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风舞
1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合唱《土风舞》,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2、能够加入简单律动,通过聆听、演唱,分段合唱歌曲《土风舞》。
3、初步感受体验合唱,学会在多声部中互相合作聆听。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合唱歌曲《土风舞》。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的和谐。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土风舞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跟捷克斯洛伐克的人们一起跳一支丰收之舞,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出教学主题)
活动2【导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听老师歌唱旋律,熟悉谱子
师:请坐,同学们刚才表现都非常好,老师要用歌声来表扬你们,请你们边听边把谱子熟悉一下。(呈现二声部前四句,边唱变做科尔文手势)
师:用了那几个唱名?
2、视唱旋律
师:这个旋律简单吗?那么我们一起来视唱一下旋律,边唱边琢磨口风琴上弹奏的指法(生)
师:同学们唱得音准非常准确
3、吹奏旋律
师: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口风琴,我们一起来吹奏一下。注意1用连贯的气息,2弹奏指法和手型,3注意是G大调的。
师:果然吹得很棒,我们再来巩固一遍。
师:吹得真棒,那我们能用无伴奏来演唱这条旋律吗?(根据音准,及时点评,巩固)
师:唱得很好,那我们跟着伴奏再来唱一遍,请两个同学给我们伴奏。伴奏的同学注意第一乐句多弹一遍作为前奏。(1、老师唱高声部,用肢体语言引导;2、伴奏先第一乐句吹一遍,巩固几遍)
(设计意图:口风琴视唱旋律,帮助感受音高,乐句的连贯性;无伴奏演唱,多种形式学唱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低声部旋律。)
4、聆听《土风舞》
第一遍聆听:
师:我们这样合作得真好听,刚才我们一起跳舞的歌曲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歌——《土风舞》,我们一起来聆听范唱。
请问歌曲的情绪怎样?在歌唱什么?速度怎么样?
第二遍聆听
师:根据演唱形式可以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师:一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第二乐段有2个乐句。
(设计意图:分析作品,了解作品基本结构和音乐要素。)
5、划旋律线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齐唱部分的四个乐句,听老师弹奏,我们一起来划旋律线。
师:同学们已经会根据音的高低划旋律线了(边说边贴图谱),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这四个乐句的旋律走向。
师:我们发现他们的旋律走向都是平行上行再下行,第四乐句一个大跳再上行下行,我们还发现这四个乐句的节奏是——一样的。
师:大家还发现这四个乐句的节奏怎么样?——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划旋律线,更好地感受乐句的走向,深度剖析作品。)
6、学唱旋律
A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用“嘣”来模唱(用连贯、跳跃、表现劳动的喜悦之情)
b师:大家唱得不错,能唱歌谱吗?跟着琴声把旋律唱一遍(根据现场生成,决定是否再巩固练习)。
c师:我们的合唱非常和谐,那么你们能唱歌词了吗?我们跟着犯唱试试看。(即时生成,有问题巩固)
d师:你们太棒了,我们来挑战无伴奏演唱,请同学们用弱的声音来演唱。
E师:下面我们唱歌词(你看这是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我们用歌手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跟琴
F师:我要加速了哦,请同学们跟着琴声轻声再来唱一遍
G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演唱,老师要给你们伴奏了哦
H师: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我们一起合作把齐唱变成了什么?——合唱。
I师:老师邀请同学跟我伴唱(继续伴唱,3组同学唱嘣)
J师:你们能自己合作演唱吗?请低声部同学用弱的力度演唱(听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母音模唱”、“跟伴奏唱”、“跟钢琴唱”、“教师伴唱”扎实基础,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7、学习合唱部分
师:同学们唱得太棒了,我们来分析下第二乐段的旋律,大家看一看高声部(师唱31555)低声部(唱11555)高声部(唱42555)低声部(唱21555)高声部(唱7567)低声部(唱5567)
前半句……后半句……第二句……哪里不同?
师:简单吗?请高声部跟王老师演唱,低声部思考下自己的旋律。
师:高声部继续唱,我们低声部要加进来了,请口风琴同学们给高声部135三个小节帮助下
8、学唱歌词
师:大家音准都很好,我们来唱歌词,请小老师继续帮助高声部。
9、完整演唱
师: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范唱,请两个声部跟着范唱轻轻跟唱。
下面我们跟着录音来演唱,请同学们唱出丰收的喜悦之情,低声部同学跟王老师轻轻地唱好衬托声部。
师:接下来我们来表现下无伴奏合唱,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教师带唱,学生自己合作、无伴奏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活动3【活动】拓展教学
师:我们可以进行无伴奏合唱了,那么同学们加入舞蹈,你们还能唱吗?我们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单单让学生听与唱,更让他们动起来。使单纯的的音乐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发挥歌唱积极性,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