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教学难点:
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闻一多生平事迹、李公仆生平事迹、“一二·一”事件经过、昆明人民对革命的贡献等。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位民主斗士曾这样说过:“国家都糟成这样,再不站出来说话,便是无耻的自杀。”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即兴演说《最后一次讲演》。
(二)初·分享
同学们预习过这篇文章了,现在请你跟大家说说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1.学生所知,准备发言。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所知。
(教师倾听,适当点评,以了解、掌握学情为主。)
(三)深·质疑
听了大家的交流后,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或者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学生质疑或提出感兴趣的探知内容。
(预设两种情况:1.学生没有问题,那么教师组织学生直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2.学生提出了问题或感兴趣的探知点,教师则组织学生将问题或探知点书写在黑板上,为下一教学环节提供教学内容。)
(四)精·解惑
回应两种情况:
1.在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分享”环节对学生已知学习情况的了解,立即调动本课学习重难点,进行即兴筛选和梳理,补充、完善学生的学习。
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感兴趣的探知内容,结合本课教学重难点,即兴进行梳理,或按照难易度进行排序,或按照涉及的内容整合形成具有包容性的主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附:知识重难点:
1.辨析“诬蔑”与“污蔑”,夯实字形,认识演讲者用词的严谨。
诬蔑: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污蔑:用各种卑劣的手段侮辱玷污他人。
“桃色事件”“共产党杀共产党”的事情是假象,闻一多先生讲演时使用了“诬蔑”,符合事实情况,体现了他讲演过程中用词的准确性。
2.了解内容,整体感知文章,认识演讲词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一部分(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6-12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即痛斥罪行、赞颂英烈,剖析本质、人民必胜,点明意义、发出号召。
教师点评:闻一多先生本不想上台演讲,但是看到李公仆先生的夫人在悲泣着追念李公仆时,在场的特务们歪戴帽子、戴着墨镜、翘腿、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闻一多先生实在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走上讲台,即兴进行了这番讲演。但是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可见闻一多先生作为演讲者在讲演过程中的沉着和冷静。
3.赏析句段,感受强烈的讲演效果。
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获得了5次“鼓掌”,5次“热烈的鼓掌”,1次“长时间热烈的鼓掌”和1次“听众表示接受”。闻一多先生做到了什么,收到了这么强烈的现场效果?
⑴各种句式交替使用,一边怒斥、一边赞颂。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
解析:这两段话都运用了设问句、感叹句、反问句,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丑恶行径的痛斥。其中,运用设问句,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比普通的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斥责的情感;运用感叹句,表现出一种面对面短兵相接、义正词严的气势;运用反问句,语气凌厉,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听到这样一番话,现场的热血青年鼓掌、热烈的鼓掌,试想,现场的特务一定是尴尬龟缩。
学生活动:朗读,模仿讲演。
教师指导朗读:运用上扬的语气语调,表达斥责;运用有力的重音和渐快的语速,表达痛恨和惋惜。斥中有颂,颂中有斥。李公仆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和闻一多先生一起带领学生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却被列入黑名单,惨遭杀害。闻一多先生一边怒斥,一边悲痛,紧扣听众内心,使听众随着演讲者的思路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教师适时范读)
⑵各种人称自由转换,一边蔑视、一边鼓舞。
“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热烈的鼓掌)”
解析: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 你们”,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人称的转换,表现出讲演者鲜明的感情和坚定的立场。
学生活动:朗读、模仿讲演。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转换和手势、动作、表情等助推演讲过程中传情达意的作用,带领学生感受到演讲者一边与听众们团结一致、奋战到底,一边将自己和特务鲜明的分开来的爱憎分明的情感。进而认识到演讲带来的强大的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适时范读)
⑶人格感染,一边号召、一边律己。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解析:这段话只运用两个感叹句,却强烈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随时准备以身殉志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演讲者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凛然的正气感染着现场的听众,煽动着他们的豪情,获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学生活动:朗读、模仿讲演。
教师指导朗读:把握重音,如“牺牲”“随时”“跨出”“不”“跨进”,感受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的精神品格,感受演讲者人格的魅力。
(五)总·回顾
1.学生总结“最后一次讲演”的特色。
2.教师板书:
(六)拓展升华,模拟演讲
1.师:闻一多先生有一首诗,题目叫《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句话,闻一多先生“ ‘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这句话,闻一多先生“ ‘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接下来,我建议同学们全体起立,模拟讲演文章的最后三段,向闻一多先生致敬!
2.学生起立,模拟讲演。
(七)传承精神,结束新课
师:英雄已逝,但精神长存!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仍然需要追求真理的意志,仍然需要家国情怀。请同学们永远牢记“真理”“民主”“和平”,并为之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