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采菱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20: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采菱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D.S.反复记号,能够准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育学生热家乡。
2学情分析
参与本课学习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初步体会歌曲情感并具有创作简单动作的能力。但从演唱和歌曲的处理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采菱》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板书歌曲《采菱》
活动2【活动】寓教于乐
1、.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2、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2)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学生回答)
3、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1)教师教唱2遍。
(2)生随琴视唱。
(3)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4)随琴完整视唱曲谱。
5、学唱歌词
(1)听音乐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师生一起随琴唱词
(2)随琴加前奏演唱歌曲。
过渡语:有进步,同学们在唱歌曲时,你发现歌曲里有你不认识的新朋友了吗?生:有!D.S。
(3)认识反复记号D.S.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但有了反复记号D.S.,我们就要再唱一遍。
(4)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自己写一段旋律用上D.S。
(5)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
师小结:同学们唱得不错,看来大家已经和D.S.反复记号交上朋友了,请你不要把这位新朋友忘了!
活动3【活动】情感启发,处理歌曲
1、分句处理歌曲
(1)大家看歌曲的前两句都唱了些什么?(创设水乡情景)
师:水乡的孩子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抒情)
(2)“动听的泉水”,应怎样唱?(愉快、欢快的心情来演唱。)学生唱一唱。
(3)请大家听听老师唱第四乐句,看有什么感觉?
(教师范唱“啊划呀划”,并稍加身体动作。有种流动的感觉)
(4)最后一句又重复了第一
(5)师有感情的范唱。注意表情内心的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歌曲处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涵,用表情、歌声来表现歌曲。)
2、随琴完整的唱歌曲。
(要求:面带微笑,有感情)
活动4【活动】表演
1、过渡语: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美了!从大家的歌声中可以我们可以感到,今年的水菱肯定是大丰收.
2、简介:湖中有美丽的荷花和水菱,有许多小船和木盆散落在湖中,“采菱”就是菱角成熟时,人们划着小船或洗澡的木盆去湖中把菱角采摘回来。采菱时人坐在木盆里,用手轻轻拖拉着菱叶,可以随意进退。采菱时,用手把菱叶翻转过来,两指轻轻一捏,菱就采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展示采菱的图片,以及介绍采菱人是怎样采菱的,使学生了解菱角是怎样采下来的,从而体验了采菱人的劳动情景。)
5、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5【活动】小结
同学们学习这首歌曲以后,不但认识了新朋友D.S,而且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布置课后用不同形式创作,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下一节课请同学们展示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