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大雁归来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 大雁归来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3 20: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雁归来
  鸟类是天空的精灵,是生态平衡的守护者。为此,班级拟制作一份候鸟档案,唤起人们对候鸟的保护意识,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你积极参与。
练基础
【任务一:设计封面】
1.小语准备在候鸟档案的封面写上“走进候鸟,保护候鸟”八个字,请你用正楷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米字格中。
【任务二:整理资料】
  同学们选定了部分候鸟收录进档案,请你参与其中三种候鸟资料的整理工作。
◆大雁◆
  材料一: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
材料二:雁群飞行时,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
材料三: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2.小文收集了有关大雁飞行的材料,请你阅读以上内容,帮他写出从材料中得到的结论。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常沿山脊线迁xǐ,因太阳辐射带来的上升热气流较为充足,因此它们可以展开宽阔的翅膀在空中借力盘旋。它们在5—6月产卵,年幼的凤头蜂鹰待到第三年春换上成鸟羽饰后才启程返回出生地参与繁殖。它们喜爱群体shòu猎,常在捕食时的缄默中展现出高度的专注和自信。那么它们靠什么辨别方向呢 聪明的凤头蜂鹰会把从西向东的我国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
3.小诗对语段中一些字的字形和读音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迁xǐ(  )    shòu(  )猎
辐(  )射  缄(  )默
4.同学们发现画横线的句子不通顺,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燕子◆
燕子观察记录表
观察时间 年 月 日 观察地点 屋檐、回廊
观察所得   燕子身形轻巧,体长13至18厘米。背羽多呈黑色,下腹为白色。其翅尖长善飞,喙短小而龇(zī)阔,尾巴似剪刀,是我国最常见的食虫益鸟之一。每年春天,它们如约迁徙至北方,光明正大地进入农家,在其屋檐或房梁筑巢安家,从不    (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燕子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民间更是流传着一种说法,即“燕子不进愁家门”。
5.小语在填写“燕子观察记录表”时有一个成语把握不准,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帮小语在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成语。
【任务三:制作背面】
6.小诗在制作候鸟档案时,发现古人的作品中也描写了不同的候鸟,请你和小诗一起搜集有关候鸟的诗词名句,并收录在档案里。
候鸟 古诗名句
雁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乡书何处达 ①        ”借候鸟迁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征蓬出汉塞,②        ”传递出孤寂抑郁、幽微难言之情。
燕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几处早莺争暖树,③        ”表现出鸟儿的活泼可爱。
  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④        ”两句借候鸟抒发了无奈、哀伤之情。
鹤   崔颢在《黄鹤楼》中,用“⑤       ,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雎鸠   《关雎》中以“关关雎鸠,⑥       ”描绘了雎鸠成双成对地在沙洲上嬉闹戏逐的场景。
练能力
每年有数以百亿计的鸟儿,在相隔数千乃至数万千米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演绎着一场场生命的奇迹。请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空 中 舞 蹈
利奥波德
①拥有农场两年之后我才获悉,每个四月和五月的夜晚,在我的树林上空可以看到空中舞蹈。自发现伊始,我和家人就从来也不愿错过哪怕一场空中表演。
②演出在傍晚6点50分准时开始,那是四月份第一个温暖的傍晚。幕布上升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一分钟,到六月的时候开始推迟到傍晚7点50分。这个时间的变换是由虚荣所致,因为舞者需要的是一种浪漫的烛光,刚好是点亮0.05英尺(1英尺=0.304 8米)长的蜡烛所形成的强度。观看者不能迟到,还必须静坐等待,免得舞者一怒之下飞走了。
③如同演出开始的时间一样,舞台道具也反映了演出者反复无常的需求。舞台必须是树林或灌木丛里的圆形露天剧场,剧场中央必须有一处长满苔藓的地方,一片长条状的贫瘠的沙地,一块露出地面的岩石,或者一条光秃秃的路面。为什么雄性山鹬坚持使用一个光秃秃的舞池 起初我也迷惑不解。但是,我现在相信这跟它的双腿有关。山鹬的腿很短,在茂密的草地或草丛中无法展现它的优美舞姿,或者是因为草丛会阻碍它的雄性伙伴观看它的表演。我这里的山鹬比大多数农场都多,因为我有更多长满苔藓的沙地,因为过于贫瘠,连青草都不能生长。
④知道了演出时间和地点,你就可以坐在舞池东边的灌木丛下,迎着夕阳等待着山鹬的到来。它从某个邻近的灌木丛中低飞进来,降落在光秃秃的苔藓上,序曲立即开始上演,那是一系列古怪而低沉的砰通声,叫声的间隔为两秒,听上去很像夏日里夜莺的鸣叫声。
⑤突然砰通声没了,山鹬振动翅翼,呈大螺旋状向天空飞去,同时发出音乐般的叽喳声。它越飞越高,螺旋越来越陡,越来越小,叽喳声越来越大,直至空中的山鹬成了一个黑点。然后,全然没有预警之下,它像一架折翼的飞机一样跌落下来,发出轻柔流畅的鸟啭,那声音连三月的知更鸟都会嫉妒。到了离地面几英尺的地方,它平衡身躯,回到了发出砰通声的地面。通常它的落脚之处刚好就在演出开始的地方,在那里它继续发出砰通声。
⑥很快就天黑了,地上的山鹬也看不见了。但是,你能看见它在天空中飞舞达一个小时,这也是通常的演出时长。然而,有月亮的夜晚,不时地,只要月光继续照亮,它就可能继续表演。
⑦黎明时分,整场表演又会重复一遍。四月初的时候,表演会在凌晨5点15分落幕。然后每天提前2分钟,直至六月的凌晨3点15分,至此全年表演结束。为什么凌晨和傍晚演出时间不一致呢 唉,恐怕浪漫也有令人疲惫的时候,因为黎明时停止空中舞蹈所需要的光强度,仅仅只有日落时开始舞蹈需要的光强度的五分之一。
⑧无论人们多么专注地研究森林和草地上的成百的戏剧性事件,他们也不可能了解任一事件的全部重要事实,这或许是件幸运的事情。关于空中舞蹈我尚不知晓的就是:表演的时候雌性山鹬在哪里 在表演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我经常看到两只山鹬站在表演场地上,有时候两只一起飞翔,但是它们从不同时表演。这第二只山鹬是雌性的吗 抑或是竞争对手
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雄性山鹬的空中舞蹈要持续到筑巢的哪个阶段 我女儿有一次看见一只山鹬在鸟巢的20码(约为18.3米)范围内砰通,鸟巢内还有孵化后的蛋壳。可是,这鸟巢是它女伴的吗 还是这只鬼鬼祟祟的山鹬可能犯了重婚罪,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这些问题,还有很多别的问题,至今仍处于重重迷雾之中。
⑩空中舞蹈这出戏每个夜晚都在数以百计的农场上演,农场主们常常为农场缺乏娱乐而叹息,却又心怀幻想,误以为娱乐只存在于剧场。他们居住在土地上,却没有依靠土地而生存。
没有人比我更愿意在十月捕捉山鹬的了,但是自从知道了空中舞蹈之后,我发现自己捕捉一两只山鹬就够了。我必须保证当四月来临之时,日落时分,天空中不会缺少舞者。
7.本文介绍山鹬时大多时候把山鹬当作“舞者”来写,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9.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句子,并简要分析该句是如何体现的。
10.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11.请你结合《大雁归来》,具体分析选文与《大雁归来》在语言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略。
2.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既可以飞得更快、更省力,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
3.徙 狩 fú jiān
4.聪明的凤头蜂鹰会把我国从西向东的三级阶梯间的“台阶差”作为地标,再通过太阳位置来分辨南北,实现“导航”飞行。
5.偷偷摸摸
6.①归雁洛阳边 ②归雁入胡天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黄鹤一去不复返 ⑥在河之洲
练能力
7.①赋予山鹬以人的身份,使其人格化,既生动形象地说明山鹬善于舞蹈的特点,又表达出作者对山鹬的喜爱之情;②使山鹬显得与人类社会更亲近,增加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打比方。把跌落的山鹬比作一架折翼的飞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鹬下降速度之快,表现了山鹬动作的敏捷和飞行技术的高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9.示例:第⑦段,“唉,恐怕浪漫也有令人疲惫的时候,因为黎明时停止空中舞蹈所需要的光强度,仅仅只有日落时开始舞蹈需要的光强度的五分之一”这句话将山鹬的飞舞比作舞蹈,生动地写出山鹬飞舞的观赏性很强,且戏谑地称山鹬感到了疲惫,语言幽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0.这段话既承接上文对山鹬空中舞蹈的时间和地点的描述与说明,又表现出作者对农场主们不懂得欣赏大自然的惋惜,从而引起下文对关注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吁。
11.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大雁归来》中“在我们的沼泽上空……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这句话运用了“试探性的盘旋”“朝着”“慢慢扇动”“静静地向池塘滑翔”等细节描写,描述大雁降落的过程,所用修饰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大雁每一步动作的特点,使大雁降落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选文中“通常它的落脚之处刚好就在演出开始的地方”一句中的“通常”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山鹬落脚的地方都是演出开始的地方,但不排除有其他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而以“演出”形容山鹬的飞舞,赋予山鹬以人的身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