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90%以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三版诊疗方案,并在后面几版不断完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专门设置了中医治疗内容,针对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恢复期列出了中医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抗疫实践受到世界关注。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匈牙利卫生部补充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艾瑞·阿扬道克表示:“相信中医药会在匈牙利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
中国及时主动同世界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经验。在一些国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同样发挥着独特作用。据介绍,目前,中国已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并选派中医师前往有关国家支援抗疫。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
材料二:
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症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找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
(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强化中西医结合,积极推广中药,赢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B.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面对新冠病毒,中医着眼于病因和病机,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
C.匈牙利是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在抗击新冠之初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的作用。
D.我们要明确中医和西医的治病方法,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中医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广、参与度深,是前所未有的。截至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都使用了中医药。
B.在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有关经验方面,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不仅及时主动分享信息,还捐赠药品和器械。
C.《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
D.无论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找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病魔。
3.下列表述中,与材料二论述的中医诊疗原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多吃杂粮,不生杂病。”
B.“治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
C.“治病求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D.“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中医药在新冠疫情的治疗中不断凸显其地位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跑龙套
(沈从文)
①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角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②跑龙套在戏台上像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笔直恭敬地分站两旁,等待主角出场。看戏的常不把这种角色放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自己一举一动可不儿戏。到作战时,他虽然也可持刀弄棒,在台上砍杀一阵,腰腿劲实本领好的,还可在前台连翻几个旋风跟斗,或来个鲤鱼打挺,鹞子翻身,赢得台下观众连串掌声。不过戏剧照规矩安排,到头来终究得让元帅寨主一个一个当场放翻!
③跑龙套另外还得有一份本事,即永远是配角的配角,却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才不至于使得本戏提调临时手脚忙乱。一般要求一个戏剧主角,固然必需声容并茂,才能吸引观众,而对于配角唱做失格走板,也不轻易放过。一个好的跑龙套角色,从全局看,作用值得重估。
④京戏必用耳听,有个故事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么一个真懂艺术的戏迷,听谭老板的戏时,不问寒暑,每戏必到,但座位远近却因戏而不同。到老谭戏一落腔,就把预先藏在袖子里两个小小棉花球,谨谨慎慎取出来,塞住耳朵,屏声静气,躬身退席。用意是把老谭那点味儿好好保留在大脑中,免得被下场锣鼓人声冲淡!这才真正是老谭难得的知音,演员听众各有千秋!
⑤故事虽极生动,我还是觉得这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并无什么好影响。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对于个人在台边一唱半天的某种剧目,即或唱工再好,也不免令人起疲乏感。何况有时还腔调平凡陈腐。最不上劲的,是某种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个人摇着头满得意的唱下去,曼声长引,转腔换调时,逼得喉咙紧紧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像孩子比赛似的,看谁气长谁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无戏可做,手足身段都是静止的,台上一大群跑龙套,更是无戏可做,多站在那里睡意蒙眬的打盹,只让主角一人拼命。这种单调唱辞的延长,和沉闷的空气的感染,使得观众中不可免也逐渐有梦周公势。这种感染催眠情形,是观众对艺术的无知,还是台上的表演过于沉闷单调,似乎值得商讨。
⑥京戏中有很多好戏,其中一部分过于重视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近年来地方戏到京演出,几乎得到了普遍的成功。地方戏不同于京戏,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这是中国戏剧真正老规矩,从元明杂剧本子上也可看得出来。虽属纯粹配角,也要让他适当发挥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有删改)
(1)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②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2)①自然段中,作者常称自己是个“跑龙套”角色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①和③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跑龙套”的重要性。
(4)根据②自然段,概括“跑龙套”者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固定任务,姓名通常不上海报。
B.不喜言笑,持刀弄棒。
C.凡事按照规矩行动。
D.基本功较为扎实。
(5)为什么④自然段中的故事对当前今后京戏的提高和改进,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作者表面上是谈京戏中“跑龙套”的问题,实际上是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在重视发挥专家作用的同时,重视 的作用。
(7)⑥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地方戏不同于京戏”具体指什么?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文化典故,不仅给文章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而且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京戏知识。
B.本文作者在文章中的议论,幽默中略带点自嘲,比如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称自己是“跑龙套”的,就具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对于京戏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还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京戏。
D.本文围绕京戏展开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跑龙套”者的基本观点以及看法。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散文 B.记叙文 C.小说 D.说明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杨升庵
【明】李贽
①余读先生文集有感焉。夫古之圣贤,其生也不易,其死也不易。生不易故生而人皆仰,死不易,故死而人尔思。于是乎,前而生者,犹冀有待于后世;后而生者,又每叹恨于后时;同时而生者,又每每比之如附骥,比之如附青云,则圣贤之生死固大矣。
②余读先生文集,欲求其生卒之年月而不得也。遍阅诸序文,而序文又不载。彼盖以为序人之文,只宜称赞其文云尔,亦犹序学道者必大其道,叙功业者必大其功,叙人品者必表扬其梗概,而岂知其不然乎?盖所谓文集者,谓其人之文的然必可传于后世,然后集而传之也。则其人之文当皎然如日星之炳焕,凡有目能睹之矣,而又何借于序赞乎?况其人或未必能文,则又何以知其文之必可传,而遂赞而序之以传也?故愚常谓世之叙文者多,其无识子孙欲借他人位望以光显其父祖耳。不然,则其势之不容以不请,而又不容以不文辞者也。夫文而待人以传,则其文可知也,将谁传之也?若其不敢不请又不敢辞则叙文者亦只宜直述其生卒之日与生平之次第使读者有考焉斯善矣。
③吁!先生人品如此,道德如此,才望如此,而终身不得一试,故发之于文,无一体不备,亦无备不造,虽游其门者尚不能赞一辞,况后人哉!余是以窃附景仰之私,欲考其生卒始末、履历之详,如昔人所谓年谱者,时时置几案间,俨然如游其门,蹑而从之。而序集皆不载,以故恨也。况复有矮子者从风吠声,以先生但可谓之博学人口,尤可笑矣。
7.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犹冀有待于后世
②蹑而从之
8.结合上下文,为下列句中加粗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不能赞一辞( )
A.赞美,称赞
B.古文体名
C.添加,增加
D.同意,赞同
②以故恨也( )
A.怨恨
B.遗憾
C.后悔
D.违逆
9.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 B.矣 C.乎 D.焉
10.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则其人之文当皎然如日星之炳焕,凡有目能睹之矣,而又何借于序赞乎?
11.请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断句超过5处不得分)。
若其不敢不请又不敢辞则叙文者亦只宜直述其生卒之日与生平之次第使读者有考焉斯善矣
12.李贽认为真诚坦率是为文根本,下面引文严厉批评了耿司寇。请分析李贽对待耿司寇和杨升庵不同态度背后的共同原因。
今某之行事,有一不与公同者乎?亦好做官,亦好富贵,亦有妻孥,亦有庐舍,亦有朋友,亦会宾客,公岂能胜我乎?何为乎公独有学可讲、独有许多不容己处也?我既与公一同,则一切弃人伦、离妻室、削发披缁等语,公亦可以相忘于无言矣。何也?仆未尝有一件不与公同也,但公为大官耳。学问岂因大官长乎?学问如因大官长,则孔孟当不敢开口矣。(节选自李贽《答耿司寇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入世的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遥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孤帆天际看”,诗人运用对写,主客移位,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在从政与归隐的矛盾中,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而与官场决裂的决绝心理。
14.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却是:“ , ”,与刘禹锡《乌衣巷》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有几分相似。
(3)柳永《雨霖铃》中,“ , ”两句,词人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对情人即将分别时缠绵凄恻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语言文字运用I
孟子和庄子同为擅长辩论的学界,两人不但同时,而且所处之国相去也并不遥远,非但没有谋面,甚至在各自著作中也从不提及对方,缘何?孟子以儒之正宗自居,庄子则是批儒的,庄子缘何不批孟子?庄孟不见面,不相互评论,当与其个人追求有关。孟子肩负“舍我其谁”的天命之感以匡救天下,庄子则以“____”的方式隐于世间,道不同不相为谋。学术渊源的契合性,似乎也可为二者“不相攻击”提供参照。庄子之学固然承接老子,但就义理而言,同儒家多有契合。庄子批儒,批的是“假儒”,孟子对于这样的真儒,自然无须臧否。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隐士的庄子,道德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庄孟二人是有机会见面的,但孟子本性不喜欢和人家往来,彼此学问又不同,就不会见了。更何况,庄子脾气古怪,——性情同样高傲的孟子,难道会主动去吃闭门羹?此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孟子同告子、庄子同惠施,皆是____的“绝妙搭档”。既然二人各自都找到了“知己”,何必再找“第三者”?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楷模 马前卒 急流勇退 经天纬地
B.翘楚 马前卒 见好就收 经天纬地
C.楷模 急先锋 见好就收 天造地设
D.翘楚 急先锋 急流勇退 天造地设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对于这样的真儒,自然无须臧否。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庄子,隐士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B.对于孟子这样的真儒,自然无须臧否。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隐士的庄子,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C.对于孟子这样的真儒,臧否自然无须。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隐士的庄子,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D.对于孟子这样的真儒,臧否自然无须。从孟子的角度来看,作为庄子,隐士在道德上亦无甚瑕疵,故亦无须评点。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我在那家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人挺好,每月工资也有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带工老板拿着一叠叠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
D.在记忆中,这里的野花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19.下图是某同学拟定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流程图。
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10字左右。
四、写作(60 分)
20.生活中,许多人选择“断舍离”,以更好地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所求。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断舍离”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C
2.B
3.A
4.①先以面对新发疾病人们对中医的质疑为引子,引发人们的思考。
②接着写中西医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面对新冠病毒,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③然后写中医药学在中国古代科学、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肯定其在与人类疫病的斗争中的作用。
④最后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中西医并重和并用,并呼应开头,强调不要盲目否定中医。
5.①中国积极推广的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发展,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②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中医药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以上。
③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
④匈牙利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在匈中医师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药茶饮,中医药的贡献得到官方人士肯定。
6.(1)滥竽充数;各有千秋
(2)避免滥竽充数;自嘲;“跑龙套”有庄严的一面。
(3)“跑龙套”者必不可少,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预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跑龙套”也要有一份本事,各样都得懂,一切看前台需要,可以备数补缺。
(4)B
(5)因为老谭不世出,这种观众也不易培养。至于一般观众,到戏园子来,大致还是准备眼耳并用,不能如老内行有修养。
(6)助手或群众
(7)地方戏凡上台的生旦净丑,身分虽不相同,都有戏可做。
(8)D
(9)A
7.期待;追随,追踪
8.C
B
9.D
10.那这人文章明亮高洁如太阳、星星散发的光辉,有目共睹,哪里要借助人家写的序文呢?
11.若其不敢不请/又不敢辞/则叙文者亦只宜直述其生卒之日/与生平之次第/使读者有考焉/斯善矣。
12.李贽钦佩杨升庵,首先是对方的人品道德,其次才是文章才华;李贽直言耿司寇以各种理由掩饰私欲,假装圣人;引文连用对比质问,揭示其本质,如“学问”不会“因大官长”句十分辛辣,显示了李贽坦率、泼辣的个性。敬重杨品德高尚,批评耿虚伪道学,都显示了李贽为人真诚坦率、嫉恶如仇、毫不掩饰的品性。
13.D
14.⑴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白描、多种感官结合),⑵为全诗奠定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⑶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
15.(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6.D
17.B
18.B
19.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先要以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再以去伪存真,去末取本的原则进行资料整理。最后按照确定主题、拟定提纲、起草报告、修改定稿的步骤撰写调查报告。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