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
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写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节选自《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三: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礼是合式的意思。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方社会相比,乡土中国“家”的界限模糊,作者认为这正是中西方社会结构不同的表现。
B.在中国传统中,没有个人对团体履行义务的行为规范,也就不容易找到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
C.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礼”靠教化养成,“法”靠国家权力推行,二者皆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D.维持礼的是传统,而乡土社会可靠礼来维持,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的前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乡土社会,亲属关系呈现水波似的同心圆,自己是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步向外推展开。
B.传统道德的“忠”,有对朋友的“忠”,有对君王的“忠”,包含私人关系,最接近公共道德观念。
C.从行为规范看,礼和法律并无本质差异,它们都是约束人行为的规范,合乎礼的行为就是对的。
D.因为缺乏变化,礼只能在传统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它的效力无从发挥。
3.下列《红楼梦》中的情节,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袭人是贾母拨过来侍奉宝玉的,因此宝玉不能直呼她的名字而称“姐姐”。
B.凤姐弄权铁槛寺,干预张姓财主女儿金哥的婚事,导致金哥殉情而亡。
C.柳湘莲因贞操名节的禁锢,拒绝了和尤三姐的婚约,尤三姐以死明志。
D.有一回晴雯不在,三等丫鬟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杯茶,招来一顿责骂。
4.材料一与材料三都在谈乡土中国的特点,论证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下面的文字是小说《白鹿原》的结尾,请结合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分析白嘉轩对鹿子霖忏悔的原因。
他一路思索,既然神灵把白鹿的吉兆显示给我白嘉轩,而不是显示给那块土地的主家鹿子霖,那么就可以按照神灵救助白家的旨意办事了。如何把鹿子霖的那块慢坡地买到手,倒是得花一点心计。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不露蛛丝马迹,就得把前后左右的一切都谋算得十分精当……一旦把万全之策谋划出来,白嘉轩实施起来是迅猛而又果敢的。
这个村庄后来出了一位很有思想的族长,商定族长老大那一条蔓的人统归白姓,老二这一系列的子子孙孙统归鹿姓;白鹿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一直把同根同种的血缘维系到现在……白嘉轩看着鹿子霖(注:此时鹿子霖已经发疯,家业败落),忽然想起以卖地形式作掩饰巧取鹿子霖慢坡地做坟园的事来,儿子孝文的县长,也许正是这块风水宝地荫育的结果。他俯下身去。顶着鹿子霖的眼睛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
——摘编自陈忠实《白鹿原》
现代文阅读Ⅱ
村有嘉木
村姑
在老家和母亲坐着闲话,丁零零,丁零零,细碎而清亮的铃声传来。母亲说:“木瓜来收垃圾了。”
木瓜负责我们这条街的清洁工作。他每天傍晚时拉着板车,在这街面上走一趟,收一遍各家的垃圾,第二天早上再打扫一遍。
木瓜不会吆喝,他自有他的办法。他在车把上系一个铜铃,像牛脖子上系的那种,只是稍大一些,车一动,铜铃就清脆地响。一串串简单而轻灵的音节在街巷的墙壁上、树木间碰撞,回荡,像阳光一样跳跃,铜铃不时地闪过一缕金色光泽。有时,他会特意摇一摇,那是谁家门前没有放垃圾、主人也没有走出来送垃圾的时候。像过去走街串巷的货郎摇拔浪鼓、换油的敲梆子,他摇起了铜铃,也摇醒了逝去的时光。
木瓜的板车旧了,木板却是干净的。有人提着垃圾桶出来,跟他打招呼,他总是憨厚地一笑,接过来,高高拎起,手探到板箱里倒,不让烟尘飞起来。
他的清扫也是有职业感的。他一下一下按着苕帚,把垃圾与灰尘压在下面,省得呛人。那些沾在路上的碎屑,他也总是动手清理干净。盛夏有时尘多,他还先洒洒水。在他身后,水泥街道,门前的月季、局葵、木林花和路边的树也在阳光中闪着洁净的光,乡村美好而恬静。乡村的街,很难要求时时干净。塑料袋、莱帮子、鸡狗粪、孩子们撕碎的纸……最难扫的当然是瓜子壳、花生壳——偏偏这条街上的闲人从来没有想到要把壳吐到塑料袋里,还没有那样的习惯。有的人家勤快,自扫门前路,但更多的人顾不上,或者想不起来。在这条街上做清洁工,实在是考验人的修养和韧性的。
这几年,上面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村里安排专人打扫街道,一天十元钱。懒人呢,有时干,有时不干,大家有意见。勤快人又看不上这十元钱,或者不愿干这脏活儿。组长去找木瓜。木瓜就这么一直做下来了。
木瓜收垃圾,是自己做主的。媳妇不让他去:"一辈子出力,不该歇歇吗?"孩子也反对:"俺们都长大了,还能让你再去干那活儿?"在村里,木瓜家的经济条件算中上等,孩子们也都孝顺,但木瓜硬是不声不响地拉起了板车。
“木瓜”其实不是他的本名,只因为他从小沉默寡言,在生产队里和别人一起干活儿时像老牛,光吃亏。他妈骂他:"真是个木瓜。"于是大家就"木瓜""木瓜"地叫开了。木瓜也不恼,还是憨厚一笑。
木瓜当过木匠,后来没人做家具了,他就跟着建筑队打工。别人砌墙,他拎灰,大家都争着要跟他搭伴儿。如今年龄大了,地里没多少事可做,他就天天抱自己家门前打扫得像镜子,有时顺手把邻居家门前也扫了。下雪时,他会把连接两条街的路铲扫干净。大家都说,组长找他,真找对人了。
木瓜一辈子没跟人吵过架,从不往人前头站,几乎让人意识不到他的存在,却娶了一个漂亮能干的媳妇。据说,当初木瓜到一家做木匠活儿,不知休息,不执食,活儿干完了,还把地扫得干干净净,那家的姑娘就看上他了。那时聚在一起纳鞋底的女人好瞎操心,猜测着,木瓜和媳妇在一起时,是不是也像木瓜一样嘴笨,像牛一样憨?
我总是会想起这个我内心一直隐秘地尊崇着的普通人,想起他拉着板车,或是扫着地,安静而笃实。道路一次次变脏,又一次次被他清扫。在乡村,鸡毛蒜皮、闲言碎语、生存的欲望,与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但是因为他,一切都安静起来,清洁起来,亲切起来。
木瓜的大名,叫“嘉木”。南方有嘉木。其实嘉木如好人,是不分地域的。
拎着垃圾出门,知道他回应我的只是一个憨厚的笑脸,我也把垃圾高高拎起,轻轻倒进木板车里,笑着跟他打招呼:“嘉木叔,辛苦你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瓜收垃圾时摇响铜铃,"像过去走街串巷的货郎摇拨浪鼓、换油的敲梆子",把读者带到过去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中。
B.因为乡村的道路一次次变脏,又一次次被木瓜清扫干净,所以“我”一直打心底尊崇木瓜这个普通人。
C.“我”也把垃圾高高拎起,轻轻倒进木板车里,可见木瓜的职业感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D.小说结尾,"我"称木瓜为"嘉木叔",既表达了"我"对木瓜的尊崇之情,也凸显了小说尊重劳动者的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丁零零,丁零零,细碎而清亮的铃声”,母亲说“木瓜来收垃圾了”,人物出场描写具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B.“一串串简单而轻灵的音节……像阳光一样跳跃”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铜铃声的清脆悦耳,给人美好的感觉。
C.小说描写木瓜时,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腻传神地塑造了木瓜的形象。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有助于内心活动的描写、思想感情的抒发,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8.村里推荐木瓜参加县里举办的“感动乡村优秀人物”评选活动,请结合文本简要陈述推荐理由。
9.巧立标题亮人眼,你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②,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③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⑤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⑦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注释】①元元:平民百姓。②顺权:顺应形势。③离:经历。④嚣嚣:怨恨愁苦的样子。⑤缟素:丧服。文中指秦二世为始皇帝服丧。⑥收孥:指一人犯法,妻子儿女连坐,没收为官家奴婢。⑦塞:满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B.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C.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D.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B.士民罢弊的“罢弊”与《过秦论(上)》“率疲弊之卒”的“疲弊”含义相同。“罢”通“疲”。
C.王天下的“王”意为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而不王者”的“王”含义相同。
D.利裋褐的“利”意为有利,与《兼爱》中“故攻异国以利其国”的“利”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古以来很久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帝王,周王室和春秋五霸的势力又相继衰弱,秦国的统一上承天道,下顺民意。
B.秦王只想施展一己的智慧,抛弃仁政王道,禁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C.假如秦二世能够顺着商、周的道路,制定御敌之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D.文章指出秦两代君主在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过失,以及他们应该却没有施行的正确做法,意在警示汉朝统治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②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14.贾谊在《过秦论(上)》最后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本篇是从哪些方面劝诫秦二世实施“仁义”的?请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
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似,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C.“今如许”三字陡然间转折发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一句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路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也”,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 , ”;有了远大的志向,还要为之努力奋斗,加强学习,学习时要防微杜渐,切忌玩物丧志,正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我们“ , ”;尽管学有所成很重要,但提高自身修养更重要,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把修身作为根本,正如《大学之道》中所说的“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新奇有趣、求新求变的艺术特征。它善于以新的美学样式表现文化内涵,带给观众新的文化认知和审美体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形成______的美学风格,中国风动画深受瞩目。
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青山绿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画、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形式或传统绘画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语言视觉。《大鱼海棠》中以福建土楼为原型的建筑,《白蛇:缘起》里的八卦图阵、烟雨江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山河社稷图,既给人似曾相识的文化亲近感,又因艺术形象令人______而激发欣赏兴趣,引导人们走进文化想象深处,获得奇妙的审美体验。
中国风动画并非原样复刻传统文化,更不是点缀式地使用中国元素,而是以现代人______的叙事方式,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新的内涵。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可拉伸的计算芯片,该芯片通过模仿人脑来处理信息。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将可穿戴技术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功能强大的设备,可直接分析人体的健康数据。目前,人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① 。在未来,人们的健康可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持续追踪,甚至可在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到疾病。
研究团队新设计的芯片可通过多个生物传感器收集数据,并使用尖端的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关于一个人健康状况的结论。重要的是,它可以穿戴在身上并与皮肤无缝融合。研究人员找列了一种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和电化学晶体管,而且具有拉伸和弯曲的能力。他们利用这种聚合物制成一种芯片设备,这种芯片设备可基于人工智能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该芯片称为神经形态计算芯片,不像典型的计算机那样工作, ②,能够以集成的方式存储和分析数据。为了 ③ ,研究团队用它来分析代表人类心脏电活动的心电图数据。结果表明,无论芯片是拉伸还是弯曲,都能准确地对心跳进行分类。
21.下列句子中的“尖端”和文中加点处的“尖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树枝的尖端上,一朵漂亮的小花迎着阳光绽放了。
B.攻不下尖端技术,拿不出国家急需的产品,就是失败!
C.文学是语言艺术,在语言艺术的阶梯上,诗站在尖端。
D.剑的尖端十分锋利,能够刺伤身穿盔甲的士兵的身体。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很多人努力,是为了改变;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中朱中华也在努力,却是为了不被改变。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B
2.C
3.B
4.相同点:都采用对比论证。材料一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进行比较,突出乡十中国差序格局的特点。材料三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从教化中养成,并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突出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特点。(2分)不同点:材料一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材料充实,生动幽默,在轻松活泼中呈现乡七中国的特点。材料三主要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有力精准,在理性中闸释礼治在乡土中国的独特性。
5.①白嘉轩与鹿子霖两人是有亲密的血缘、地缘关系;
②白嘉轩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兄弟之情不顾,巧取慢坡地,体现了差序格局人际关系的伸缩性和以“己”为中心的特点:
③白嘉轩认为鹿子霖发疯及鹿家败落是自己不义的结果,同时两人关系的密切,因而忏悔。
6.B
7.B
8.①人物品质角度: 憨厚无私、勤劳笃实、纯朴善良、尽职尽责、不计得失、心思细腻、与邻为善、热爱家乡等。如,木瓜与邻为善。他天天把自己家门前打扫得像镜子,有时顺手把邻居家门前也扫了。②对村里的贡献角度:可从邻里关系、生活方式、道德风尚、社区建设等方面分析。如,木瓜的可贵品质对家乡的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所在的乡村因为他变得安静,清洁,亲切起来。
9.①设置悬念,“嘉木”引发读者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一语双关,意蕴丰富:明指村里的“嘉木”其人其事,实指嘉木叔的可贵品质。③凸显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弥足珍贵的品质的尊崇和对家乡美好风尚的赞美。
10.B
11.D
12.C
13.①它的路线没有更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化,这是它用来夺天下和守天下的方法没什么不同啊。
②打开官仓,散发财物,用来救济孤苦无依处境困难的人们。
14.①任用忠贤之人;②封赏功臣之后;③减少严酷的刑法;④轻徭薄赋;⑤赈济贫困之人。
15.C
16.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具;耳目一新;耳熟能详/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喜闻乐见
19.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青绿山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画、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或民间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语言。
20.构成:使用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罗列出中国风动画的例子,增加了语言信息密度。
效果:充分表明中国风动画广泛运用了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21.B
22.需要前往医院或诊所;其功能更像人脑;测试新设备的实用性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