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作为地球上曾经的霸主,它们体型庞大,特征鲜明,生活习性丰富多样。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恐龙的了解,拓宽大家的科学视野,科技馆在学校开展“恐龙科普展”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练基础
1.同学们在恐龙种类展区了解到不同种类恐龙的形态和习性后,对“梁龙”产生了兴趣,于是摘抄了下面一段文字。
梁龙是蜥臀目梁龙科梁龙属恐龙,它们生活的时代最早可追 ① (朔 溯)到1.45亿至1.5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它们的食物是以树叶和蕨类植物为食。梁龙的脖子很长,但无法抬高,科学家推测这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它们的脑袋纤细小巧,鼻孔长在头盖顶,因此曾被认为可能有类似的水栖生活方式。梁龙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它们的背部骨 ② (胳 骼)较轻,四肢粗壮,尾巴很长,呈鞭子状,遇到危险时可以甩动尾巴鞭打敌人。
(1)小语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帮他选择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tún xiān qī B.tún qiàn xī
C.diàn qiàn qī D.diàn xiān xī
(2)小文对语段中横线处应选用哪个字把握不准,请帮他选择并工整书写。
① ②
(3)同学们读了语段文字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开头在“梁龙属恐龙”后用逗号是为引起读者对后面内容的注意。
B.“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来猜想和判断不知道的,起限制性作用。
C.“进食”“扩大”“粗壮”“甩动”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D.“纤细小巧”与“生活方式”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一样的。
(4)小诗在阅读语段时发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他修改。
2. 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小斐搜集到四幅恐龙的图片,前两幅是化石,后两幅是复原图。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一下恐龙生活的时代的一个场景。
3.科学需要合理的推测。小斐还搜集到恐龙如何变化石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向同学们介绍恐龙化石形成的过程。
4.这次展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因此学校特地邀请了古生物学专家王教授开展恐龙相关知识讲座,定于3月22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召开,请你补全邀请函正文内容。
邀 请 函
尊敬的王教授:
××学校
2025年3月18日
5.学校邀请了一名古生物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进行科普,作为校报的记者,请你设计两个采访工作人员的问题。
①
②
6.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练能力
地球的自转和演化历程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现象和地质构造,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 它是怎么来的 它与地球有着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 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十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四十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选自欧阳自远《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有删改)
【材料二】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选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材料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
C.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D.材料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材料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8.材料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 请简要分析。
9.在上面两则材料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A
(2)①溯 ②骼
(3)B
(4)改为“它们的食物是树叶和蕨类植物”或者“它们以树叶和蕨类植物为食”。
2.示例:恐龙生活的时代,陆地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植物,高大的树木参天耸立,恐龙在树林中穿行。空中有翼龙在飞翔,地面上有大型食肉恐龙和更大的食草恐龙活动,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示例:恐龙死去后,皮肤和肌肉逐渐腐烂,只剩下骨骼,骨骼被泥沙掩埋。经过几百万年之后,泥沙和恐龙骨骼变成了岩石,岩石层被自然风雨侵蚀并剥离,更为坚硬的恐龙骨骼化石会暴露出地表,后被人类发现和发掘。
4.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学校将定于3月22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开展恐龙相关知识讲座,特别邀请您讲解恐龙相关知识,期待您的莅临。
5.示例:①在研究古生物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②您比较倾向于哪一种恐龙灭绝假说
6.示例一:大陆漂移说。恐龙生存的年代大陆只有一块,由于地壳的运动、板块分裂或是挤压出现褶皱,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给恐龙的生存带来劫难。
示例二:陨石撞击说。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进行了猛烈的撞击,携带着巨大的冲击力砸向地表,同时深入地壳,导致海底火山爆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生态链发生了严重断裂,恐龙因此灭绝。
示例三:瘟疫蔓延说。地球上的恐龙可能是因为一场大瘟疫而灭绝的,因为那时候的生物免疫力很低,发生了瘟疫无法控制,所有恐龙因此而灭亡。
练能力
7.BC
8.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像是地球的‘女儿’”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确证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
9.材料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乙】处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