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8 16: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产业空洞化”问题是现在经济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一些国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将负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这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出现产业空洞的国家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 )
A.越南 B.委内瑞拉 C.埃及 D.美国
2.下列关于出现“产业空洞化”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B.部分制造业衰落
C.失业率可能上升 D.加速高科技的发展
3.下图示意某年我国甲省(区、市)的三次产业构成。读图,下列关于甲省(区、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可能为我国青海省
C.区域发展主导力量是高科技 D.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产业结构偏离度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状态。产业结构偏离度越接近于0,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合理。当产业结构偏离度值为正值时,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越充裕;当值为负值时,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基本处于饱和。图示意非洲五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安哥拉极高的工业偏离度映射了石油产业对经济的显著贡献,但石油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较为协调的国家是( )
A.赞比亚 B.坦桑尼亚 C.肯尼亚 D.布隆迪
5.为了提高就业市场的有效性,安哥拉主要考虑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本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6.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状况,上述五国未来政策的重点在于( )
①扩大农业产业的规模和经营种类
②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水平与质量
③加强就业者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④完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3年,郑州都市圈获批成为我国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下图表示都市圈内郑州、开封、许昌、新乡、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2010年相比,2022年图示五城市(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8.郑州都市圈中,郑州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吸纳一二产业集聚 B.促进产业同质发展
C.推动产业分工协作 D.实现产业同步转型
9.为促进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图示五城市应积极推进( )
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③城乡人口均匀分布
②城市规模快速扩张 ④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东莞市大朗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面积仅有118平方千米,自1979年引进第一家毛纺厂以来,周围已拥有超过17000家毛织企业。大朗镇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1件来自大朗。近年来,大朗镇促进新一轮的毛织产业变革,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之道,多举措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端工序,实行跨区域资源调配,在内陆城市设立分工厂,总部重点负责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管理等。下图示意大朗镇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大朗镇毛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品牌知名度高 B.生产技术水平高
C.良好的产业基础 D.交通条件改善
11.大朗镇毛织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B.品牌数量过多,竞争激烈
C.劳动力成本上升 D.环境污染严重
12.下列说法符合大朗镇毛织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 )
A.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政策优惠
B.向品牌经营、贸易经营转变
C.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D.产业整体转移,降低生产成本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为2012—2021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
A.④②① B.③②① C.④②③ D.④③②
14.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走低 B.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加速增长
C.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平缓 D.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鲤鱼村早期搞传统的种植业,只能勉强达到温饱,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0%,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材料二: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鲤鱼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小龙虾、矿泉水加工、桑蚕等产业一个个出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鲤鱼村探索“旅游+”模式,将旅游发展与村庄美化、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治理有机结合。村民在家就近就业或者办农家乐,收入明显增加。过去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已是旧貌换新颜,一个靓丽、富足的乡村逐渐向世人露出了美丽的容颜。下图为鲤鱼村景观图。

(1)分析贵州鲤鱼村早期的产业结构特点。
(2)说明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表现。
(3)指出目前贵州鲤鱼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
(4)简述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根据“产业空洞化”的含义可知,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地区为产业转移的转出区,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产业结构升级,而将部分利润较低的产业转出。所给选项中,美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越南、委内瑞拉、埃及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出现的可能性小,排除A、B、C;故选D。
2.答案: A
解析: 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国家部分生产企业转出,造成国内的就业岗位减少,部分制造企业外迁后导致部分制造业衰落,如劳动密集型企业,B不符合题意;企业减少,就业机会少,可能引起失业率上升,C不符合题意;出现产业空洞的国家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从而加速高科技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因为负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大气质量可能变好,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甲第一产业约占3%,第二产业约占45%,第三产业约占52%。甲省(区、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判断甲省(区、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不可能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青海省。该省(区、市)区域发展主导力量是高科技,工业结构以高科技工业为主,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答案: C
解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越接近于0,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合理。赞比亚、坦桑尼亚、布隆迪农业、工业、服务业偏离度均比肯尼亚偏离度距离0较远,因此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较为协调的国家是肯尼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当产业结构偏离度值为正值时,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越充裕;当值为负值时,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基本处于饱和”。安哥拉农业偏离度为负数,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基本处于饱和;工业、服务业偏离度为正数,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充裕,考虑安哥拉经济落后,不适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少,因此为了提高就业市场的有效性,安哥拉主要考虑发展的产业类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正确,A错误。故选B。
6.答案: C
解析: 图中各国农业偏离度都是负数,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基本处于饱和,不适合扩大农业产业的规模和经营种类,①错误。偏远落后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且上述五国经济落后,不适合完善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④错误。工业、服务业偏离度为正数,说明该类型产业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充裕,上述五国未来政策的重点在于②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水平与质量、③加强就业者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C正确。故选C。
7.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图示五个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小,故第一产业比重下降,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图示五个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小,故第二产业比重下降,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图示五个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大,说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且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或与第二产业相当,说明产业层次趋于优化,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8.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郑州从2010年到2022年,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且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最小,说明郑州没有吸纳一、二产业集聚,反而是一、二产业分散转移,A错误;郑州通过产业转移、交通联系、科技与信息以及人口流动等方式,促使周围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且各城市因与郑州距离、交通等联系强弱的差异,以及各自发展条件的不同,产业类型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所以,通过郑州的辐射作用实现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B错误,C正确,且图中各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即变化各不相同,所以未实现产业同步转型,D错误。所以选C。
9.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目可知,促进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图示五个城市之间的联系,所以必须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彼此之间高速,高效的互联互通,①正确;且随着都市圈的发展,各城市规模和产业活动强度的扩大,环境问题也会加重,故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④正确;城市规模应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扩张过快缺少产业支撑,容易出现城市经济结构失衡,不利于城市发展,②错误;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异,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故城乡人口分布不可能均匀分布,③错误。①④正确,所以选B。
10.答案: C
解析: 品牌知名度高和生产技术水平高是大朗镇毛织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有利条件,A、B项错误;大朗镇拥有超过17000家毛织企业,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这是毛织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主要有利条件,C项正确;交通条件改善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发展,但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有利条件,D项错误。
11.答案: A
解析: 中小微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是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A项正确;品牌数量过多,竞争激烈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B、C项错误;环境污染严重不是大朗镇毛织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D项错误。
12.答案: B
解析: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政府行为,与题干主体不符,A项错误;大朗镇毛织业虽然数量多,但品牌知名度不高,所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提高生产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产业品牌,向品牌经营、贸易经营转变,B项正确;目前大朗镇的毛织业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1/6,市场占有率已经较高,C项错误;大朗镇毛织业具有地理位置、交通、信息、市场、产业集聚等多方面的优势,不太可能会整体转移,D项错误。
13.答案: D
解析: 图中①数值最高,应为我国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AB错误;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2021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相对较为稳定,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加,所以分别对④③②,C错误,D正确。故选D。
14.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反映我国第一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A错误。图中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相对平缓,B错误,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加,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增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C错误。由上分析可知,我国第一产业占比小,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介于二者之间,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D正确。故选D。
15.答案: (1)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鲤鱼村的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单一向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变。
(3)自然风光优美;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增加经济效益;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1)由材料“鲤鱼村早期搞传统的种植业”可知,其早期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2)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主要从劳动力、经济重心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描述。鲤鱼村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经济重心从传统种植业向工业和旅游业转移,同时产业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3)目前贵州鲤鱼村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其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是当地旅游资源价值较高。鲤鱼村生态环境较好,自然风光优美;少数民族村寨和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鲤鱼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经济效益包括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效益包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