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第1课时 课件 教学设计+ 分层练习 +学习任务单+ 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第1课时 课件 教学设计+ 分层练习 +学习任务单+ 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3 18:49:24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单元主题: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习写读后感。
语文要素:
五下语文
01
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03
怎样借箭?
02
为什么要借箭?
04
结果怎么样?
解题质疑
“草船借箭”的故事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背景资料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背景资料
三国势形图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诸葛亮)
联合
派诸葛亮
东吴(周瑜)
(鲁肃)
背景资料
学习提示
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
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理清脉络
周瑜
妒忌
都督
委托


遮住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léi

dù jì
màn
幔子
zhài

插满
丞相
chéng
疑惑
yí huò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01
周瑜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起因
02
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
经过
03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叹服。
结果
周瑜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叹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发展顺序。
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2):借箭起因。
第二部分(3~9):借箭经过。
第三部分(10):借箭结果。
理清脉络
学习提示
因为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解读对话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
定诸葛亮的什么罪?
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
解读对话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
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读对话
“用弓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
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读对话
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完成分层作作业。
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 jì) 幔(màn wàn)子 都督(dū dōu)
水寨(zhài zài) 丞相(chéng céng) 呐喊(nèi n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预计 紧急 征罚 军令状
B.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C.遮住 水赛 呐喊 神机秒算
D.探听 私己 布置 掉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了明天的六一庆祝活动,同学们已经把教室都布置好了。
B.我们耐心探听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C.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陌生人。
D.“这个师傅派头十足,就是不知道活儿干得怎么样。”我在心里嘀咕着。
4.用“√”选择恰当的形容人物的词语。
诸葛亮(恭敬有礼 迟疑不定):“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明知故问 一脸疑惑):“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惴惴不安 心中有数):“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步步紧逼 诚恳请教):“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只要三天。”
5.按要求写句子。
(1)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支箭,三天肯定造不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综合回顾。
(1)《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与( )( )(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 )诸葛亮的(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故事以( )为主线,按( )进行叙述。我还知道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____________》。
(2)诸葛亮姓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_,又称______先生,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关他的故事脍炙人口,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草船借箭的全过程: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A.周瑜以军情紧急为借口,要诸葛亮造箭
B.诸葛亮如期交箭,令周瑜叹服
C.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
【参考答案】
1.jì màn dū zhài chéng nà
2.B
3.B
4.恭敬有礼 明知故问 心中有数 步步紧逼 胸有成竹
5.都是你自找的,我无法帮你的忙。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成?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6.《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妒忌 才华 草船借箭 借箭 事情发展顺序
《桃园三结义》 诸葛 亮 孔明
“卧龙” 空城计 借东风
7.A C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课题 5 草船借箭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重难点 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 1.请学生自学单元导读页。 (1)读一读四句话,想一想:分别介绍了哪一部名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每一句话都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名著的特点,让我们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名著之旅。 (3)找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回顾迁移:大家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阅读名著的经验和方法?(学生自由交流) 二、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指名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板书:草船借箭) 3.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4)结果怎么样? 4.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 “草船借箭”的故事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出示三国形势示意图 三、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 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 妒忌 推却 迟延 商议 都督 惩罚 调度 曹操 探听 私自 支援 疑惑 呐喊 水寨 弓弩 丞相 擂鼓 军令状 心甘情愿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多音字:调、都、擂、把)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按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请同学分享,归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周瑜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叹服。 5.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6.小结: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主要内容:周瑜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叹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发展顺序。 7.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学生说) 第一部分(1~2):借箭起因。 第二部分(3~9):借箭经过。 第三部分(10):借箭结果。 四、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因为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指名学生读) (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定诸葛亮的罪)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课件出示: “用弓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第一部分(1~2):借箭起因。 第二部分(3~9):借箭经过。 第三部分(10):借箭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
1.请学生自学单元导读页。想一想:四句话分别介绍了哪一部名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思考并交流,自己有哪些阅读名著的经验和方法?
二、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这部电视剧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三、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明确阅读要求。
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
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周瑜 妒忌 推却 迟延 商议 都督 惩罚 调度 曹操 探听
私自 支援 疑惑 呐喊 水寨 弓弩 丞相 擂鼓 军令状 心甘情愿
3.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按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三读课文,理清思路。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2.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
4.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