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伴性遗传(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伴性遗传(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3 22: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正常人看到45,
色盲患者看不到数字
正常人看到29,
色盲患者看到数字70
正常人看不到数字,色盲患者看到5
正常为26,红色盲看到6绿色盲看到2
先天性色觉异常(了解)
全色盲
红色盲
(第一色盲)
绿色盲
(第二色盲)
蓝黄色盲
(第三色盲)
全色弱
部分色弱
正常视野
色弱
红色色盲
蓝黄色盲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XY型
ZW型
XO型
ZO型
染色体组倍数决定
环境因子决定
第3节 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男(44条+XY 或22对+XY)
女(44条+XX 或22对+XX)
1. XY性染色体决定型
雄性:异型性染色体,体细胞含X和Y两条染色体。(XY)
雌性:同型性染色体,体细胞含两条X染色体。(XX)
X
Y
人类X、Y染色体扫描电镜照片
X
Y
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
伴X遗传
伴Y遗传
伴X显性
伴X隐性
伴X和Y遗传
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蝗虫、蟑螂等)
1.1. XO型性别决定
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X(没有Y染色体) 记作XO
雌性:性染色体组成是XX
XY型
ZW型
XO型
ZO型
染色体组倍数决定
环境因子决定
第3节 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鸟类、爬行类和少数昆虫类)
2. ZW性染色体决定型
雄性:同型性染色体,体细胞含两条Z染色体。(ZZ)
雌性:异型性染色体,体细胞含Z和W两条染色体。(ZW)
XY型
ZW型
XO型
ZO型
染色体组倍数决定
环境因子决定
第3节 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蚂蚁、蜜蜂等)
其性别与染色体的倍数有关,雄性为单倍体,雌性为二倍体。
蜂王
雄蜂
工蜂
♀:2n=32
♂:n=16
♀:2n=32
3. 染色体组数决定型
XY型
ZW型
XO型
ZO型
染色体组倍数决定
环境因子决定
第3节 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鳄鱼在30℃及以下温度孵化时,全为雌性;32℃孵化时,雄性约占85%,雌性占15%。
(鳄鱼、乌龟等)
4. 环境因子决定型
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
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
黄鳝在发育过程中会经过雌雄两个阶段。2龄前皆为雌性;3龄转变为雌雄间体,卵巢退化,精巢形成,到6龄全部反转为雄性。
(黄鳝、红鲷鱼等)
5. 环境因子影响性别
XY型
ZW型
XO型
ZO型
染色体组倍数决定
环境因子决定
第3节 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红绿色盲、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外耳道多毛症
明代医家王肯堂撰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的《证治准绳·杂病》记载:
“视白如赤症,谓视物却非本色也。”
“或观太阳若冰轮,或睹灯火反粉色,或视粉墙如红如碧,或看黄纸似蓝等。”
清代医家黄庭镜于乾隆六年(1741)撰成《目经大成》
“视惑症”
“此目,人看无病,但自视物色颠倒紊乱,失却本来面目。
如视赤为白,视黑为赤。”
《亢仓子·全道》:“夫瞀视者,以黈为赤,以苍为玄。”



1
2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婚配关系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Ⅰ、Ⅱ······
世代数
1、2······
各世代中的个体
Xb
XBY
XbY
X-
XbY
XbY
XbY
XBY
XBY
XBY
XBY
XBY
XB
XB
XB
XB
XB
XB
XB
X-
X-
X-
X-
XB
X-
XB
X-
XB
X-
Xb
人类红绿色盲
性 别 女 男 基因型
表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B
B
B
b
b
B
b
b
色盲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正常
色盲
写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所有的基因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
人类红绿色盲
XbY
XBXB 女正常
XBXb 女正常(携带者)
XBY
XbXb 女色盲
有关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共有 种
任意男女婚配共有 种婚配方式
5
6
男正常
男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
XBXB
XBY
×
XBXb
XBY
×
XbXb
XBY
×
XBXB
XbY
×
XBXb
XbY
×
XbXb
XbY
无色盲
男:50% 女:0
男:100% 女:0
男:50% 女:50%
都色盲
无色盲
6.
5.
4.
3.
1.
2.
×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人类红绿色盲
(1)女性正常和男性正常结婚
XBXB
×
XBY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1
1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XB
XB
Y
(2)女性色盲和男性色盲结婚
XbY
×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色盲
男性色盲
1
1

女性色盲
男性色盲
Xb
Xb
Y
XBXB
XBY
XbXb
XbXb
XbY
人类红绿色盲
XBXB
XbY
×
XBXb
XBY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1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XB
Xb
Y
女性携带者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Y
男性正常
XB
Xb
Y
XB
XbY
XBY
XBXb
XBXB
女性携带者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
1
1
1
1



(3)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结婚
(4)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结婚
人类红绿色盲
×
亲代
配子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型
数量比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
亲代
配子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型
数量比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人类红绿色盲
(5)女性携带者和男性色盲结婚
(6)女性色盲和男性正常结婚
女性携带者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男性色盲
XB
Xb
Y
Xb
XbY
XBY
女性色盲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
1
1
1
1



×
XBXb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1
1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b
XB
Y
XbY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类红绿色盲
据调查统计,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大约在7%左右,你能推算出女性的发病率大约是多少吗?
由此得出,红绿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男的发病率高还是女的发病率高?
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为什么男性的发病率远多于女性?
特点一
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
母亲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0.07×0.07=0.0049=0.49%
男性发病率高
男性一个致病因子即患病,而女性需同时有两个致病因子才患病
如果一个男性患红绿色盲,那么:
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父亲还是母亲?
他的致病基因是传给他的儿子还是女儿?
由此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具有什么特点?
交叉遗传
特点二
传给
来自
母亲
女儿
母亲
女儿
XbY
男性色盲
Y
Xb
母亲
父亲
Y
Xb
女儿
儿子
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使女儿成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一定传给
一定传给
一定来自
一定来自
男性
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女病,父子病)
特点三
传给
来自
父亲
一定
色盲
儿子
一定
色盲
XbXb
女性色盲
Xb
Xb
X-Xb
XbY
Xb
Xb
X-Xb
XbY
若传女儿
若传儿子
一定提供
一定提供
母亲
父亲
如果一个女性患红绿色盲,那么:
她的父亲和母亲色盲情况怎样?
她的儿子和女儿色盲情况怎样?
由此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具有什么特点?
其父亲一定色盲
其儿子一定色盲
女性
色盲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男正,母女正
特点四
XBY
男性正常
Y
XB
XBX-
X-Y
Y
XB
XBX-
X-Y
定传女儿
定传儿子
一定提供
一定提供
母亲
父亲
如果一个男性正常,那么:
他的父亲和母亲正常情况怎样?
他的儿子和女儿正常情况怎样?
由此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具有什么特点?
其母亲一定正常
其女儿一定正常
传给
来自
母亲
正常
女儿
正常
男性
正常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1
2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Xb
XBY
XbY
X-
XbY
XbY
XbY
XBY
XBY
XBY
XBY
XBY
XB
XB
XB
XB
XB
XB
XB
X-
X-
X-
X-
XB
X-
XB
X-
XB
X-
Xb
①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②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女病,父子病) (男正,母女正)
④通常表现为隔代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女性携带者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Y
男性正常
XB
Xb
Y
XB
XbY
XBY
XBXb
XBXB
女性携带者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
1
1
1
1



如果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男性结婚,那么:
他们生出一个男孩色盲的几率是多少?
他们生出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
男孩色盲=
子代中患色盲的男孩
子代中全部男孩
×
100%
色盲男孩=
子代中患色盲的男孩
子代中全部子女
×
100%
1/2
1/4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拓展)
由于血液里缺少一种凝血因子,因而凝血的时间延长。
在轻微创伤时也会出血不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其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伴X隐性遗传)
人类血友病伴性遗传
特点:
病因:
症状:
XY型
ZW型
XO型
ZO型
染色体组倍数决定
环境因子决定
第3节 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红绿色盲、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外耳道多毛症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患者
患者
(病症轻)
正常
患者
正常
正常人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X型(或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症状。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女性正常和男性正常结婚
XdXd
×
XdY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1
1

女性正常
男性正常
Xd
Xd
Y
(2)女性佝偻(纯)和男性佝偻结婚
XDY
×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佝偻(纯)
男性佝偻
1
1

女性佝偻(纯)
男性佝偻
XD
XD
Y
XdXd
XdY
XDXD
XDXD
XDY
2.1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图解
XdXd
XDY
×
XDXd
XdY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佝偻(轻)
男性正常
1
1

女性正常
男性佝偻
Xd
XD
Y
女性佝偻(轻)
亲代
配子
子代
XDXd
XdY
男性正常
XD
Xd
Y
Xd
XdY
XDY
XdXd
XDXd
女性正常
女性佝偻(轻)
男性佝偻
男性正常
×
1
1
1
1



(3)女性正常和男性佝偻结婚
(4)女性佝偻(轻)和男性正常结婚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5)女性佝偻(轻)和男性佝偻结婚
(6)女性佝偻(纯)和男性正常结婚
女性佝偻(轻)
亲代
配子
子代
XDXd
男性佝偻
XD
Xd
Y
XD
XdY
XDY
女性佝偻(轻)
女性佝偻(纯)
男性佝偻
男性正常
×
1
1
1
1



×
XDXd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佝偻(轻)
男性佝偻
1
1

女性佝偻(纯)
男性正常
XD
Xd
Y
XDY
XDXD
XDXd
XDXD
XdY
XDY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种遗传病,是男的发病率高还是女的发病率高?
特点一
患者中女性远多于男性
>
男性中只有X染色体含有D基因才会患病;
女性中两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条含有D基因就会患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如果一个男性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那么:
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父亲还是母亲?
他的致病基因是传给他的儿子还是女儿?
由此得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具有什么特点?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
特点二
传给
来自
母亲
佝偻
女儿
佝偻
母亲
女儿
XDY
男性佝偻
Y
XD
XDX-
X-Y
Y
XD
XDX-
X-Y
一定传给
一定传给
一定来自
一定来自
男性
佝偻
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男病,母女病)
特点三
母亲
父亲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女正,父子正
特点四
传给
来自
父亲
一定
正常
儿子
一定
正常
XdXd
女性正常
Xd
Xd
X-Xd
XdY
Xd
Xd
X-Xd
XdY
若传女儿
若传儿子
一定提供
一定提供
母亲
父亲
如果一个女性正常,那么:
她的父亲和母亲正常情况怎样?
她的儿子和女儿正常情况怎样?
由此得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具有什么特点?
其父亲一定正常
其儿子一定正常
女性
正常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①患者中女性远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③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 (男病,母女病) (女正,父子正)
④通常表现为连续遗传、世代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
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
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
②传男不传女
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常表现为隔代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往往连续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患者全为男性,父传子,子传孙
男性正常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女性正常
×
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应用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
后代女性、男性表型如何?
从优生的角度,你给这对夫妇什么样的建议?
举例
XDXd
XdY
XDY
XdXd
P
F1
建议他们生男孩
医学方面
伴性遗传理论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应用
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举例
雌性: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雄性: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ZW型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
ZZ
ZW
思考:如何根据早期雏鸡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呢?
生产实践
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
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是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
芦花
♀ZBW × ♂ZbZb
P
ZbW
♂芦花
F1
ZB
W
Zb
配子
ZBZb
♀非芦花
方 法
利用♀ZBW×♂ZbZb杂交
子代:雌鸡都是非芦花(ZbW)  
   雄鸡都是芦花(ZBZb)
根据羽毛特征就可以把雌雄分开。
结 果
非芦花
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