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23 15: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76~77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2.在小组探究一位小数意义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表达能力。
3.在情境探究和练习中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强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几角之间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互相改写。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画有10个大格的自制米尺;学具:铅笔、学习单、彩笔、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孩子们,为了奖励你们这种自信,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红包
师:抢过吗?你想抢那一个?那咱们男生一起喊“开”把它打开好不好?你们抢到了几元?12.6元,那剩下的这个咱们女生来抢好不好 喊呢?抢到了多少?
【设计意图:借助红包的导入,一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来唤醒孩子们生活经验,沟通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红包上的这两个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你指的是这个点?
师:奥,这小数中间偏下的地方都有一个圆圆的小点,我们叫它小数点,它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孩子们,在红包里用到了小数,生活中你还在那里见到过小数。(视力表上,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也用到了小数,还有?)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意图让孩子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师:你看还有很多呢,是吧?老师也收集了三条,咱一起看看(课件出示长颈鹿)你看到了什么信息?谁能大声读出来?
师:读的真好,这长颈鹿的高度比咱这儿还要高一些呢?第二条信息(出示大象)说说,不过这小数有没有不同读法,你怎么读?
生“五点二五”
师:读对了,你能像他一样再读读那小数吗?(听得真仔细,一起读)
一头非洲像就能相当于我们170多个孩子的体重呢。这条信息?说说看,这个小数有没有不同读法,你怎么读?读的真准确,你能像他一样再读一读吗?听得很仔细,一起读一读那个小数,这小数点左右两边的读法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师:奥,小数点儿左边部分就按咱们整数的读法读,读作58,小数点儿的右边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读作58,会读了吧?再来读一遍,读的真好,瞧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在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小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入手,考察孩子们借助生活经验对小数的读法认识的同时,通过师生共读帮助孩子们理清正确的小数读法】
生:我觉得小数在世界上用的可真多呀!
师:可不是吗?小数在咱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好吗
师:瞧,红包又来了,这次咱让女生先来好不好?来女生喊呢?多少?最后一个,男生,多少?唉,你们怎么叹气了?
生:你觉得这0.1元?太少了,
师:奥,原来这0.1元比那1元要少呀?那你们一定知道这0.1元就表示多少钱?
师:1毛也叫1角,也就说这0.1元就等于1角,是吗?(板书0.1元=1角)【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0.1元等于1角的关系桥梁,并利用这种桥梁下一步的合作探索做好铺垫】咱们班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的,这1角就是0.1元,那如果我用这张正方形纸的面积表示1元,你能在里面表示出这0.1元吗?(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听清楚了吗?那赶快开始吧!
师:看来都已经完成了是吗?那这样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好吗?(看情况实施表扬,组织教学)咱先听听他们组是怎么想的,交流交流说不定你就有新的想法呢。说说看
合作探究情况预设:【合作探究的目的:第一:是让孩子们利用生活经验,1元等于10角的这种关系,1角也就是0.1元就是将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出期中的1份。借助平均分的关键词建立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孩子明白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第二: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借助平均分正方形,这样的直观图形来认识0.1,培养孩子数形结合的意识】
师:孩子们其实咱们数学呀,就是很严谨的,我们利用更科学更高端的工具就能实现你们的想法,瞧,你们是不是打算这样画?奥,那涂色的这份可不可以用0.1元来表示,明明画法不同呀,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表示0.1元?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都平均分成了10份,取出了期中的一份
师:大家觉得呢?同意吗?那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10份呢?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
师: 奥,我明白了,看来呀无论咱们怎么画只要把它这1元,平均分成10份,那这一份就是1角,也是多少?(板贴正方形)哎,那这一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想想我们在学什么数的时候,也像今天这样把它平均分的?说吧?
生:十分之一
师:可不可以,1元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元,对吗?我把它记下来。仔细看,都表示这一角,那么十分之一元和0.1元之间,我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链接起来,说吧?
生:等号
师:行不行?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你觉得他两个都表示多少?)是不是?奥,都表示这1角,那么十分之一元就可以写成0.1元,0.1元就表示十分之一元,多重要的一个发现呀,孩子们,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运用这样画图的方法就认识了0.1元,了不起呀!那这份是0.1元,这份呢?(课件演示)你又有什么发现?【直观的动态演示让孩子们知道1元里面有10个0.1元】
生:只要是十分之一元它在那个地方都是0.1元,同意的掌声送上
师:只要把它平均十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0.1元,那在这个表示1元的正方形里,你还能表示出零点几元?这么快就有思考了真好,轻轻地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学习纸,请你涂一涂,写一写,写完了已经,好,那这样咱们一起看看他想到了是多少?【涂一涂,说一说,更进一步的让孩子们借助图形巩固零点几元就是十分之几元】给我们说说
生:我想到的是十分之三元也是0.3元,我把纸平均分成了10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0.3元。(生:大家同意吗?有意见吗?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
师:你怎么知道涂色部分就是0.3元?
生:因为有10个0.1元,3个0.1元就是0.3元,
师:那你能带着我们数数看吗?一起来(3份多少这是?0.1元,就是多少?你能自己把话说完整就更好了。表达的真清楚,掌声送上)
谢谢你,你刚才的思路很清晰。再来看这个同学的?你能猜到他写的多少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他画的是十分之五元,也就是0.5元,
师:同意吗?同意我就把他记下来,看看我们猜对了吗 对了吧?真厉害,那这个同学的呢?看着他写的,你能猜到她涂了几个0.1元吗?一起说吧?
生:9个
师:是不是9个,一起数数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起源于数”借助数让孩子们明白,小数也是可以数出来的】
9个0.1元就是多少?奥(板书十分之九=0.9)如果老师再给他涂上个0.1元,就会是多少呢?说吧多少 就是几元?这样看来这1元里,一共有几个0.1元呀?奥,10个0.1元就是1元,看呢,孩子们我们刚才借助元与角的关系,认识了这么多小数,那我说一个分数,你能直接写出小数吗?好,十分之二元等于?说吧,速度快点就更好了,你怎么说的这么快?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师:奥,咱们一起看这些都是零点几的对吗?那这些呢?都是十分之几元,零点几元就是十分之几元呀。是不是呀?奥,看呢,这会儿我们借助元与角的关系,运用画图的方法认识了零点几元就是十分之几元。老师这儿还有把米尺呢?多长?(板书1米)那你能借助刚才的学习经验在这1米里,找到零点几米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你找到了零点几米,你是怎么找到的。都找到哪个小数了是吗?说说看你找的是多少呀?
生:这一份就是0.1米,问问大家同意吗?好,那我先帮你记下来,
师:你给我们说说你怎么知道到这里是0.1米呀?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期中的一份就是0.1米,
师: 那这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可不可以?(板书标注十分之一),你看你表达的有理有据的知道了这0.1米就是十分之一米,真好,谢谢你,你还找到了多少?
生:十分之六米
师:那你找到的小数是多少?那你快儿跟大家说说你怎么知道是0.6米的,你表达的很有条理,让我们认识了0.6米就是十分之六米
师:看呢,孩子们我们还能借助前面的经验,在米尺上用推理的方法得到零点几米了?老师身高还记得吗?那1.6米在咱这把一米的尺子上还能找到吗?为什么找不到呀?说说看?【借助身高,将从元与角那里学到小数,推理到长短单位上,】
生:你的身高是1.6米,这个尺子只长1米
师:你的意思是这1.6米要比1米怎么样?比比看(尺子与身高比较)是不是?还真是,老师发现你对1.6米很有感觉呀!那也就是说1.6米,这个1米不够了,我再给你加一个能找到吗?找找看?(出示没有刻度的直尺)遇到什么困难了?
师:问大家同意吗?快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找到这个1.6米的,你表达的有理有据,说的很清楚,那咱们一起数数看?到这儿是多少?看来这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可以数出来的,(谢谢你,在你的帮助下我们一起认识了1.6米,掌声送给他)
师:这位是?
生:姚明
师:他的身高大约是?想一想这个2.3米,有多高呀?老师和他有个合影,看看,你笑了 在姚明面前,老师变成什么了?可不是吗?那2.3米,在咱们这个两米的尺子上还能找到吗?那他会在几米和几米之间呢?【姚明与老师的身高对比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了2.3大于1.6】
生:1米和3米之间,能更准确点儿吗?
师:这个2.3米大约在2---3米之间,咱们这个报告厅从这儿到这儿大约在4.5米,那这4.5米大会在几米和几米之间呀?孩子们到现在我们都能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比1大的小数了,老师决定向你们介绍一个神奇的宝贝,这是谁:孙悟空,他手中的神奇宝贝是什么?
生:金箍棒
师:金箍棒可神奇了想不想让它变起来,那咱们一起喊变,让它变起来,变出屏幕了,还能在变吗?
生:能,金箍棒可以无限的变长下下去,在咱们数学上也有一条像金箍棒一样可以无限变长的一根线,他叫数轴,他也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有三个点,你能用小数把他们表示出来吗?拿出最后一张纸,写一写,数一数,写的时候要注意,那小数点可是圆圆的呀?
老师发现有同学在写的时候还不忘数一数、写一写、这习惯真好,
写完了了吗?谁来说说看,你写的是多少?像他一样全部写对了,请举手,真好,孩子们如果数轴无限延伸,你还能找到更多的小数吗?能找出多少个?能数的完吗?说吧,小数有很多很多,而且每一个小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他对应的位置,让我们一起快速的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首先我们借助正方形认识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接着在米尺的帮助下认识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之后我们借助米尺和数轴找到了比1大的小数,像这样借助图形来认识数,在我们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他叫数形结合,【知识的梳理能够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将会继续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习更多的数,孩子们,我国是最早提出和使用小数的国家,小数的最初是用小棒来表示的,如:人们用来表示2.86。直到1592年,瑞士数学家布尔基提出用空心小圆圈将整数与小数部分分开,如2.86,他写成2。86,大约过了一年德国的数学家克拉维斯最先用“.”来代替“。” ,一直沿用至今。
【数学文化的渗透,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的厚度】
结束语:孩子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在数学的王国里,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一定成为那颗耀眼夺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