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畅享在线交流(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人教版.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畅享在线交流(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人教版.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义务教育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2-23 21: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畅享在线交流 课时 1课时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三年级第五单元《在线分享交流》的第 16 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常见的在线交流形式以及明确在线交流的基本礼仪。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在线交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正确、文明地进行在线交流。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信息科技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他们熟悉一些常见的电子设备,如电话手表、手机等,并在生活中可能已经使用过部分在线交流方式,但对于在线交流的多种形式和礼仪规范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互动活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在线交流方式,如视频通话、语音通话、文字信息、电子邮件等。 学生能够说出在线交流的基本礼仪,包括合适的时间、场合、语言和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感受在线交流的便利性。 引导学生树立文明交流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在线交流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常见的在线交流方式及其应用场景。 掌握在线交流的基本礼仪。
难点 理解在不同场合下如何正确运用在线交流礼仪。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在线交流礼仪的习惯。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游戏互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都是怎么样进行交流吗?(播放视频) 接着播放一段从古至今通讯交流的变化视频提问:“视频里都有哪些交流方式?” 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一在线交流方式。 呈现古代交流方式与现代的对比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一匹马、一封信,发展到一条信息、一个表情包、一段视频通话……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线交流,方便又快捷。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在线交流方式吗?在线交流礼仪有哪些吗?引出本节课主题。 观看视频后,学生回答视频里交流方式的变化,分享自己现在使用过 的在线交流方式使用经历。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古代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在线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了解在线交流方式 展示一组在线交流方式的图片(视频通话、语音通话、文字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聊天界面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片代表的在线交流方式。 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点评和讲解,详细介绍每种在线交流方式的特点。例如,介绍视频通话时,结合图片展示视频通话中可以看到对方表情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电子邮件时,强调其适合发送正式文件和信息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场景使用过这些在线交流方式,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不一样的在线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游戏互动:在线交流方式猜猜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写有在线交流方式特点描述的卡片(如 “可以即时看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用于和远方亲人交流”)。 宣布游戏规则:小组轮流抽取卡片,由一名成员读出卡片内容,其他成员共同猜测是哪种在线交流方式,猜对得一分,猜错不得分。游戏结束后,统计各小组得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在游戏过程中,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3. 探讨在线交流礼仪 Ppt展示几组图片,分别是在地铁里大声视频聊天、给老人发网络用语、表情刷屏。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行为怎么样?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讨论正确行为的好处和错误行为的坏处。 播放文明上网公益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在线交流礼仪的认识。 角色扮演: 准备一些写有在线交流情境的卡片(如 “在公交车上收到朋友的消息,你会怎么做?”“晚上给老师发作业问题,你该如何回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取一张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正确的在线交流行为。给学生 3 - 5 分钟准备时间。 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演,引导评价从时间、场合、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 并总结在线交流礼仪的要点。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时间、场合、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总结。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猜测并回答图片代表的在线交流方式。 倾听老师的讲解,了解每种在线交流方式的特点。 回忆生活中的相关场景,分享自己使用在线交流方式的经历,如用语音通话和同学讨论作业,用文字信息给老师请假等。 学生分组后,领取卡片,积极参与游戏。 小组内成员认真阅读卡片内容,积极猜测,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答案。 关注游戏得分情况,为自己小组的表现加油助威。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指出正确和错误行为的区别。 分组讨论,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正确行为的好处和错误行为的坏处,总结在线交流礼仪要点,如要考虑对方的时间、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补充完善。 学生分组抽取卡片后,认真讨论如何进行角色扮演,确定角色和台词。 在准备时间内,积极准备,模拟在线交流场景进行练习。 轮流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观看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学习正确的在线交流行为。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场景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在线交流方式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在线交流方式的记忆。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能够辨别在线交流中的正确和错误行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正确的在线交流礼仪,加深对礼仪规范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观看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拓展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在使用在线交流方式时是否遵守礼仪规范,如有不遵守的情况,尝试用所学知识提醒他们,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在线交流方式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和家长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认真记录作业内容,明确要求。 课后积极完成作业,观察家人行为,进行提醒并记录。同时,与家长讨论未来变化并写下想法。
设计意图: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生活,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活动,了解身边人的在线交流体验,增强学生对在线交流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对知识掌握不够自信。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此外,还可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在线交流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加深学生对信息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