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四下语文13.猫 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四下语文13.猫 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3 11:4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来写的。
思维能力:能厘清课文的层次。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
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在课文《猫》中,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关注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猫的特点。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课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有利于厘清文意,值得师生学习。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用事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把猫的“贪玩与尽职”体现得淋漓尽致 。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比较阅读:老舍先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猫的性格,言语间透露着喜爱;夏丏尊先生借四邻、路人、妻与孩子对猫的态度,表达喜爱之情;周而复先生描写猫的外貌神情、动作,直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三篇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然而,作者们都把猫当作孩童般看待,猫的形象被描绘得丰满可爱。
教学目标
1.认识“忧、虑”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 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厘清课文的层次,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重难点)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感受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并尝试练笔。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忧、虑”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厘清课文的层次。
3.能感受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体会“总—分”结构在表达中的作用。
一、情境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几组猫的图片,问:你们喜欢猫吗 你们印象中的猫有什么特点
师生交流印象中猫的特点。
教师补充:课文的作者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党”。他的一生中养过很多猫,对猫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1950年,老舍和夫人及子女搬进了北京的一座小院,他在院子里栽种了许多花花草草。每当有朋友来访时,老舍都会请他们来看花、看猫。(出示课件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作家——老舍。(板书:猫)
二、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1)教师播放范读。
(2)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认字。
(1)出示词语。无忧无虑 尽职 屏息凝视 蹭上 稿子 腔调 瓜秧 枝折花落
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读准词语“屏息凝视”“枝折花落”中的多音字“屏”“折”,理解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学写字。
(1)出示生字。
忧 虑 贪 职 屏 蹭 稿 腔 解 闷 蛇 遭 殃 盆 勃
教师指名让学生认读,纠正不正确的字音。重点讲解“虑”“贪”“遭”易错难点字书写指导及书写要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无忧无虑、生机勃勃、任凭、屏息凝视”的意思,随机点拨,领悟方法。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老舍写了哪些猫,分别有什么特点。给课文进行分段。
预设:课文描写了两种猫——大猫和小猫。开头第1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作为第2~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大猫性格古怪的总体概括;第6自然段开头“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作为这段的中心句,表明下文按照小猫淘气的特点进行描写。(板书:大猫 小猫)
2.互动课堂。再次细读第1~5自然段,说说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出示课件15)(板书:古怪)
预设:①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②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③猫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
3.教师提出问题:从文中找出猫的性格古怪的具体事例。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1:“老实”体现在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贪玩”体现在“一天一夜不回家”。“尽职”体现在捉老鼠时,“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预设2: 猫高兴时是极其温柔可亲的,体现在“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自己解闷”。猫不高兴时是极其冷漠的,体现在“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出示课件17)(板书:温柔 冷漠)
预设3: 猫有时又无比胆小,体现在“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猫有时又那么勇猛,体现在“遇上蛇也敢斗一斗”。(板书:胆小 勇猛)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理解第1~5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关系。预设:课文第1~5自然段是“总—分—总”结构。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及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演练
课堂演练:根据意思写词语。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扩展阅读不同作家创作的有关猫的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观察某种小动物,学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回顾
1.复习词语。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了解了大猫性格的古怪,而小猫却更可爱淘气。我们今天来细细品读课文,再次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板书:淘气)
二、精读细研,感悟特点
(一)研读第一部分。
1.教师提出问题: 朗读第1~5自然段,思考:猫的性格这样古怪,老舍先生讨厌猫吗 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关描写猫性格特点的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预设1: (好的表现)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教师提出问题1:从这里你感受到了猫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的
预设:从“屏息凝视”中可以看出猫在工作时的认真负责,从“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中的“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的决心和耐心,以及它的尽职尽责。
教师提出问题2:如果猫只是老实,成天睡觉,会讨人喜欢吗 如果猫只是贪玩,一直不回家,会讨人喜欢吗
预设:不会讨人喜欢。虽然猫老实又贪玩,但是尽职尽责,这些矛盾的特点集于一身,猫越是古怪,越是讨人喜欢。
(2)预设2: (好的表现)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教师提出问题1:你从“踩印几朵小梅花”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脏脚印比作小梅花,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提出问题2:“小梅花”可以换成“脏脚印”吗 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因为作者把猫的脚印写得像梅花一样美丽、可爱,而不是像脏脚印一样让人反感,可见作者是非常喜欢猫的,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更深入体会。
(3)预设3: (好的表现)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教师提出问题1:猫高兴时的叫声是怎样的
预设:丰富多腔。
教师提出问题2: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猫的叫声“丰富多腔” 在文中圈画出来。
预设: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教师引导学生听听猫“丰富多腔”的叫声:粗声的猫叫,柔和的猫叫,细声的猫叫。
3.体会“不好的表现”中融入的喜爱之情。
(1)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教师提出问题1:谁会呼唤猫呢 猫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作者及作者的家人会呼唤猫,他们把猫当作了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猫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
教师提出问题2:这里连用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三个语气词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着急、疼爱、关心、喜爱。
(2)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教师提出问题1:从“它要是不高兴啊”中的“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疼爱和关心,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提出问题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个“印”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教师提出问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一个“藏”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猫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体会明贬实褒的写法。
(1)过渡:有些句子表面是在写猫的不好,实际上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写法就是“明贬实褒”。老舍先生用这种写法,说明他真的喜爱猫,把猫当成了家里重要的一员。
(2)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重点标记“说……吧”“的确”“可是”。
出示例句: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预设:“说……吧”“的确”“可是”这些词语表现出了猫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特点,独具匠心。
学生自由表达。
(3)仿写提示:回忆自己喜欢的某种小动物或某个人,有没有像猫这样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点 尝试将这一特点概括出来,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表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吧!
教师引导:乌龟既迟钝又敏捷,妈妈既严厉又慈爱……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话作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运用了“总—分”的写法。思考:老舍先生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小猫的淘气
2.交流讨论。
预设1: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教师提出问题1:这三句话主要写了小猫的什么
预设:小猫玩妈妈的尾巴、玩鸡毛。
教师提出问题2:这三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小猫的淘气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耍个没完没了”表现了小猫的淘气;“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展现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猫,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猫当作人来写,表现出了作者对小猫的怜爱之心。
(2)预设2: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教师提出问题1:这三句话主要写了小猫的什么
预设:小猫在院子里玩。
教师提出问题2:你从这三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了小猫的淘气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等词语体现了小猫的顽皮,但作者认为“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说明作者对小猫的淘气和顽皮并不讨厌,而是充满了赞赏、喜爱。(板书: 淘气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满月的小猫还可能有哪些淘气的表现。
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1.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汇报交流。
预设1:老舍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和明贬实褒的写法,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2:夏丏尊通过描写猫的外形及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3:周而复运用直接描写,写了猫的外貌、动作及神态等。
四、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五、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突出体现在此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素养上: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教师应关注作家抓住具体事例中猫的性格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品词析句,逐层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