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名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一名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24 12: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第一名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匀速转弯时受力平衡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
D.足球踢飞后始终受到重力
2.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如图中的光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水中筷子向上折
B.胡杨树水中倒影
C.彩虹
D.人影
3.我们每天都要和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图中的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伸出桌边越长,音调就越高
B. 乙图: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丁图: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4.用3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50牛的木块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木块对墙壁的压力是(  )
A.60牛 B.20牛 C.30牛 D.70牛
5.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质量是甲的4倍
B.构成甲的物质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构成乙的物质可能是水
D.若甲、乙的体积相同,其质量之比为1∶4
6.动物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老虎的牙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B.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C.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蹼——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觅食
D.鱼的身体呈梭形——减小受到水的阻力,有利于水中游动
7.关于如图中力与运动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鞋的摩擦力向后
B.如图乙所示,足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如图丙所示,运动员起跳时使跳板弯曲的力是跳板形变产生的
D.如图丁所示,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8.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将立即停下来
9.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10.甲乙两车一起在平直公路上向西运动,车内各放置一小球,小明给甲乙两车连拍了两张照片,忽略小车对小球的摩擦及空气的阻力。下列选项中可能出现的是(  )
A.甲车减速行驶 B.甲车加速行驶
C.乙车匀速行驶 D.乙车减速行驶
1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A.140g 0.9g/cm3 B.90g 0.9g/cm3
C.248g 1.4g/cm3 D.158g 0.75g/cm3
12.如图所示,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棱长分别是20cm、30cm。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甲所示,A对地面的压强是B对A的压强的4倍;然后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B的质量之比mA∶mB=4∶1
B.A、B的密度之比ρA∶ρB=8∶81
C.图甲中只将B沿竖直方向切割部分并取走,A对地面的压强保持不变
D.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强与图乙中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9∶4
13.小华在训练爬杆和爬绳时,先后顺着杆向下匀速直线滑落和沿着绳匀速向上爬,握杆的力小于抓绳的力,且下滑时速度大于爬升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均竖直向上
B.绳子更粗糙,所以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C.抓绳的力更大,所以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D.下滑时速度更大,所以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14.某居民楼水塔液面与各楼层水龙头的竖直距离如图所示,若ρ水=1.0×103kg/m3,g=10N/kg,出水口的面积为1×10-4m2,水龙头关闭时,a处出水口所受的压强或压力表述正确的是(  )
A.pa=3.0×104Pa B.pa=9.0×104Pa
C.Fa=19N D.Fa=9N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21题作图2分,共14分)
15.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   定律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且通过实验推理法得出的。为纪念这位伟大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物理量)。
16.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1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是界面。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水在   。(选填“AD的右方”“AD的左方”“BF的下方”“BF的上方”)
18.如图是同学们进行的“竹筷提米”实验。在玻璃杯内加入大米,将一根竹筷插入米中,将米压紧并使筷子直立,再往杯内加少许水,过一会儿,慢慢竖直向上提起竹筷,可以看到筷子把装有米的玻璃杯一块提起来。提米的过程中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为   ;若米和水总重2N,玻璃杯重1N,筷子重0.2N,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米与筷子的摩擦力为   N。
19.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A、B两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 SA:SB-2:3,pA:pB=1:1,hA:hB=2:1,则A、B对地面的压强pA    pB。将A水平切取一定的高度叠放在B上,当A余下部分与叠放后的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A切去的高度与剩下的高度之比为   .
20.如图甲所示,一个重为2.4N,底面积为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一底面积为,高为10cm的物体A用细绳提着放入水中刚好完全浸没,此时水深12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N;若将A向上提2cm,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21.
(1)如图所示,请作出水中大致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斜面上放有一物体A(ρA>ρ水)。请画出物体A受到的浮力F1和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F2的示意图。
(3)图是一款可充电无线电动拖地机,闭合开关S后,拖地机主体前端的电动机即可带动抹布擦地,旁边的灯可在打扫较暗处时辅助照明,该灯只有在拖地机擦地过程中才能使用,不能单独工作。请根据以上信息,将图中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三、实验题(22题6分,23题8分,24题8分,共22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其目的是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当光源距透镜时,光屏上   (有/没有)光源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光屏/光源)一侧。若要观察到此时的像,则眼睛要位于   (光屏/光源)一侧;
(4)如上图,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保持凸透镜在“0”位置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将光源向   移动。
23.华在学习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后,在家里想验证结论。如图所示,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运动鞋在橡胶垫上沿水平方向运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小华拉着运动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此时,弹簧测力计对运动鞋的拉力大小
   运动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华采用向鞋里放置重物、更换桌面上垫片的材料、改变鞋的运动速度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收集有关数据如下:
①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次数 垫片材料 放置重物的个数 速度/m·s﹣1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 橡胶垫 0 0.1
2 橡胶垫 1 0.1 3.0
3 毛巾 2 0.2 3.2
4 毛巾 3 0.2 3.4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该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
A.轴承上加润滑油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C.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
D.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②小华发现第3、4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比第1、2两次的大,她认为这是因为毛巾表面比橡胶垫粗糙导致的,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    ;
③根据以上实验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结论。
24.物理小组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使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2)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测得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3)如果不借助量筒,是否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如图4,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则   (填“甲”或“乙”)液体是煤油,用刻度尺量出甲和乙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煤油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h1、h2、来表示);
(4)该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规格的托盘天平、水、烧杯、滴管等器材设计制作一个天平密度秤,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5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将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直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写出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用题目中所给的符号表示),若m1=50g,m2=100g,理论上,可以鉴别差异不小于   g/cm3的液体。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8分,第27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25.2023年9月1日,开学首日,临沂公交集团派出金旅星辰全力开启“护学”模式。40辆金旅星辰变身“宝宝巴士”,助力临沂提升民生“温度”为孩子送上特殊“开学礼”。“宝宝巴士”(如图所示)在额定功率下匀速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10km,车的参数如下表(g=10N/kg)
整车质量 3t
单个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
电池额定输出功率 50kW
轮胎个数 4
求该车:
(1)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匀速行驶的速度;
(3)这段时间内做的功。
26.小华用家里的厨房电子秤测得妈妈金手镯的质量为38.6g,将金手镯放入大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大玻璃杯、水和金手镯的总质量为156.8g,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标记,将金手镯取出,再向大玻璃杯中加水至标记处,测出大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4.2g。(,)则:
(1)该金手镯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
(2)若将空心部分用银填充,该手镯的总质量多大?
27.如图所示,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甲,体积为6×10-3米3。薄壁柱形容器乙内装满水,水深0.4米。求:
(1)木块甲的质量m甲;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若甲的底面积为2S,乙的底面积为S,现将体积为4×10-3米3的物块A,先后放在甲中央和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恰能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相等,求物块A的密度ρA。
答案解析部分
1.D
A.自行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不平衡,A不符合题意;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受力面积不同,压强不相等,B不符合题意;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C不符合题意;
D.足球踢飞后始终受到重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物体运动方向改变,受到非平衡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不同,压强不同;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
2.B
由图可知,杯弓蛇影,是墙上的弓在酒面上形成的虚像,其原理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水中“折筷”,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透明物体的影子,故D正确。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C
4.C
5.D
A.不知道甲、乙物体的体积关系,无法确定甲、乙物体的质量关系,故A错误;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当体积为2cm3时,乙质量为4g,所以乙物体的密度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甲乙体积相同,,质量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1、密度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状态有关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m=ρv分析可知,当甲乙体积相同,,质量之比。
6.C
A.老虎的牙齿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骆驼的趾特别宽大,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蹼,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当鱼在水中游动时,其身体与水之间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会阻碍鱼的游动。而梭形身体的设计使得水流能够更顺畅地流过鱼的表面,减少了水流与鱼体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从而降低了阻力,有利于水中游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BC.改变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和改变受力面积;
D.根据流线型减小阻力分析。
7.B
8.B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B.对脚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C.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9.A
10.A
11.A
根据图像,液体体积从20cm3增加到120cm3,质量从158g增加到248g,
则液体的密度为,
体积为20cm3时,液体的质量是:
m'=ρ液V'=0.9g/cm3×20cm3=18g,
则烧杯的质量为:m烧杯=158g-18g=140g,A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利用m=ρV,计算液体的质量,根据总质量,计算容器的质量。
12.D
AB.根据题意,两正方体的体积比为,A对地面的压强是B对A的压强的4倍;根据压强公式的计算可列,所以
A、B的质量之比为,根据密度公式可计算故A、B的密度之比为
,故AB错误;
C.图甲中只将B沿竖直方向切割部分并取走,总重力减小,根据压强公式,压强变小,故C错误;
D.根据压强公式可计算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强与图乙中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1、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增加压强的方式有增加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2、密度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状态有关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m=ρv分析可知,体积相同是质量和密度成正比.
13.A
A.小华不论是顺杆向下匀速滑落还是沿绳匀速上爬,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所受的力为平衡力,对小华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华所受的摩擦力和自身重力平衡,摩擦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均为竖直向上,A正确。
BCD.两种情况小华自身重力不变,所以小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都不变,BCD错误;
故选A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匀速直线滑落”“匀速向上爬”,可知道小华受力平衡,由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答题。
14.C
15.牛顿第一;力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实验推理法。
后人为纪念牛顿对力学研究做出的贡献,将力的单位以牛顿命名。
牛顿研究了力和运动关系的第一定律;力的单位是牛顿。
16.0.6;0.2
17.AD;30°;60°;AD的右方
18.竖直向下;3
19.>;3:7
因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固体的压强p=ρgh,
所以,代入ρA:ρB=1:1,hA:hB=2:1,得;
所以pA:pB=2:1;
设切去部分的高度为与剩余高度之比为k,设切去部分的高度为a,剩下部分高度为b,即,那么,,即切去高度占全部高度的,剩下部分得高度占A原高度的,切去部分的重力为,把切去的部分放在物体B上后,
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
代入pA:pB=2:1;SA:SB=2:3,得,
A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由题意得:,解得,切去高度与剩下得高度之比为3:7。
质量分布均匀的固体的压强p=ρgh;设切去部分的高度为a,剩下部分高度为b,,那么,,即切去高度占全部高度的,切去部分的重力为,
把切去的部分放在物体B上后,可计算B对地面的压强,此时A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根据A余下部分与叠放后的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出k。
20.;12;900
水深12cm ,根据压强公式可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水的质量为
,结合重力公式计算容器中水的重力为,根据浮力公式计算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所以水受到物体A的压力为6N,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A向上提2cm时,则水面下降,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水受到物体A的压力为1.2N,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综上 第1空、; 第2空、 12; 第3空、 900.
1、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增加压强的方式有增加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2、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3、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为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根据阿基米德远离可知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浮力的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改变浮力,轮船以及潜水艇;
4、相互作用力:作用力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特点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水受到物体的压力,二者而相互作用力。
21.(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1)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画出入射光线;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2)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竖直向上,如图;物体受到的压力和支撑面垂直,如图

(3)干路开关控制所以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能单独控制,如图

(1)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竖直向上;物体受到的压力和支撑面垂直;
(3)干路开关控制所以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
22.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心;10;有;光源;光屏;实;右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像可知,,故透镜的焦距为。
(3)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有光源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但这些光线时发散的,不能在光屏上会聚成像,像成在光源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观察到此时的像,则眼睛要位于光屏一侧。
(4)将光源移至4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将光源向右移动,光屏也向右移动。
(1)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需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可以求凸透镜的焦距;
(3)当u(4)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
23.2.8;等于;压力;C;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不能
(1)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拉力大小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8N。
(2)分析1、2,放置的重物个数越多,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可得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A.轴承上加润滑油,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滑动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将滑动变成滚动减小滑动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变量为接触面粗糙程度,其余因素相同,比较3、4与1、2实验,结论不可靠,原因为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要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结论,变量为物体的速度,其余因素相同,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结论。
综上 第1空、2.8; 第2空、等于; 第3空、压力; 第4空、C; 第5空、不可靠; 第6空、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第7空、不能。
1、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控制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面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在研究单一变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时,要保持非研究因素的相同。
24.零刻度;左;AC;2.32×103;乙;;;0.004
25.(1)解:该车的重力:
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水平路面的受力面积:
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答: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
(2)解: 匀速行驶的速度
答:匀速行驶的速度为60km/h;
(3)解: 由得,
这段时间内做的功
答:这段时间内做的功为
(1)由公式计算出该车的重力,水平路面上,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由公式计算出水平路面的受力面积。由公式计算出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由公式计算出匀速行驶的速度。
(3)由得这段时间内做的功。
26.(1)4cm3
(2)80.6g
27.(1)解:计算木块甲的质量为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由题意可知,将物体A放在甲中央,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
薄壁柱形容器乙内装满水,将物体A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
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相等,即
解得:,即
将物体A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A的体积,则

(1)根据m=ρV,计算木块的质量;
(2)根据p=ρgh,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利用压力的变化量,根据,计算压强的变化量;根据压强关系判断压力和重力关系;结合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1)木块甲的质量为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由题意可知,将物体A放在甲中央,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
薄壁柱形容器乙内装满水,将物体A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
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相等,即
解得:,即
将物体A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A的体积,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