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模”,会写“武、必”等11个生字。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经典段落能积累成诵。
3.结合具体语句感受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体会火烧云的变化之美。
4.仿照课文,说说自己眼中火烧云的形态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模”,会写“武、必”等11个生字。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经典段落能积累成诵。
【教学过程】
板块一:检查预学,初识火烧云之“变”
1.欣赏世界的奇妙。
2.了解单元编排,借助导语引出课题。
3.检查词语读写
⑴多种形式检查词语认读。
⑵指导多音字“模”
出示“模糊、一模一样”,纠正读音。
出示图片认读词语“模特、模型、模子”。
(3)学写“武”字
①引导发现“武”字在演变过程中“戈”字“撇变横”的特点。
②板书范写,口诀提示:撇画变横肩上扛,止字站在左下方,斜钩挺拔又有力,笔画变化需牢记。
③学生练写并评价。
4.交流对“火烧云”的印象
⑴说说什么是“火烧云”。
引导对比《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发现萧红介绍火烧云的语句中一个“烧”字既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写出了它从西到东如熊熊烈火燃烧的气势和动感。
⑵通读课文,再来说说火烧云留给你的印象。
引导发现:
①“变”字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了火烧云的变化。
②作者按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的顺序来写,把它动态变化的过程写的更完整。
二、赏读积累,感受火烧云“色之美”
1.品读第三自然段,聚焦描写颜色的词语谈谈自己的发现。
提示: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用了三种类型的词,语言有变化表达就更丰富了!大家在描写事物颜色的时候不妨也这样来试一试。
2.再读三类描写颜色的词,想象画面,感悟火烧云的色彩之美。
⑴对比我们我们平时常见的白云、乌云,看词语想画面,想象萧红见到的云是什么样的。
⑵根据学生交流内容随机引导理解:
①红彤彤、金灿灿:叠词的形式展现了火烧云颜色的明亮而饱满。彤是红色,红彤彤就是更红,红的鲜艳红的可爱。而金灿灿的云则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灿烂而辉煌。
②半紫半红、半灰半百合色:发现火烧云不同颜色糅合在一起的拼色之美。
③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用生活中常见事物来写颜色,就更直观、更具体可想,突出了火烧云的色彩明媚与惹人喜爱。
⑶充分想象,分类扩词。
预设:蓝晶晶、紫亮亮,半红半紫、半黄半草绿,玫瑰红、秋叶黄……总结感受火烧云颜色的绚丽多彩。
3.指导朗读,积累生动语言。
⑴配乐引读。
⑵抓“一会儿”感悟“瞬息万变”,相机指导读出色彩变化之快。
⑶师生共情诵读。
⑷填空式背诵积累。
三、合作研学,品读火烧云“形之趣”
1.自学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恰当地运用颜色词和时间词等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写清楚了。火烧云形态变化又有哪些特点,聚焦课文4-6自然段,展开我们的探究之旅。
要求:默读课文4-6自然段,圈一圈,火烧云有哪些形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各种形状的云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互学
⑴小组内一人选择一种形状的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变化过程。
⑵指名讲述“马”的变化过程。
①出示四幅图,学生排序并连起来说一说。
②引导用上课文中的词组把内容说得更详细。
③分句朗读,引导发现:这四句话分别写了“马”的出现、样子、变化和消失,作者精准地捕捉到火烧云的变化,展开想象、按照顺序写出来的。
3.展学
⑴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狗”和“狮子”的变化过程。
⑵大胆想象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像什么,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想象说话,体会火烧云的千姿百态和变化之趣。
4.延学
课下继续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来写一写:火烧云还像什么,它是怎样变化的。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