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西风的话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21: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风的话
1课程缘起
●缘起
对于音乐课堂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并于一年多以前借用学校开设艺术特色课程的机会,在三年级学生音乐课中增设葫芦丝的学习,以此来探求区域性民族乐器进入我们的音乐课堂,努力尝试着把器乐学习和音乐民族化以及音乐课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希望能找到一种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并以之触摸到世界音乐文化以及音乐艺术本质、本源的教学方法。于是这堂由器乐欣赏《森林的歌声》和《西风的话》组合而成的《西风如画》应运而生。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内容的欣赏、吹奏、演唱体会音乐的情感性、时间性、空间性和抽象的色彩感。了解乐句和乐段等音乐作品的基本组成方式,进一步通过乐器辅助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调式调性。能熟练运用葫芦丝进行乐曲旋律的吹奏;并能用相应的音色特征演唱相关乐曲及歌词。在歌曲演唱和乐曲吹奏中体验自然之美,感受风景如画,进而体验音乐如画、万物生动的艺术人文情怀。
3学情分析
对于音乐课堂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并于一年多以前借用学校开设艺术特色课程的机会,在三年级学生音乐课中增设葫芦丝的学习,以此来探求区域性民族乐器进入我们的音乐课堂,努力尝试着把器乐学习和音乐民族化以及音乐课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希望能找到一种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并以之触摸到世界音乐文化以及音乐艺术本质、本源的教学方法。于是这堂由器乐欣赏《森林的歌声》和《西风的话》组合而成的《西风如画》应运而生。
●教学内容组合异同点解析
相同点:乐曲风格极为相似,尽管一个是南美乐曲一个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作品。两个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东方曲风(中国风),让两个作品拉近了出生距离。其次,两个作品均通过不同方式来表达自然之美,通过音乐旋律和歌词来抽象出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丰富色彩。从而让人从音乐中感知到自然时时处处地地都有其美,萌发万物生动,感恩自然的大爱情怀。
不同点:《森林的歌声》仅以其精巧的音响组合和生动的乐器演奏来表达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希望人类能感恩自然,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而《西风的话》则像一个中国的智者对后辈直接说出的一种期待和生命感悟。
音乐 当真如此神奇!
4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各种听赏、吹奏、演唱等具体操作活动中感知民族化音乐的具象美。难点是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熟识的知识技能及情感体念来对音乐本质的情感性、时间性、空间性特别是音乐其抽象的旋律色彩和乐曲画面感进行不同个体体验的融合。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开课
1、“欢迎大家光临音乐讲堂!”屏幕展示字幕、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开课。(我们习惯了很多种开课方式,希望以对话访谈的方式开课能让孩子们有个新的感知。)
2、引导学生体验音乐。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我将用何种方式来进行表现呢?(关于音乐本质,这是我们很多小学音乐课堂时常关注的内容,然而具体的在课堂上进行探求的却很少,希望通过教师的示范,能让孩子开始建立音乐文化的艺术人文意识,用已知到未知,而其中触发点竟然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共鸣。)
3、揭题。
活动2【活动】森林的歌声
1、不说曲名听其声。有什么感受?
2、了解乐曲出生地以及所描绘的内容。
3、吹一吹,唱一唱。体验旋律风格特点并用在自己的吹奏中。
4、如何用我们熟悉的方法来进行表演?
(孩子们的天性中,有着与自然界很多生物的共性,所以当音乐的自然声响出现在乐曲中时,很多感知敏锐的孩子就会有许多精彩的活动。可以表现声音,可以表现动作……)
5、展示不同乐器(低音葫芦丝、陶笛、洞箫)并示范演奏,感知音色特征与乐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间的联系,揭示音乐情感性、时间性、色彩性特征。并通过器乐学习揭示有效学习的方式方法。
(正如幻灯片上所说的: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有效的学习。这些环节,希望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活动方式来达到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熟练,并以之为起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立足音乐性,告诉孩子学习不是局限于某一学科某一时间地点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学到的东西去学习掌握更多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常伴学生左右,我们更有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些,这比告诉孩子这要怎样,那该如何要有用的多。学习始终都是个体的主动行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让学生学会感知、学会知识迁移、学会融汇贯通,尤其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去抽象声音的色彩和情绪,这对让我们的孩子建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要直接而有效的多。)
活动3【活动】西风的话
1、用陶笛吹奏全曲旋律。(尽可能地用与音乐内容相接近的音色乐器来表现乐曲,能迅速让学生把握乐曲所要展现的秋天的色彩和所要讲述的那些语重心长的寄语的大致内涵。)
2、屏幕展示作者情况,了解音乐民族化倡导者黄自先生的生平,并配以歌曲欣赏。要求学生边看文字介绍边轻声哼唱歌曲。(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效率不高,不是因为孩子们接受不了,而是没有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学习机会)
3、利用葫芦丝自学歌曲旋律,边吹奏边在心里演唱歌词并体验歌词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面感知,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把教学重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得以各个击破。)
4、了解、介绍乐句和乐段。
5、分析乐曲所采用的节奏音型。(这是这几个开设艺术特色课程班级中所特别渗透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葫芦丝的学习,不仅只是掌握乐器的演奏,而且能通过乐器演奏了解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及其相关的音乐创作等内容。)
6、进一步规范地听琴跟唱曲谱和演唱歌词,在演唱中体会歌曲中拟人的寄语意义和旋律中所展现的秋色之美。
7、音乐小活动:配乐 神奇的时空交错(内容见音乐讲义)(寻找一些与乐曲情境相关文学内容,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艺术形式在同一个音乐声中展开,让孩子们了解艺术的传承和表现方式)
活动4【讲授】结课
“春天有春天的缤纷,夏天有夏天的美,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希望。每个季节都有其美好,大自然就是如此慷慨地关爱着每一个生命。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如果我们能像课中的那些艺术家一样把他们对自然的感悟、感恩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的生命里,那么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活动5【讲授】●艺术感悟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无疆》中说到一段:“……真心的艺术家之间可以互相不服气,可以心存芥蒂,但一对作品之前,大多能尽释前嫌。这并不仅仅是艺术功力的征服,而是一种被提炼成审美形式的高贵生命内质,构建了互相确认。”珍惜每一个孩子,珍惜每一堂音乐课,因为珍惜,我们所有人都在音乐艺术面前变得虔诚而纯粹,我们的生命也因此变得自然而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