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五下语文
请你谈一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印象。
感受形象
学习提示
自学课文,圈画词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感受形象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感受形象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感受形象
小提示: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感受形象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
感受形象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感受形象
笑曹操 笑鲁肃 笑周瑜 笑自己
小组交流讨论: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曹操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感受形象
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曹操——生性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感受形象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拓展资料
学习提示
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拓展阅读
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比较原文和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
《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拓展阅读
学习提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习表达
联系上下文阅读法
做批注阅读法
圈重点词句阅读法
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
学习表达
阅读方法小结
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异。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学习表达
草船借箭
起因
经过
结果
妒忌——周瑜设计陷害
借箭——诸葛亮巧用妙计
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
(神机妙算)
周瑜
(心胸狭隘)
鲁肃
(忠义守信)
曹操
(生性多疑)
结构梳理
完成分层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把你觉得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一)空城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其中不恰切的一项是( )
A.敌我力量悬殊。 B.敌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C.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 D.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成功吗?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心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一)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
2.D
3.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4.例:不会,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他会领兵攻进去。
(二)5.形容经过启发诱导,突然明白了,一下子醒悟过来。 真心实意。形容十分真诚。
6.如鱼得水
7.从刘备的动作(轻轻敲、等候、快步走进等)、神态(恭恭敬敬),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8.写出了诸葛亮居住环境的优雅;衬托诸葛亮是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9.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课题 5 草船借箭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重难点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初步认识了周瑜和诸葛亮,请你谈一谈。(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小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4.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预设: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 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 预设: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5.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1)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操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 (2)诸葛亮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轻易就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计得逞。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6.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板书:神机妙算) 7.小组交流讨论: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8.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曹操生性多疑。鲁肃忠厚老实。 二、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阅读链接”中的内容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借箭,对应的是课文第8、9自然段。 (2)比较原文和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原文的语言更简练,但不如读课文顺畅,感觉读起来有些困难。 (3)教师点拨:《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 2.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小结:《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空城计”等,同学们可以找到原著试着读一读。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阅读法、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预设: (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2)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异。 3.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阅读《三国演义》,把你觉得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7自然段中的句子,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
3.小组交流讨论: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二、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2)比较原文和课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
2.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3.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