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可遗传给后代
C.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组蛋白修饰可引起表观遗传
2.如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某基因的结构示意图(①②表示化学键),该基因含有300对碱基,其中碱基C占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基因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能在所有细胞中表达
B.该基因复制两次需要用游离的腺嘌呤360个
C.若①处右侧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D.该基因进行转录时,解旋酶会断开②表示的化学键
3.酗酒危害人类健康。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和水。头孢类药物能抑制的活性。基因某突变导致活性下降或丧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而东亚人群中高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
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
C.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
D.饮酒前口服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
4.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观遗传中基因表达会发生改变
B.表观遗传中表型会发生改变
C.表观遗传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D.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会发生改变
5.FT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肥胖相关的基因,FTO可编码一种去甲基化酶,调节某些代谢相关的基因。体内FTO基因变异的人,肥胖几率会显著增加,用A、a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FTO基因,研究表明,在欧洲白人群体中a的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a不存在于亚洲人群体中
B.a的出现可能决定欧洲白人群体超肥胖方向进化
C.AA、Aa和aa个体的脂肪含量可能依次增高
D.aa的个体可能由于去甲基化能力增强,进而增加了脂肪含量
6.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大脑皮层细胞膜上相关受体减少,不能正常与多巴胺结合,导致戒烟过程中疲惫困乏等不适而使戒烟困难;又有研究发现男性吸烟者的精子活力下降,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推测长期吸烟导致大脑皮层细胞中某基因甲基化不能正常表达
B.长期吸烟者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浓度偏高
C.长期吸烟者的这种变化可能遗传给后代并影响生殖能力
D.相关基因甲基化的不可逆性是戒烟困难的主要原因
7.某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小鼠卵母细胞的7个甲基化印记控制区域进行DNA甲基化重写,并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成功创造了孤雌生殖的小鼠,操作过程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上述甲基化重写没有改变卵母细胞的遗传信息
B.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C.甲基化重写可能有利于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Ⅱ并与极体融合
D.子代小鼠一定为雌性,基因型不一定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8.拟南芥为一年生植物,其开花过程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在光周期途径中,叶片中的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接受光信号,经过信号转导,激活成花素基因的表达。成花素合成后经韧皮部运输至茎尖分生组织,发挥促进开花的作用。FLC基因产物是一种植物开花的负向调控因子。春化作用可通过低温诱导FLC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修饰,这种可逆性修饰在减数分裂时会被擦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成花素的运输方向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一致,都消耗ATP
B.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C.春化作用的原理可能是低温通过促进FLC基因的表达,解除对开花过程的抑制
D.春化作用的效应能随种子遗传到下一代
9.中国圆田螺(又称“田螺”)属于常见的淡水食用螺类,在极端环境下能够迅速进入休眠状态。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与正常有水养殖相比,干旱休眠时田螺体内的多种基因表达量出现差异,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名称 转录mRNA量 基因作用
Poc1b 减少 形成光感受器感觉纤毛和正常视力
FASN 减少 编码脂肪酸合成酶
MSTN 增加 抑制肌肉增长
SRCR 增加 负责对凋亡细胞的清除等
A.干旱休眠时田螺对光线的感知减弱,会增长肌肉、积累脂质
B.干旱休眠状态下田螺通过吞噬自身凋亡细胞可获取一定能量
C.干旱胁迫使田螺发生基因突变,改变自身性状适应不利环境
D.四种基因均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直接影响田螺的性状
10.表型可塑性是指生物为响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产生不同表型,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适应现象。下面不属于表型可塑性的是( )
A.生长在低海拔的泡沙参叶片气孔较大,生长在高海拔的气孔较小
B.某地既生活有黑白相间的猪,但也生活有纯白色和纯黑色的猪
C.春天出生的尺蠖形状像花序,而夏天出生的尺蠖形状像树枝
D.美丽鹿角珊瑚长在深水区会高而细长,而长在浅水区则矮而粗壮
11.DNA甲基化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DNA甲基化平会明显提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故不能遗传给后代
B.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C.抑癌基因的过度甲基化修饰将抑制肿瘤的发生
D.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去甲基化
12.脊椎动物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周围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和胰岛A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甲基化状态
B.肌肉细胞和胰岛A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C.胰岛A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D.肌肉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13.DNA的甲基化是一种化学修饰,也是表观遗传变异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卵双胞胎之间在基因组范围内的DNA甲基化修饰和差异越来越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条件使得同卵双胞胎之间出现了表观遗传修饰的差异,进而引起了表型的不同
B.DNA甲基化程度升高或降低可能会导致相关基因表达不足或无法被遏制
C.表观遗传不改变DNA的碱基序列,但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D.DNA的甲基化等造成的表观遗传现象仅存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14.2024年9月,武汉大学汪晖团队揭示父亲喝咖啡会跨代遗传,导致后代可能患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机理是父亲在孕前咖啡因暴露会使精子中某种miRNA(属于一种非编码RNA)减少,从而导致后代患上NASH。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父亲精子中的DNA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
B.该miRNA减少可能原因是该基因的起始密码高度甲基化
C.该miRNA是不被翻译的,但也能参与性状表现
D.该miRNA可作为由父系环境不利因素引起的NASH的一种潜在治疗靶点
15.囊性纤维化患者由于其正常CFTR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对,CFTR蛋白错误折叠导致其空间结构异常而患病。人体细胞拥有一种伴侣蛋白,可直接修正CFTR蛋白的空间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囊性纤维化患者的CFTR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B.伴侣蛋白翻译所需的mRNA出核孔时会消耗能量
C.伴侣蛋白修正CFTR蛋白空间结构时有肽键断裂与形成
D.CFTR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6.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发生于整个生命活动中
B.甲基化可导致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生
C.可以遗传给后代
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17.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编码的 P53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其控制着细胞周期,参与DNA修复,维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相关调控途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 P53基因对细胞分裂起着监视的作用
B.P53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抑制P53基因表达的药物具有抗癌细胞的作用
D.该过程体现了基因之间及基因与表达产物、环境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18.经典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敲除基因实现基因沉默。近日研究人员基于CRISPR系统开发了一个名为CRISPRoff的新型编辑器,可以将甲基(Me)添加在DNA链的特定位点上:研究人员还创建了功能相反的编辑器—CRISPRon,它能逆转基因沉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编辑器对染色体DNA的效果强于染色质DNA
B.CRISPRoff利用基因突变来实现基因沉默
C.CRISPRoff对基因的影响不能遗传给后代
D.CRISPRon有助于基因与RNA聚合酶结合以恢复表达
19.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遗传变化的现象称为( )
A.显性遗传 B.隐性遗传 C.表观遗传 D.伴性遗传
20.β—珠蛋白是构成人血红蛋白的重要蛋白,具有运氧功能,β一珠蛋白基因突变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生。γ-珠蛋白是一种主要在胎儿时期表达的类β一珠蛋白,也具有运氧功能;胎儿出生后,γ-珠蛋白基因因甲基化而处于关闭状态。用药物X可激活镰状细胞贫血患者体内已关闭的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缓解临床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γ-珠蛋白基因因甲基化导致其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β-珠蛋白与γ-珠蛋白基因均是红细胞特有的基因
C.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可遗传给下一代
D.药物X能激活已关闭的基因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非选择题
21.为研究癌-睾丸抗原14(CT14)在细胞分化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可诱导表达人源CT14(HsCT14)、缺失CT14特异性中间序列(CIR)的截短突变体HsCT14acik的转基因线虫品系。研究人员运用PCR技术对CIR进行敲除,具体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
(1)PCR的原理是 ,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含Mg2+的缓冲液,Mg2+的作用是 。PCR1和PCR2中不同的组分是 。
(2)HsCT14基因下链的部分序列见上图,引物2、3应分别选择下列选项中的 、 。
a.5’-GCCTGTACCTCACCAT-3’
b.5’-CGGACATGCTCACCAT-3’
c.5’-ATGGTGAGGTACAGGC-3’
d.5'-ATGGTGAGCATGTCCG-3’
(3)为保证缺失CIR序列的HsCT14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设计引物1和引物4时,需在引物的 (3'、5')端分别添加序列 、 。过程②利用 (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线虫的生殖腺细胞中。
(4)研究人员对线虫虫卵孵化率、发育缺陷率及幼虫成虫率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结果表明: 。进一步实验发现转基因线虫中S期有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综合上述信息,推测HsCT14在细胞分化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是 。
22.实验室常用小鼠核型为2N=40,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黑色系列是通过真黑素表现出来的,有三种表型:黑色(AA)、巧克力色(Aa)、肉桂色(aa):当X染色体上存在R 基因时,真黑素的合成会受到抑制,表现为黄色系列; 当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 染色体时:其中一条会随机失活,另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请回答:
(1)对小鼠进行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测 条染色体。雄鼠不会出现同时拥有黑黄两色的个体,而雌鼠则可以,其原因是 。从鼠的毛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巧克力色鼠杂交,其后代总是表现为黑色:巧克力色:肉桂色=4:4:1,巧克力色雄鼠的基因型为 。出现这种表型及比例的原因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
答案解析部分
1.C
2.B
3.D
4.D
5.C
6.D
7.B
8.B
9.B
10.B
11.D
12.C
13.D
14.B
15.C
16.D
17.C
18.D
19.C
20.C
21.(1)DNA复制;激活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
(2)d;b
(3)5';5'-CAGCTG -3';5'-GAATTC-3';显微注射法
(4)HsCT14组与野生型组和HsCT14acik组两组相比,发育缺陷率最高,虫卵孵化率及成虫率最低;HsCT14acik组与HsCT14组相比,虫卵孵化率及成虫率有显著增加,但依然低于野生型组,发育缺陷率显著下降,但依然高于野生型组。;抑制线虫细胞中DNA的复制过程,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从而降低虫卵孵化率及成虫率
22.(1)21;雄鼠当其X染色体上存在R时,表现为黄色,否则表现为黑色(AA)、巧克力色(Aa)、肉桂色(aa),而雌鼠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 染色体时:其中一条会随机失活,另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基因型为XRXr的个体,在有的细胞中R所在的X不失活,表现为黄色,有的细胞中R失活,表现为黑色(AA)、巧克力色(Aa)、肉桂色(aa),从而出现黄黑两色的个体;一对相对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2)AaXrY;含a的配子1/2致死;实验思路:取巧克力鼠若Aa与肉桂色鼠aa测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子代巧克力鼠:肉桂色鼠=2:1