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蜀相》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3 14:3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杜甫
导入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唐代〕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教学目标
4.背诵课文。
1.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写作背景
《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解题
诗人于武侯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
突出孔明的身份,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是心怀蜀国基业的相!体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用蜀相的身份吊唁他比用诸葛亮这名字更妥。
怀古咏史诗
品读诗歌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分句解读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方面,借郁郁葱葱的柏树,呈写出了武侯祠周围的环境,突出其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渲染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另一方面,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衬托出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突出作者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
不称“蜀相”,倍感亲切
一问一答
分句解读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可否能改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热闹是他们的,和我无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感情
炼字
方法
分句解读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三顾茅庐
“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多次
雄才大略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成为了“隆重对策”
帮助刘备开创基业
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忠心报国
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蜀先主刘备和
后主刘禅两代
分句解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大业未成的痛惜。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诗歌小结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紧扣诗题(寻访祠堂)
直承上文(祠堂内景)
评价功绩(丰功伟绩)
悼念丞相(景仰痛惜)
叙事
写景
议论
抒情








祠堂
蜀相
人物对比
比较
志向抱负
境遇
命运
诸葛亮
杜甫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
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明主 知遇之恩
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壮志未酬 抱恨而终
出师未捷身已老
感时伤世 忧国忧民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两联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两联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悦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诗歌主旨
作业布置
仿照《感动中国》颁奖词为诸葛亮和杜甫写一段颁奖词。
他,躬耕垄亩,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
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辅佐蜀汉两朝。
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定。
他神机妙算,草船巧借十万箭;
他气定神闲,空城计退百万兵。
伐魏一统心未了,遗恨千古英名留。
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诸葛亮

作业布置
仿照《感动中国》颁奖词为诸葛亮和杜甫写一段颁奖词。
他,生于唐朝,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用他如椽的巨笔和现实的态度,留存下那一段腥风血雨的记忆,他因此被尊为“诗史”;
他,来自民间,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以他沉郁的诗风和忧民的情怀,确立了他在诗坛上的颠峰地位,他因此被尊为“诗圣”。
他,心系苍生,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胸怀天下,高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就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杜子美。

知识拓展
设问——自问自答、一问一答,句式灵活,姿态横生,引发联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知识拓展
炼字题
1、设问方式:
(1)“X1”"X2"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2)“X1”字一作“X2”,你认为两个字用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请对某句中的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2、答题步骤
(1)解字:指明要鉴赏的字,并简明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
(2)解句:把该字还原到诗句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这个字(与整个诗句)所展现的景象。
(3)答法:判断该字所使用的手法。
(4)答思:简明指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答题模板
①“X”字是____________的意思,
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③运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④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自”的意思是独自,“空” 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
2.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
3.作者用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4.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