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核舟记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3 20: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核舟记
  一木之微,尽显天地之大;一舟之小,载满匠心之巧;一核之细,雕刻历史之痕。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微缩的核舟,探寻那份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品味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练基础
1.解释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可  ①高可二黍许(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3)为  ①为人五(  )
  ②中轩敞者为舱(  )
(4)端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    哀转久绝
B.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C.则题名其上  学而不思则罔
D.为宫室、器皿、人物  治经为博士邪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3)嘻,技亦灵怪矣哉!
练能力
学习《核舟记》,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人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能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深深热爱与执着。
(一)阅读《核舟记》,回答问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    天下为公
B.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C.居右者椎髻仰面  不可久居
D.若听茶声然  然而不胜者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7.核舟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8.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与《核舟记》的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有什么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季弟①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②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③,执桴④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⑤。松下凿双户,可开阖⑥。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⑦;洞开,如延纳⑧状。松外东来一衲⑨,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选自宋起凤《核工记》,有删改)
  【注】①季弟:最小的弟弟。②雉:城墙垛子。③司更卒:更夫。司,管理。④桴:鼓槌。⑤章:棵。⑥阖:闭合。⑦应门:应声开门。⑧延纳:请进。⑨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和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2)如有所语  语: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4)两股战战  股: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顺序;【乙】文第1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的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2.【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①形容词,奇妙的 ②名词,零数、余数
(2)①副词,大约 ②助动词,可以
(3)①动词,雕刻 ②动词,是
(4)①名词,一端、一边 ②形容词,正、端正
2.D 解析 A.“冠”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戴着帽子”;B.“石青”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石青”;C.“椎髻”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梳着形状像椎的发髻”。
3.C 解析 A.极/消失;B.说话/告诉;C.都是“就”的意思;D.做,这里指雕刻/成为。
4.(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左臂上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3)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练能力
5.A 解析 A.判断动词,是;B.类似/连接;C.位于/停留;D.……的样子/表转折,不过,但是。
6.(1)(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2)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7.这上下联共十六个字分别是苏轼所作两篇《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的景色。从这十六个字中足以见作者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8.①都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②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得可以计算出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9.(1)靠近 (2)说话 (3)说出 (4)大腿
10.(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1.空间 侧面
12.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非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