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数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5页相关链接
[教材分析]
《百数表》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表示方法、数位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教学内容。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把100以内的数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刚刚认识数时所认识的数是“独立的”,百数表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直观探究的方式更深刻地揭示百以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行和列与数位上表示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让学生在经历多种模型中,从动作行为到图的阶段,再到符号语言阶段(百数表),逐步具体到抽象,形成百以内数的一些基本概念。百数表又突出了数的定位、数行列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二维坐标思想,在知识的体系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百数表上填写10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定位练习,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并探究100以内数与数的关系。
2. 能用行和列描绘百数表上的数,初步感受到两个数(行数、列数)组成可以确定百数表上任何一个位置。
3. 在百数表上探究各种有趣的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填数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初步的推理和学习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用百数表解决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规律美及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百数表复习百的数列,发现百数表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填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数表中数的规律,并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百数表
[学 具] 百数表、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呈现信息
播放百数表空格图(见图1)。
师:课前,完成了百数表,表中有多少个数?
预设1:有100个数。
预设2:1-100,100个数。
师:从1-100有100个数,100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个表中,这就是百数表。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百数表吧。(板书课题:百数表)
【设计意图】《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上课要找准教学起点,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这是教学设计的起码要求。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创设有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行和列,通过初步观察,体会百数表的填写规律,明确探究方向,为填写完整的百数表做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师:百数表里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套就百数表中的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可以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一会我们来交流。
师巡视,搜集部分学生的记录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描述方法有:
预设1:竖着看,数字的个位都相同,十位依次增加10。
预设2:每个数字都在变大
预设3:横着看,每个数逐渐增加1.
组织学生对各种描述方式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得很清楚,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设计意图】课堂中良好的讨论氛围和交流会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置小组活动,通过观察百数表,用圈画、写一写等方法探究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隐藏在数中的奥秘。
三、讨论探究,总结规律
(一)竖着观察百数表
1.总结竖着看发现的规律。
师:竖着看,每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加以补充、深化,讲解竖着看的规律。再演示课件,通过一组数1、11、21……91来验证。
2.观察其他列规律是否相同。
师:再来看看其他列,第三列从几到几?
师:用手遮住眼睛,想想第八列从几到几?
学生表达交流,初步感受找到规律后,对数的掌握理解。
【设计意图】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用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与方法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解读”过程。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表述方法不够规范、准确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此时教师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规范语言使学生准确表述竖着看,每一列各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且其他列规律相同;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描述方法,感受用规律表达数的简明性和准确性。
(二)横着观察百数表
1.师:横着看,从第2行起,同一行数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看看是不是这样呢? 11、12、13、14……20
生上台指,再演示课件,学生用手势随着电脑演示指出这一行,进一步感知。
师:现在,你能发现横着看的规律吗?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行不都是十几,最后一个数是20,第三行不都是二十几,最后一个数是30。
即:每一行的前9格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相差1。
师:第二行前面是11~19,为什么最后一个数不是十几?
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师:第五行的数从几到几?
师:不看表,第七行是从几开始的?
手势汇报,有可能是61,也有可能是 71。
(三)斜着观察百数表
1.师:如果我们斜着看,又能发现什么?
预设1:每个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差的数相同
2.学生交流,师生小结:
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每个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差的数相同,都相差1。
(四)中间数字对比
师:请观察数字25,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横着看依次增加一个。
师:以25为中心看它周围其他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25上面的数比她小10,下面的数大10
预设2:25左边的数小1,右边的数大1.
小结:通过探究,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和列排列的一些小秘密,每行都是挨着次序排列的,从左往右依次大1。每列也是依次排列的,但它的次序是从上往下依次大10。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主动性,并用学习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发现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比较、评价,修正补充,达成共识,明确用百数表梳理规律表示方法,同时理解百数表中数的规律,并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巩固提升,积累经验
1.绿点问题:你能按照百数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吗?
师:大家在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棒!你能按照百数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吗?给大家5分钟开始吧!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预设:1:第一组17,然后是18 ,竖着看依次大10。所以是27和28。
预设2:26上下各增加减少10,右边增加1。
预设3:33斜着看,十位减少10,个位增加1,所以是24,另一个是42.
师生小结:刚才我们练习的数就是百数表中的数,它们来源于百数表,百数表又由这些数组成,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百数表,希望它能帮助你更好地学好数,用好数。
【设计意图】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二三十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明显降低。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数的规律的应用环节,教师设计了魔法块填数,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巩固用数的规律,并进一步体验百数表的体验。
五、实践练习,不断强化
师:学习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接下来带着发现进入今天的闯关大比拼。
闯关一:按规律填数
说一说按照什么规律?
闯关二:按照百数表中的排列,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设计意图】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闯关题目,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体验数学无穷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填数发现规律,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应用百数表。同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五、拓展应用,发展观念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师:百数表中的数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数学应用与生活,学会数,学好数,去发现体会更多的数学美。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本节课不仅注重于数学知识的梳理,而且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让学生分享感受,目的是让有限的课堂探究向无限的生活中的课外研究延伸,达到“课已尽,趣犹存”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