听中画旋律线:(师范唱,生画旋律线)
(1)节奏拉宽,但是旋律音程依然是大跳的
(2)旋律呈上行走向,表达越来越兴奋的心情
3. 小结:这是一种叫作“蓝色约德尔”(yodel)的乡村歌曲唱法。它的特点是真声、假声不断的交替,八度大跳,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音响效果,营造出非常轻松、诙谐的情绪。牧羊人就是用这种美妙的歌声来呼唤可爱的羊群,并且吸引了远近许多人们。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欣赏及图谱表现、声势动作表演,使学生反复接触并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在体验中感受音乐。】
活动6【讲授】六、五听表演全曲
根据老师黑板上的图谱给歌曲划分下乐段。(AB两段已经在黑板上,师画A`)
A B A`
活动7【讲授】七、拓展延伸,认识作者
《孤独的牧羊人》是伟大的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所创作的。他是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剧创始人。一生共创作了40多部音乐剧呢。我们用掌声来感谢理查德罗杰斯为我们创作出这么好听的歌曲。
活动8【讲授】八、总结
同学们,今年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孤独的牧羊人》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还了解什么是“蓝色约德尔”的乡村歌曲唱法,懂得了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密切相关。如果你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那么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最后让我们在《孤独的牧羊人》欢快的旋律中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