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
这片红色热土,承载着无数先烈的热血与奉献。它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寸都诉说着过往的英勇故事。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铭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让这片热土永远熠熠生辉。班级开展“红色土地”主题革命文化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练基础
在专题赏读课上,老师准备了下面的闯关小任务,请你进行挑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 )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áo míng)
②(bān lán)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呻吟
②召唤
(3)有同学读到“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时,思考“挚痛”的意思。结合语境推测它的意思应该是 。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下列对《土地的誓言》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地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故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3.在完成闯关后,子轩想围绕“红色土地”用一组排比句抒发感悟。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
我深刻地认识到红色土地的重要性。它既是烈士的安息之地,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之源;它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红色基因,让这片热土永远熠熠生辉。
练能力
活动中,筱熙推荐了秦牧的《土地》一文和大家分享,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任务。
土 地
①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当你坐在汽车上,倚着车窗看万里平畴的时候;或者,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时候;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冒出脚缝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为土地涌现过许许多多的遐想 想起它的过去,它的未来,想起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为要成为土地的主人,怎样斗争和流血,想起在绵长的历史中,我们每一块土地上面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和事迹,他们的苦难、愤恨、希望、期待的心情
②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
③过去,多少劳动者为了土地而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悲壮斗争!当外国侵略者犯境的时候,又有多少英雄义士为保卫它而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在我国福建沿海地方,历史上就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保卫土地的抗敌爱国故事。在明末御倭和抗清的浪潮中,那里曾经进行过保卫每一寸土地的激烈斗争。有的地方,妇女的发髻上流行着插上三支短剑似的装饰品,那是明代妇女准备星夜和突然来袭的倭寇搏斗的装束的遗迹。这些风俗,多么沉痛,多么壮烈!从福建前线,我们听到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呵!不仅我们英勇而强大的海军和空军,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就是民兵队伍,也巧妙地打击了敌人。就是好些少年儿童,在大炮轰击中也自动奔跑接驳电线,传信送物。他们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保卫每一寸国土的坚强意志。
④几千年来披枷带锁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手里,变化是多么神速呵!你试展开一幅地图,思索一下各地的变化,该有多么惊人。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缀满山谷和原野。有一次我从凌空直上的飞机的舱窗里俯瞰珠江三角洲,当时苍穹明净,我望了下去,真禁不住喝彩,珠江三角洲壮观秀丽得几乎难以形容。水网和湖泊熠熠发光,大地竟像是一张碧绿的天鹅绒,公路好似刀切一样的笔直,一丘丘的田野又赛似棋盘般整齐。嘿!千百年前的人们,以为天上有什么神仙奇迹,其实真正的奇迹却在今天的大地上。劳动者的力量把大地改变得多美!一个巧手姑娘所绣的只是一小幅花巾,广大劳动者却以大地为巾,把本来丑陋难看的地面变得像苏绣、广绣般美丽了。
⑤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 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 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
(作者:秦牧。选自《秦牧散文选集》,有删改)
4.【内容概括】作者以“土地”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下面是杨杨进行的概括,请你补充完整。
遐想土地画面→ →赞叹土地变化→
5.【内容理解】本文中的“土地”含义丰富。下面是筱熙与子轩关于“土地”的交流,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将对话补充完整。
筱熙:文中的“土地”不只是单纯的土地,它有丰富的内涵。
子轩:是啊,① 。
筱熙:还代表着历史,承载着过去的故事。
子轩:也象征着劳动人民,他们为土地不断奋斗。
筱熙:更是② 。
6.【语言揣摩】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7.(新考法:提供知识支架)杨杨发现,本文从多种角度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赏析。
A.倾诉式的语言
B.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描写
C.语气助词的使用
8.(新考法:链接材料)阅读本文后,你发现本文与《土地的誓言》虽然都以“土地”为描写的对象,但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侧重。请写出你发现的抒发情感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1)①嗥鸣 ②斑斓
(2)①yín ②zhào
(3)诚恳而痛切
(4)示例: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2.B 【解析】本文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发出的誓言”。
3.示例一:它既是红色的热土,更是我们心中的永恒记忆
示例二:它既是革命的摇篮,更是信仰的灯塔
示例三:它既为奋斗提供力量,更给未来指明方向
示例四:它既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4.示例:回忆土地斗争 呼吁保卫土地
5.示例:①它代表着祖国 ②一种希望与未来,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
6.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地比作天鹅绒,形象展现了大地的柔软、碧绿,给人以优美、舒适之感,突出了大地在水网和湖泊的映衬下如天鹅绒般美丽的特点;把公路比作“刀切一样的笔直”,突出了公路的笔直程度,非常形象地展现了公路的规整,给人一种简洁、利落的视觉感受;把一丘丘的田野比作“棋盘般整齐”,将田野的整齐有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看到那规整的布局,增强了画面感。句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网湖泊的璀璨、大地的碧绿、公路的笔直和田野的整齐,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7.示例一:本文采用倾诉式的语言,如“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直接而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与珍视。作者通过倾诉,将情感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土地深深的情感,产生共鸣。
示例二: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与意味,如“水网和湖泊熠熠发光,大地竟像是一张碧绿的天鹅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地的生机与美丽。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也通过具象化的画面,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土地的魅力和价值。
示例三:本文运用丰富的语气助词,如“嘿”“呵”等,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这些语气助词不仅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也体现了作者对土地深厚的情感与对劳动者改造大地的赞美。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语气助词,使文章情感更为饱满而深沉。
8.示例:《土地的誓言》抒发的是作者对故乡土地的热爱、眷恋和誓死回到故乡怀抱、为故乡战斗的激情与决心,情感表达较为激昂热烈、深沉厚重;本文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土地的历史变迁、劳动人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回归人民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在党的领导下土地未来发展的憧憬,情感较为深沉内敛且带有对未来的积极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