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4《猜字谜》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4《猜字谜》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08: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课题:字谜挑战游乐园——《猜字谜》
内容分析:本课是字谜识字,由两则字谜组成,一幅插图描绘了小朋友猜灯谜的情景。猜字谜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第一则字谜的谜底是“秋”,谜面呈现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第二则字谜的谜底是“青”,谜面呈现了“青”字族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结构特点的认识和感受。两则谜语语言通俗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读起来生动有趣,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语言运用:通过猜字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创作自己的字谜,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和音韵美。
【教学重点】1.认识“猜、边”等13个生字和4个偏旁;会写“字、红”等7个字。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3.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难点】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活动流程:情境导入:字谜挑战游乐园——《猜字谜》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巧借“元宵”,开启课题。(1)请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习俗,如猜灯谜、吃汤圆等,引出猜灯谜。2.教师揭示课题。3.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字谜”吗?教师解释“字谜”:一种文字游戏,让大家猜的部分叫作“谜面”,大家猜出来的答案叫作“谜底”,注意字谜的谜底是一个字。4.识记“字”:字谜的“字”你会写吗?(1)课件出示“字”的动漫笔顺,学生观察“字”的笔顺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上下结构。“宀”宽度适中。“子”藏在“宀”里,长横稍宽于“宀”。关注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3)教师范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1.学生联系过元宵节的生活经历及教师的讲解,说说什么是字谜。学生描红、临摹。学生自由练写,同桌互议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元宵字谜导入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第二节:学习第一则字谜
(一)初读课文,识字正音1.学生自读第一则字谜,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朗读指导:这则字谜可边拍节奏边读,读出韵律感。注意朗读节奏: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2.学习生字“猜、边、凉、喜、欢、时、怕、攻”。(1)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读。(2)识记生字“猜、边、凉”。①组词识记:猜(猜测) 边(左边) 凉(凉风)②根据偏旁识记:认识新偏旁两点水(冫)——含有“冫”的字大多和寒冷有关。(3)识记生字“喜、欢、怕”。①让学生造句说说自己喜欢什么,认读“喜欢”一词。②引导学生发现“喜”字的作用: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心情,一份美好的祝愿。③联系字源,讲解字形:人们一高兴,常常会咧开嘴笑,有时还会敲起锣鼓庆祝,“喜”上面部分的“”表示擂鼓庆祝,下面部分的“”表示欢笑。④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欢”“攻”“时”字:(1)欢—吹。认识新偏旁:又字旁()——又字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2)攻—攻。(3)时—村。⑤识记生字“怕”。可结合偏旁识记:“怕”的偏旁是竖心旁,与心情有关,组词为“害怕、怕人”等。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开小火车检查等等。(二)再读课文,猜测谜底1.指名朗读字谜,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谜底是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线索。线索一: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1)“左边绿,右边红”从这句话中可以推测出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朗读词语“相遇”,说说什么是“相遇”?(3)思考:在这个字谜中,到底谁和谁相遇了呢?(4)“红”“绿”两种事物相遇又会有什么变化呢?线索二: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1)思路指导。①什么东西是“绿”的?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什么东西是“红的”?哪些“红的”“最怕水来攻”?②“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凉风是什么时候起的?(2)学生交流汇报,揭示谜底:秋。(3)演示“禾”与“火”相撞变成“秋”的动画,再依次出示风吹黄叶、柿子火红、行人穿长衣长裤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意。(4)朗读字谜,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么被猜出来的,了解合体字的构字规律。 1.同桌互读互纠,再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预设:生1: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生2:我喜欢看故事书,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故事书。3.学生分组交流,重点说清自己猜测的理由。4.预设:左右结构、谜底由两个字合成5.预设:“红”和“绿”相遇。6.预设:起凉风。预设:禾苗、湖水;禾苗喜欢及时雨。预设:花、朝霞、晚霞、火苗等;火苗害怕水来攻。9.预设:秋天起凉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汉字的兴趣。线索一提示字的结构和意义,线索二提示字中各部件的意思,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猜测谜底。
第三节:学习第二则字谜
(一)初读课文,识字正音1.多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范读,指导读好字谜。(1)读准5个词语: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教师正音:“令、动”都是后鼻音,其中“令”的声母是“l”;“感”“万”是前鼻音。(2)读好句子的停顿,边拍节奏边朗读。“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3)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2.重点指导识记生字“令、感、动、万、无”(1)熟字比较。今——令(“今”加一点就是“令”)方——万(“方”去一点就是“万”)(2)口头组词,复现识字。动(动画)(动作)(动人)(动听)猜字谜。·云朵力量大——动·今天多一点——令·点清方知数目大——万(3)加一加。咸+心=感 云+力=动 3.师生互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合作读。(二)再读课文,猜测谜底1.学生自读第二则字谜,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2.教学思路指导。(1)“言”来互相尊重创设做客的情境,通过表演“小主人”和“小客人”之间的对话帮助理解“互相尊重”的意思。“言”来互相尊重,说明谜底与礼貌用语有关,因此这句话的谜底是“请”。(2)“心”至令人感动 生齐读谜面。(3)“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指名读谜面。①理解“纯净”。可以利用课件出示污水沟图、清溪图,引导学生比较图片,知道没有杂质的、干净的水就是“纯净的水”,从而理解“纯净”的意思。②想一想:“‘日’出万里无云”是一个什么字?“‘水’到纯净透明”又是一个什么字?指导:“‘日’出万里无云”与太阳和天气有关,谜底是“晴”;“‘水’到纯净透明”与水有关,纯净透明就是“清”。3.归纳总结:这则字谜每一行中藏着一个汉字(请、情、晴、清),谜面中的“言、心、日、水”四字暗藏偏旁言字旁、竖心旁、日字旁、三点水,形旁表义。整则字谜的谜底则是它们的母体字“青”。“请、情、晴、清”这4个字的发音就是从“青”而来,声旁表音。4.组内说一说“青”字族的其他汉字,试编字谜。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并交流应该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汉字的兴趣。
第四节: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1)红 “纟”的三个笔画要写得紧凑;“工”要写得平稳,两横上短下长,竖在竖中线右侧。(2)动 “云”要写得稍高一点,“力”横折钩的起笔和“云”第二横对齐,一撇要穿插到“云”的下面。(3)万 长横居上居中,“?”起笔于田字格中心,长撇舒展,从首笔中部起笔。(4)无 两横,上短下长,间距要合理。(5)明 左右结构,左短右长,“月”的丿穿插到“日”下面来。2.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组织交流评价。3.同桌互评互纠,学生再次练写。4.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读读写写。 1.学生描红、临摹。2.同桌互评互纠,学生再次练写。
设计意图: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分析生字的方法,写字姿势的纠正。
课堂总结: 注重谜语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边拍节奏边朗读,读出韵律感。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谜语蕴含的趣味,从而引领学生更加有兴趣投入到谜语的搜集活动中,实现课内和课外的融合。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开动脑筋,让学生边找线索边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业布置: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2.将本课两则字谜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3.自主找谜语、编谜语,在班里开展“猜谜大会”。
板书设计:4.猜字谜字 红 动 万 无 明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